黃腿雙距螫蜂(Ljungh flavifemur Esaki et Hashimoto,1932)是鰲蜂科雙距螯蜂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腿雙距螫蜂
- 科:鰲蜂科
- 屬:雙距螯蜂屬
- 命名者及年代:Ljungh flavifemur Esaki et Hashimoto,1932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雌:體長3.3~4.0 mm;無翅。
體色:觸角第1節黃色,第2~10節褐色或黑褐色;上顎、唇基、頰、臉眼眶和額的前半黃色;額的後半、上頰和頭頂褐色或黑褐色;後頭褐黃色;胸部包括並胸腹節黑色;前足基節和轉節黃色,腿節、脛節和跗節褐色;中、後足基節和轉節黃色,腿節基部4/5黃色、端部1/5褐色,脛節和跗節褐色;腹柄和腹部黑色。
頭:有光澤,有弱的顆粒狀刻點;額線和單眼區兩側有幾條縱刻線;額凹陷;觸角末端膨大,各節長度比例4.5:2.5:6.0:3.5:2.5:2.0:2.0:2.0:2.0:4.0;額線幾乎伸達唇基;POL=1.0;OL=1.0;OOL=4;前單眼寬0.5;後單眼位於複眼後緣假想連線前;上頰明顯;後頭脊缺;頭頂後緣成弧狀凹入;下顎須4節;下唇須2節。
胸:前胸背板無光澤,有顆粒狀刻點,有1條深的橫凹痕;中胸盾片長5.0,寬3.5,無光澤,有顆粒狀刻點,有的還有縱刻線;小盾片近矩形,無光澤,有顆粒狀刻點;小盾片與後胸背板等長;中後胸側板溝缺;後胸背板有橫脊;後胸+並胸腹節背面前半有顆粒狀刻點,後半有橫脊;中胸側板、後胸+並胸腹節側板有橫脊。
足:前足跗節各節長度比例8.5:1.0:2.0:6.0:10.5;第3跗節成鉤狀;變大爪有1個亞端齒、5~8個葉狀突和1根鬃排成一行;前跗節端段比基段長(9.0:1.5),內緣有18~21個(12~15+6~8)葉狀突排成兩行;端部有5~7個葉狀突成叢狀;脛節距式1,0,1。
雄:體長2.6~3.2 mm;長翅。
體色:頭黑褐色或黑色;觸角褐色或黑褐色;上顎褐黃色;胸部包括並胸腹節黑褐色或黑色;翅基片褐黃色;足黃色;腹部褐色。
頭:被毛,無光澤,有顆粒狀刻點;觸角線狀,末端不膨大,各節長度比例3.0:2.0:6.0:6.5:6.5:6.0:5.5:5.0:4.5:6.5;第3節長約是寬的5倍;額中脊很短,僅在前單眼前可見;POL=3.0;OL=1.3;OOL=1.5;前單眼寬1.3;上頰明顯;頭頂後緣成弧狀凹入;下顎須4節;下唇須2節。
胸:被毛;中胸盾片無光澤,有顆粒狀刻點;盾縱溝完整,後端匯合或幾乎匯合;小盾片和後胸背板有光澤,有弱的顆粒狀刻點;並胸腹節背表面和後表面有網皺;背表面和後表面中央無縱脊,或有2條縱脊。
翅:前翅透明,無褐色的帶狀橫斑;徑脈端段明顯比基段長(7.5:4.5),兩者間成弧狀彎曲;徑室開放。
腹:外生殖器的陽基側鋏的背突短小,端部尖。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江蘇(溧陽)、浙江(杭州、溫州、金華、麗水、寧波、龍泉、奉化、黃岩、遂昌、平陽、餘姚、東陽、臨安、天台、上虞、餘杭)、安徽(岳西)、福建(邵武、武夷山、沙縣)、江西(南昌)、湖北(武昌、房縣、竹山)、廣東(肇慶)、廣西(容縣、貴縣、百色)、海南(崖縣)、四川、貴州(思南、獨山、三都)、雲南(思茅)、湖南、台灣
國外分布:
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