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田村古建築群

黃田村古建築群

黃田村古建築群,位於涇縣榔橋鎮東南部,黃子山西麓,是皖南古民居的代表之一,共有古建築56處,單體建築135棟,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

黃田村古建築群是安徽省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建築群之一。黃田古村歷史悠久,始於北宋嘉祐年間,鼎盛於明、清,已有千年歷史。古民居從選址、規劃到建築的設計,無一不依據中國古代《周易》陰陽、五行等學說,展現出古人對“天人合一”的願望。黃田村古建築群四周青山綠水,其建築既有蘇州園林的風格、宮庭建築的恢宏,更有皖南建築的特色。

2006年,黃田村古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田村古建築群
  • 地理位置:安徽涇縣的東南部
  • 所處時代:清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號:國發【2006】19號
  • 編號:576-Ⅲ-279
  • 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黃田村,是以朱姓為主聚居的村落。其歷史悠久,大約在宋朝便有了“黃田裡”之名,而朱姓則於明朝萬曆間,由張香都再遷此處,逐漸發展為一座知名的文化古村,據《涇縣鄉土記》記載:“山之西南為朱氏村,山之正西為胡氏村,朱氏族大,散居於縣之東鄉,縱橫十餘里,戶口數萬。”,朱氏家族於北宋嘉佑年間遷居此地,鼎盛於明、清,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文化沉澱。
黃田村古建築群黃田村古建築群
黃田村村域似船形,位於黃山南(涇縣最高山),鳳子河北,村內現存有58處,103棟較為完整的古民居建築,大多建於清乾嘉年間,村邊原有四、五道圍牆將村子嚴密包圍,鳳子河環村而流,是天然的“護村河”。

建築特點

建築特徵
黃田村古建築群在建築設計和營造上集清代建築藝術、技術之大成,體現了典型的“儒商”文化,也是古代皖南民居建築精品的代表作。整個環境是一個十分宜於封建大家庭的起居、飲食、祭祖、讀書、休息等多種功能的要求,外觀上形成了巧妙地利用溪水和山勢,總體外形上類似大客輪的建築群體。
建築布局
黃田村古建築群位於涇縣榔橋鎮黃田村,始建於宋,現存建築均為清代建築。黃田村村似船形,東依黃山,南臨鳳子河,共有古建築56處,單體建築135棟,總建築面積約為33058平方米,均保存完好。村中河岸和道路均以石塊砌築,河上架設石橋十餘座。村中巷道平直,明溝暗渠相連,活水穿村西流,排水通暢。村中建築以家廟、住宅和書院、書舍為主,建築上施以木雕石雕磚雕,題材豐富,雕刻精美。主要建築有洋船屋(篤誠堂)、思慎堂、聚星堂、旗峰公家廟、敬修堂、崇德堂、思永堂等。
黃田村古建築群黃田村古建築群

文物遺存

崇德堂
崇德堂位於黃田村口,地處鳳子河與馬沖河的匯合處,建於清乾隆年間,又稱“義園公敞廳”,俗稱“六房”,是朱慶彩、朱紹陳父子住所。院牆呈尖角狀,是整個船型村落的船頭。現存兩大進古宅,坐北朝南,主體保存基本完好。
崇德堂崇德堂
思慎堂
思慎堂又名紫盛堂,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積5750平方米,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4座並列的正屋均為前有長方形大院,兩側各有一座邊屋,構成“四合院”式的庭院。正屋與邊屋都是一字前牆,花磚門牆,麻石門坊。還另有“樂善好施”牌坊一座。
榮祿大夫第
榮祿大夫第位於鳳子河北岸,又名“裕怡堂”,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是朱宗潘府第。“榮祿大夫第”占地2800平米,原建築面積2300平米,保存面積750平米。“榮祿大夫第”是黃田村內兩所入口朝向不同的建築之一。院門對牛背山、鳳子河。因風水緣故,建築時將門框向西偏了10度,以避鳳子河的水流直衝家門。
榮祿大夫第榮祿大夫第
聚星堂
聚星堂建於清雍正至乾隆初年(1723—1750年)。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為1300平方米。花磚門牆,麻石門坊。門內有門廳、天井、堂廳。堂廳兩邊各有3間正房,走廊兩端還有兩個約4平方米的小板樓。門牆內外均為花磚貼面,麻石門坊。門坊內側上有木板小姐樓,遞次為天井、堂廳、正房。
洋船屋
洋船屋又名篤誠堂,建於道光初年(1821年),占地4200餘平方米。圍牆及屋體皆仿輪船形狀依地勢而築,因其外形酷似洋船而得名。洋船屋內有20棟房屋,還有敞廳、陪廳、梅村家塾、花園、門房、馬房等等。整個建築內部結構是一個十分宜於封建大家庭起居、飲食、祭祖、讀書、休息等多種功能的要求,外觀上又形成了巧妙地利用溪水和山勢,建成總體外形上類似大客輪的建築群體。
洋船屋洋船屋
旗峰公家廟
旗峰公家廟,又名敦睦堂。建於清乾隆至嘉慶年間(1736—1820年)。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花磚門牆,白石門坊,以後依次為大門、門廳、天井、正廳、兩廂樓、整個建築物內的樑柱門窗都施朱紅油漆。右邊本立堂敞廳,一進3開間,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92平方米。大門兩側各有廂房、天井。左邊敬修堂,一進5開間,前後兩進。建築面積317平方米,遞次為天井、堂廳、正房。

文物價值

黃田古建築群位於涇縣“中國木梳之鄉”榔橋鎮的黃田村,始建於北宋嘉年間,發展於元明,鼎盛於清。整個村落被公認為集清代建築藝術、技術之大成,是中國傳統儒學、建築美學的結晶,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

文物保護

1998年5月,洋船屋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田村古建築群黃田村古建築群
2006年,黃田被批准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
2006年,黃田村古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黃田村被授予“中國景觀村落”榮譽稱號。
2013年,國家文物部門將黃田古建築群文物保護項目,列入中國3處文物維修保護樣板示範工程之一。修繕工程包括近20座古民居單體的修繕保護,古民居消防、技防、防雷設施建設,以及古村落環境整治和歷史風貌的恢復等,修繕面積共2.3萬平方米,投資總額近7000萬元。
2016年,安徽省文化廳和相關市縣加強徽派古建築的保護利用和宣傳工作。修訂了《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涇縣實施〈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辦法》、《涇縣古民居流轉保護利用暫行辦法》等多個規範性檔案,為徽派建築的保護提供了法律支撐。

歷史文化

黃田村村的鳳子河中有深潭叫“情人潭”。水呈墨綠色,瀑布濺起白色的浪花,水景精緻。得名“情人潭”,緣由當地流傳有一段愛情悲劇的故事。相傳古時,黃田村口有位姑娘叫鳳子,村後有個小伙子叫黃子。他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天長地久漸生戀情。鄰村一個財主的豬頭兒子看上了鳳子,求婚不成,就帶著一幫家丁來村里搶鳳子姑娘。儘管鳳子堅決不從,但寡不敵眾,被強行綁到轎上。當轎子抬到此潭邊時,鳳子為保守貞節,從轎中縱身跳下。打柴回來黃子得知,悲痛欲絕,不顧一切跳下深潭隨鳳子而去。此舉感動了神靈,突然間烏雲翻滾、雷鳴電閃、大雨傾盆。雨後,黃子化身成了村東的“黃子山”,鳳子則化身為“鳳子河”,而財主的豬大頭兒子則化身為河中的“豬頭石”,永世受到鳳子河水的沖刷與懲罰。站在路上看此石,像似一個大豬頭;而到河對面看,又好似是只大石龜。其實它是鳳子河上一個天然的水利工程,河水將花崗岩沖刷出兩個大水坑,消耗水能,保護鳳子河堤與村落安全,見證黃田鳳子河悠久的歷史,增添了鳳子河水的活力與靈性。
黃田村黃田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黃田村位於涇縣樃橋鎮的東部
黃田古民居
交通信息
上海市距景區:申蘇浙皖高速→宣城東→322省道→涇縣→205國道→榔橋鎮左轉4公里
杭州市距景區:杭寧高速→滬渝高速→宣城東→322省道→涇縣→205國道→榔橋鎮左轉4公里
南京市距景區:寧蕪高速→蕪湖南→205國道→涇縣→榔橋鎮左轉4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