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花腐病是由瓜笄霉引起的、發生在黃瓜的病害。主要為花和幼果,發病初期,黃瓜的花呈水漬狀,後逐漸變成褐色腐爛;幼瓜頂部開始呈水漬狀,逐漸向上擴展腐爛,顏色呈褐色。
黃瓜花腐病多在保護地塑膠大棚栽培的黃瓜上發生,露地栽培也時有發生。該病會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迅速蔓延,乾燥時半個果變褐色,可降低黃瓜的食用價值。該病也可使果實腐敗,失去食用價值。
黃瓜花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起壟栽培、加強有機肥和生物肥的施用、加強溫度和濕度管理、及時摘除殘花以及細心調整植株。對已經發病的植株還可以及時進行噴藥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瓜花腐病
- 外文名:Cucumber blossom blight
- 病原:瓜笄霉
- 為害作物:黃瓜
- 為害部位:花、幼果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起壟栽培:黃瓜秋冬茬栽培,生長期長,一般採用大小行(小行行距60-70厘米,大行行距70-80厘米)起壟栽培,壟高25-30厘米。栽培前期,行間不覆蓋地膜,降溫後再覆蓋地膜,以降低空氣濕度,減少黃瓜花腐病發生機率。
- 加強有機肥和生物肥的施用:土壤中有機肥含量少,會造成土壤板結,滲透性和透氣性差,偏施氮肥,植株徒長,發病機率高。應加強有機肥和生物肥的施用,以調節和改善土壤結構,一般每畝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加適量生物菌肥)8-10立方米。同時加強鈣肥和鉀肥的補充,增強植株抗性。
- 加強溫、濕度管理:高溫高濕條件有利於黃瓜花腐病的侵染和傳播,應及時調節溫室內的溫度,白天室溫控制在23-30℃(正午前後溫度高時,注意通風降溫),夜間控制在13-16℃。黃瓜生長適宜的土壤濕度為80-90%,空氣相對濕度為80-85%。進入冬季,溫度降低,嚴禁大水漫灌,應採取小水勤澆的方法澆水,以降低室內濕度,有條件的可採用滴灌。從11月上旬開始,行間覆蓋地膜,進行膜下澆水,以減少水分蒸發,降低濕度,同時保持棚膜清潔,增加透光性。正午前後及時通風換氣,降低室內濕度。4月中旬後,溫度升高,濕度降低,及時揭掉地膜,視情況噴水增濕。
- 及時摘除殘花:每天檢查一遍溫室,發現有病殘花、病瓜、弱小瓜,及時摘除,帶出室外處理。要特別注意:拿過病花、病果後應及時洗手再繼續檢查操作,防止人為株間傳播。
- 植株調整要細心:黃瓜整枝、落蔓時,要謹慎小心,不要碰傷黃瓜的頂花和幼瓜,最好在下午進行,此時植株水分少,相對疲軟,對頂花和幼瓜的損傷小,染病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