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麵條

黃秋葵麵條

黃秋葵麵條,採用優質小麥粉與黃秋葵相結合,按照科學的配比,營養更加豐富。目前市場上黃秋葵麵條主要有:黃秋葵掛麵、黃秋葵蔬菜雞蛋掛麵、黃秋葵酵素掛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秋葵麵條
  • 外文名:okra noodles
  • 別稱:黃秋葵掛麵
  • 主要原料:小麥粉,黃秋葵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鈉,脂肪,碳水化合物
  • 主要食用功效:養護腸胃,降三高,增強體力,降血糖
  • 適宜人群:兒童,成年人,中老年人,所有人
  • 副作用:無
  • 儲藏方法:陰涼、乾燥、通風處
起源,分類,營養成分,生產製作,食用指南,主要功效,飲食文化,

起源

麵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麵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麵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麵團,之後或者壓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而成的一種食品。
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蔬菜麵條,如菠菜麵條、胡蘿蔔麵條等。山東一葵與淄博麵粉廠合作,科學的營養配比,採用優質小麥粉和黃秋葵相結合,生產出了市場上第一款黃秋葵麵條,開創麵條新時代。

分類

現在市場上的黃秋葵麵條主要有:黃秋葵掛麵、黃秋葵蔬菜雞蛋掛麵、黃秋葵酵素掛麵。

營養成分

每100g黃秋葵嫩果中含有蛋白質2.5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2.7g、粗纖維3.9g、維生素A10.2mg、維生素B20.06mg、維生素C44mg、維生素E1.03mg、維生素PPl.0mg、維生素A660國際單位、礦質營養鉀95mg、鈣45mg、磷65mg、鎂29mg。
麵條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黃秋葵麵條易於消化吸收,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功效。

生產製作

科學配比,在生產環節,加入黃秋葵汁、酵素、菠菜、雞蛋。

食用指南

  1. 將適量麵條加入適量沸水中,用筷子稍加攪散
  2. 開始時以強火煮兩分鐘,之後改為中火,保持水的沸騰,直至麵條沒有白心、口感適度為止;
  3. 按照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輔料和調味料;
  4. 如選用煎、炒吃法,將麵條煮至八成熟撈起,並用冷水沖涼後再加工,其口味更佳。

主要功效

  1. 降三高:黃秋葵果膠對人體具有降低膽固醇含量等保健作用,且黃秋葵低脂、低糖,適合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降低“三高”(血糖、血脂、血壓)。
  2. 糖尿病:黃秋葵中的黏蛋白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所以近年來又作為治療糖尿病的偏方。
  3. 增強體力、健腸胃:黃秋葵嫩果中含有一種黏性液質及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鼠李聚糖、蛋白質等,經常食用幫助消化、增強體力、保護肝臟、健胃整腸。
  4. 兒童維護視力:含有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等,有益於視網膜健康、維護視力。
  5. 補鈣:黃秋葵的鈣含量也很豐富。而它的草酸含量低,所以鈣的吸收利用率較高,比牛奶來得好,對素食者和發育中的小朋友,是很好的鈣質來源。
  6. 強腎補虛:黃秋葵黏液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果膠、半乳聚糖和阿拉伯樹膠等,具有特殊的藥效成分,能強腎補虛,對男性器質性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享有“植物偉哥”之美譽。
  7. 美白嫩膚:豐富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纖維,不僅對皮膚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膚美白、細嫩。(黃秋葵花茶中的黃酮含量是大豆中含量的2800倍)
  8. 防癌抗癌:黃秋葵富含有鋅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防癌、抗癌。

飲食文化

在中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最早的麵條。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麵;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麵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麵、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麵;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麵條製品。
《荊楚歲時記》說:“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避惡。”惡,疾病和污穢也。伏天蒼蠅細菌多,飲食不潔,易患腸道疾病,而“湯餅”用開水沸煮,趁熱吃,這可能是古代伏天污染最少的食品,會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病人抵抗力差,當然要吃最潔淨的食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侍候病人的飯食,多用麵條。
今人考證,湯餅實際是一種面片湯,將和好的麵團托在手裡撕成面片,下鍋煮成。如果將“撕”改成“刀削”,就成了至今仍在山西一帶廣為流傳的刀削麵。後來制面工藝改為: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樣粗細,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齊民要術》),這時面的樣子類似寬麵條。到晉時,又成細條狀。傅玄《七謨》道,“乃有三牲之和羹,蕤賓之時面,忽游水而長引,進飛羽之薄衍,細如蜀繭之緒,靡如魯縞之線”,這幾乎可以和厲恩海的手藝相媲美了。
麵條的形狀最後定格為長條。到宋代,湯餅也改稱為麵條(唐時叫“不託”)。麵條的這種樣子,使人的聯想“因勢賦形”,把面與生日、壽誕聯繫起來。按風俗禮儀,過生日賀誕辰吃長壽麵。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麵?宋人馬永卿在《懶真子》中說:“必食湯餅者,則世欲所謂‘長壽’面也。”為什麼麵條能作為人長命百歲的象徵?因為面的形狀“長瘦”,諧音“長壽”。麵條也就成為討口彩的最佳食品。還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時,人們認為壽命長短與人中長短有關,人中長短取決於面孔長短,而麵條正暗合“面長”,長壽麵由此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