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耳錐尾鸚鵡(學名:Ognorhynchus icterotis)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羽毛為綠色,前額、臉頰上方和耳羽部分為黃色。晚成雛。主棲息于山區的森林和邊緣地帶、尤其是開墾過的地區、位於樹木生長線上的茂密林區;以及位於常溫地帶的羅漢松林;食物為種子、漿果、水果、堅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通常成對活動,繁殖期聚小群,分布於哥倫比亞的安第斯山脈中部、厄瓜多北部。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黃耳錐尾鸚鵡體長42厘米,體重285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臉頰上方和耳羽部分為黃色,有些鳥因為基因不同,耳羽部分黃色區塊略為往後延伸,顯得比較瘦長;臉頰下方以及喉嚨部分為綠色;胸部、下腹部以及翅膀內側的覆羽為黃綠色,翅膀內側則為黃灰色;尾巴內側的羽毛為暗紅棕色;鳥喙為黑色,眼睛外和底下有一圈黑色的羽毛,虹膜為橘色。幼鳥的顏色和成鳥很類似,但是頭部的黃色比較偏向橄欖黃。
棲息環境
黃耳錐尾鸚鵡主要棲息于山區的森林和邊緣地帶、尤其是開墾過的地區、位於樹木生長線上的茂密林區;以及位於常溫地帶、介於2000米到3400米的羅漢松林;有時候也會出現在1300米的低緯度地區。尤其偏好一種當地特有的植物---蠟棕櫚(Ceroxylon quindiuense)【註:蠟棕櫚樹是當地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也是哥倫比亞的國樹】。
生活習性
通常黃耳錐尾鸚鵡被觀察到都是單獨行動,有時候是成對或是以25隻左右的小群體活動,曾經數量多的時候,聚集大批的族群於蠟棕櫚樹叢間。黃耳錐尾鸚鵡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僅存的族群都是從3月到10月前往哥倫比亞,其後轉往厄瓜多,那時候已經是11月到2月了。在厄瓜多境內,黃耳錐尾鸚鵡會聚集15到20隻左右的小群體一同覓食,在白天前往開闊的鄉村地區的低矮灌木叢中尋找漿果和水果;黃耳錐尾鸚鵡通常在清晨8點前往覓食,下午4點回巢,會前往比較高緯度的地區休憩過夜;它們的個性並不十分怕生,在林間覓食由於身體的保護色也不易察覺;黃耳錐尾鸚鵡的叫聲有點類似鵝,整群一起發出的鳴叫在遠處聽來,很像在音樂中加入了喋喋不休的對話。
黃耳錐尾鸚鵡的主要食物為水果(尤其是蠟棕櫚的果實)、漿果、花朵、特定樹木的嫩芽和種子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哥倫比亞的安第斯山脈中部和厄瓜多北部。
黃耳錐尾鸚鵡主要棲息于山區的森林和邊緣地帶、尤其是開墾過的地區、位於樹木生長線上的茂密林區;以及位於常溫地帶、介於2000米到3400米的羅漢松林;有時候它們也會出現在1300米的低緯度地區。
繁殖方式
在野外的繁殖季節大約在每年3月到6月,會在蠟棕櫚樹上築巢。黃耳錐尾鸚鵡習慣棲息於人類居住環境的附近,對人類的戒心也並不重!每年總是在同一區域使用相同的樹洞築巢,直到樹倒了,才會在附近尋找另外一棵樹,黃耳錐尾鸚鵡最特殊的習性就是它們並不是一對親鳥育雛,而是當一對親鳥育雛時,會有另外一隻沒有育雛的成鳥來幫忙義務照顧以及看護雛鳥,這種三隻成鳥一起互助的繁殖方式,在鸚鵡中是非常罕見。每巢產4枚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