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腿象龜

黃腿象龜

黃腿象龜(學名:Geochelone denticulatus):是爬行綱、陸龜科、南美象龜屬物種。成體約40-50厘米之間,最大甲殼長82厘米。背甲呈茶色,各鱗甲的中央部分為黃褐色,周邊顏色較暗,背甲中央部分未呈蜂腰狀,且近後肢邊緣會略為鼓起,四肢鱗片尖端呈橘黃色。

棲息於熱帶常綠或落葉雨林中。喜歡濕潤的生活環境,不喜歡日曬。因為棲息地氣候變化並不大,很少太熱和太冷的氣候,所以這些龜往往能整天活動。最為活躍的時候為下午3:00後。在南部地區,氣候會較極端、乾燥,因此大多數黃腿象龜只會夏眠,而當食物短缺,它們可能會暫時東遷。偏向草食性,以雜草、多肉植物果實及以動物屍體為食。在自然界中生存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中,分布很廣,從玻利維亞至委內瑞拉均有分布。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腿象龜
  • 拉丁學名:Geochelone denticulatus
  • 別名黃腿陸龜黃腳龜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龜鱉目
  • 亞目曲頸龜亞目
  • 陸龜科
  • 南美象龜屬
  • :黃腿象龜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66
  • 保護級別:易危(VU)IUCN標準 
  • 同義學名1:Geochelone denticulata Linnaeus, 1766
  • 同義學名2:Testudo cagado Spix, 1824
  • 同義學名3:Testudo denticulata Linnaeus, 1766
  • 同義學名4:Testudo hercules Spix, 1824
  • 同義學名5:Testudo sculpta Spix, 1824
  • 同義學名6:Testudo tabulata Schoepff, 1793
  • 同義學名7:Testudo terrestris ssp. americana Schweigger, 1812
  • 同義學名8:Testudo terrestris ssp. brasiliensis Schweigger, 1812
  • 同義學名9:Testudo terrestris ssp. cayennensis Schweigger, 1812
  • 同義學名10:Testudo terrestris ssp. surinamensis Schweigger, 1812
  • 同義學名11:Testudo tesselata Schneider, 1792
  • 英文名稱1:Yellow-footed Tortoise, Brazilian Giant Tortoise, Forest Tortoise 
  • 英文名稱2:South American Tortoise, South American Yellow-footed Tortoise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黃腿象龜成年雄龜一般大於雌龜。成體背甲平均長40-60厘米,最長約82厘米,平均重量為15千克。頭小而長,雄龜有凹腹甲。前肢有5個爪,長而扁平。背甲的顏色變化很大,大多是茶色、淡黃色至深棕色。殼頂為黑色,每個殼鱗周圍都有一個明顯的黃色小區域。 底面或腹甲為淡黃褐色,頭部和四肢的皮膚比外殼暗,為黑色,上面會有一些黃色的鱗片,鱗片的顏色從黃色到橙色不等,通常還會有橙色,黃色或紅色的斑點。各鱗甲的中央部分為黃褐色,周邊顏色較暗, 每個殼的邊緣將為黑色,而中心為黃色。背甲近後肢邊緣會略為鼓起,四肢鱗片尖端成橘黃色。通常會在眼後留有黃色標記。

近種區別

黃腿象龜是一種與紅腿象龜密切相關的陸龜,體型上黃腿象龜大得多,但體色則是紅腿象龜較鮮艷。黃腿象龜與紅腳烏龜相似,但也具有一些獨特的功能。特別是在前腿,黃腳象龜會出現黃色鱗片,而紅腳象龜會出現紅色鱗片。與紅腳象龜相比,黃腳象龜總體上更扁平,更寬。它們也沒有獨特的沙漏形甲殼。與雌性相比,雄性的甲殼通常更扁平,尾巴也更寬,更長,以及明顯的凹腹甲。
黃腿象龜與紅腿象龜的習性、飲食與繁殖等都極為類似。在棲息區域與紅腿象龜互相重疊。在蘇利南,那裡有森林和開放的草地(人類製造的),而紅腿象龜確能夠走出森林到人工草地。黃腿象龜只是獨自呆在森林,可以看出黃腿象龜所需的濕度比紅腿象龜更高,更不喜歡日曬。

棲息環境

黃腿象龜棲息於南美洲各種環境中,包括雨林、熱帶低地和茂密的森林。有人認為它們偏愛乾旱的森林地區和草原,也有人則說它們更喜歡潮濕的森林。 但是,研究表明,它們喜歡生活在草原、乾燥的森林地區、熱帶稀樹草原和雨林地帶。

生活習性

黃腿象龜喜歡濕潤的生活環境,不喜歡日曬。尤其在幼龜期濕度十分重要。因為棲息地氣候變化並不大,很少太熱和太冷的氣候,所以這些龜往往能整天活動。最為活躍的時候為下午3:00後。在的南部地區,氣候會較極端、乾燥,因此大多數黃腿象龜只會夏眠,而當食物短缺,它們可能會暫時東遷。很多黃腿象龜只在一天內會有大量時間休息,一般花50%以上時間作日照、休息。它們時常休息,甚至在吃完一頓大餐後可以休息5-10天。休息中的黃腿象龜可以完全不移動,令枯枝落葉在其身上累積或白蟻亦從甲殼上不斷走過。
黃腿象龜會尋求庇護的地方,令它們可避過掠食性動物同時進行體溫調節。它們試圖找一些隱閉的休息地方,例如樹的枝幹和根系,但仍會暴露。它們躲藏的地方在下雨時有時會被淹沒,但它們的鼻孔和眼睛會暴露在水和泥之上。黃腿象龜的自然巢穴往往是能容納許多龜的空間,良好的巢穴是十分重要的,亦難以被人發現,這些龜會留下糞便。有些巢穴由於大量居住龜只在該處排泄,而令該處出現一條充滿污垢的小徑。而個別的龜只可能會不定期返回特定的住所。除了龜只的巢穴和氣味標記,黃腿象龜也顯示出了其他的社會生活行為,如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不會互相侵略,並會尋找水果和腐肉為食。黃腿象龜經常互相跟隨,會出現一隻較小的龜會跟隨另一隻較大的龜的情況,通常是雄性跟隨雄性。黃腿象龜會發出像嬰兒的咕咕聲,聲音嘶啞。
黃腿象龜是雜食性動物,在野外,它們的食物包括青草、落果、腐肉、植物、骨頭、蘑菇、動物排泄物和緩慢移動的動物,例如蝸牛、蠕蟲和其他可以捕獲的動物。在公園與動物園,可給黃腿象龜餵食各種新鮮水果、蔬菜,偶爾也可以餵食動物蛋白和商業烏龜飼料。
作為寵物飼養時,可以用蘋果、橘子、瓜、蒲公英、三葉草、胡蘿蔔絲、蠕蟲、烏龜維生素、硬骨魚和食用花卉餵食。

分布範圍

原產地:玻利維亞多民族國、 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法屬蓋亞那、蓋亞那、秘魯、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
引進:多米尼加。
黃腿象龜分布圖黃腿象龜分布圖

繁殖方式

黃腿象龜屬於多產的陸龜,全年都在交配。 雄性烏龜向其他雄性移動頭部,但雌性不移動。雄龜也以連續的節奏來回擺動頭作為交配儀式。這些陸龜的繁殖通常始於雨季開始,一般是7-9月。 在此期間,活動總體增加。這些象龜會用肢體語言相互識別。雄性能夠通過發起有特色的頭部運動來相互識別。當兩個雄龜見面時,它們的頭部動作將相同。而當兩隻烏龜相遇且另一隻烏龜沒有頭部移動時,表明另一隻烏龜是雌性。在求愛和交配期間,雄龜發出固定模式的咯咯聲。敵對的雄龜會發生爭鬥,目的是互相顛覆。當另一隻烏龜被識別為雌龜時,雄龜就會嗅雌龜的泄殖腔區域。再下一步交往將是交配。
雌龜每年都可下4窩左右的卵,產卵的數量通常取決於雌龜的大小。 雌性個體越大,它們產生的卵就越多。平均每年可產卵約6-16枚, 卵具有脆殼,並被拉長至球形,直徑約3-6厘米。卵的大小也會隨著龜的體型而增加。卵孵化通常需要100-120天。幼龜從出生就可以自已覓食,要達到成年需要8-10年的時間。壽命50-60年。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1996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黃腳龜生存的最大威脅是人為過度捕獵。 黃腳被大量收集並運送到南美許多不同的城市,以作為美味出售。 黃腳種群面臨的另一個威脅是生境的不斷喪失和干擾。 寵物貿易的出口對黃腳龜也有不利影響,儘管對它們生存的威脅遠不如狩獵或棲息地喪失。 保護工作包括建立和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在這裡保護黃腳龜和其他動物免遭狩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