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綠捲毛菇

黃綠捲毛菇

黃綠捲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 (Alb. & Schwein.) Pouzar 1957)是蘑菇科捲毛菌屬真菌。子實體大型,菌蓋初期呈球形,成熟後展開呈扁平狀,有獨特的菌香氣味。菌肉厚;幼時的子實體菌蓋呈鮮黃色,成熟後或經陽光長時間照射後呈淡黃色或白色。菌褶直生,黃色至淡黃色,較稀疏。菌柄呈中生、圓柱形,內部實心,白色至黃色,孢子印白色,擔孢子橢圓形,白色或微黃色,擔孢子棒狀。

黃綠捲毛菇分布在中國的青藏高原(青海、西藏、四川等省份)。在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的Katunsky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發現了黃綠捲毛菇。生長於地海拔3200-4800米的草原或高山草甸植被中。土壤腐殖質以下為母質,含礫石和草根。

黃綠捲毛菇味道鮮美,香氣濃郁,並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黃綠捲毛菇就被用來治療腫脹、頸項僵硬等症狀。黃綠捲毛菇作為一種外生菌根真菌,是一類能夠和宿主植物根系形成共生體的真菌。

黃綠捲毛菇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護級別為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綠捲毛菇
  • 拉丁學名:Floccularia luteovirens (Alb. & Schwein.) Pouzar
  • 真菌界
  • 擔子菌門
  • 傘菌綱
  • 傘菌目
  • 蘑菇科
  • :捲毛菌屬
  • :黃綠捲毛菇
  • 命名者及年代: (Alb. & Schwein.) Pouzar,1957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黃綠捲毛菇的子實體大型,菌蓋初期呈球形,成熟後展開呈扁平狀,邊緣偶爾被有菌幕殘片,有獨特的菌香氣味。菌蓋直徑為5-13厘米,菌肉厚;幼時的子實體菌蓋呈鮮黃色,成熟後或經陽光長時間照射後呈淡黃色或白色。黃綠捲毛菇菌蓋排列著接近同心圓排列的鱗片,外半圈鱗片較多。菌褶直生,黃色至淡黃色,較稀疏。菌柄呈中生、圓柱形,內部實心,長2-9厘米,直徑0.9-2.6厘米,白色至黃色,基部存在螺旋狀排列的捲毛,並且有菌幕殘餘,偶爾基部膨大呈腹鼓狀。黃綠捲毛菇孢子印白色,擔孢子橢圓形,白色或微黃色,擔孢子棒狀,(22~28)微米×(4.0~5.4)微米。

產地生境

黃綠捲毛菇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青藏高原(青海、西藏、四川等省份)。在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的Katunsky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發現了黃綠捲毛菇,該地區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與多產黃綠捲毛菇的青藏高原地區較為接近。主要生長於地海拔3200-4800米的草原或高山草甸植被中。黃綠捲毛菇的生長環境較為獨特,由於其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特殊的氣候條件使得黃綠捲毛菇的生長具有獨有的特點。黃綠捲毛菇生長的土壤腐殖質層10-20厘米,且以下為母質,含礫石和草根。具有優良的儲水性,有利於黃綠捲毛菇生長的天然培養基。黃綠捲毛菇生長的植被均屬草本。有莎草科的牛毛氈、細葉苔、篙草,禾本科的發草早熟禾、垂穗賓草,以及蘿科的珠芽蓼等。祁連山黃綠捲毛菇生長的氣候較為嚴苛,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7月氣溫最高,日平均溫度在5℃左右。

生長習性

黃綠捲毛菇的地上部分的生長期可達25天,在整個生長期受到降水、光照和溫度的影響較大,可不同程度地影響黃綠捲毛菇的發生、生長。
子實體的結構與顏色:黃綠捲毛菇由菌蓋、菌褶、菌柄、菌膜等組成,在其生長期間只能觀察到有類似菌環的物質在菌柄上,成熟期後沒有發現菌環。子實體顏色也會隨著生長變化,菌蓋顏色從最初的橙黃逐漸變為金黃色。
生長時期劃分:以肉眼能見到黃綠捲毛菇衰敗生長過程可以將其生長分為原基期(體態很小,整個子實體只露出地面一個小點,米粒大小,是黃綠捲毛菇由菌絲體的營養生長階組織階段轉入子實體的繁殖生長階段)、菌蕾期(綠豆到花生大小,菌蓋直徑<1厘米子實體內部剛剛發育)、生長期(菌蓋開始迅速生長,後期出現鱗片分層)、開傘期(菌蓋開始打開,直徑有的可達20厘米,噴射孢子)和衰敗期(孢子噴射結束,生長形態漸漸衰敗)五個時期。
降水量、溫度和光照對黃綠捲毛菇生長的影響: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黃綠捲毛菇的出菇與否,降水量豐富的地方出菇量大,菇形健壯,而且降水對黃綠捲毛菇各生長時期都有促進作用;溫度和光照強度影響著黃綠捲毛菇的整個生長期長短。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黃綠捲毛菇自古就被當地居民所喜愛,其不僅味道鮮美,香氣濃郁,並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據報導,黃綠捲毛菇乾燥子實體中粗蛋白含量高達46%,礦物質含量達10.98%,是一種高蛋白高礦物質含量的珍貴野生食用菌。並且黃綠捲毛菇中胺基酸種類豐富,含有18種胺基酸,不僅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而且含有多種非必需胺基酸。黃綠捲毛菇還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1、B2和抗壞血酸,含量遠高於雙孢菇和香菇。
藥用價值:作為食藥用菌,黃綠捲毛菇的藥用價值自古就已被記載。早在唐代,黃綠捲毛菇就被用來治療腫脹、頸項僵硬等症狀。祁連地區當地的居民也有用黃綠捲毛菇治療感冒的風俗。黃綠捲毛菇有效成分中含有較豐富糖類、生物鹼和少量有機酸、黃酮、強心苷、甾體三萜類、苷類、皂苷。據報導:黃綠捲毛菇溶劑粗提物組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腫瘤活性,對不同自由基具有顯著的清除作用,對人卵巢癌細胞系HO-8910、人肝癌細胞系7721有較好的細胞毒作用。黃綠捲毛菇水提物對糖尿病大鼠機體具有抗氧化及抗炎的作用。黃綠捲毛菇中含有的類固醇和衍生物成分,黃綠捲毛菇凝集素具有抑制體外腫瘤細胞增值的活性,黃綠捲毛菇多糖的抗腫瘤作用及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黃綠捲毛菇多糖能夠調控與免疫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調節CRP、INF-γ、TNF-α、IL-6分泌水平,從而達到調節對機體的免疫調節作用,黃綠捲毛菇中麥角甾醇和染料木素這兩種化合物具有較好的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生態價值:黃綠捲毛菇作為一種外生菌根真菌,是一類能夠和宿主植物根系形成共生體的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在吸收來自宿主的光合作用產物(糖類及脂類)的同時,其分泌的有機酸能夠將礦質元素轉換為可以利用的有機形式。此外,外生菌根真菌能極大的擴展根系的吸收面積從而提高宿主的抗逆能力。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黃綠捲毛菇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護級別為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