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灰霉病

黃瓜灰霉病

黃瓜灰霉病是黃瓜保護地栽培常年發生的一種病害,近年來發生呈逐年趨重。由於果實常常受到侵擾而引起腐爛。菜農常常稱之爛果病,霉爛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瓜灰霉病
  • 主要危害作物:黃瓜,番茄,草莓,馬鈴薯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幼果、莖蔓、花蒂
  • 病原中文名:真菌半知菌亞門灰葡萄孢
  • 病原拉丁學名:Botrytis cinerea
  • 病原分類地位:真菌半知菌亞門
  • 病原類型:真菌
危害症狀,發生特點,病原,發病規律,防治措施,植保要領,

危害症狀

黃瓜灰霉病多從開敗的雌花開始侵入,初始在花蒂產生水漬狀病斑,逐漸長出灰褐色霉層,引起花器變軟、萎縮和腐爛,並逐步向幼瓜擴展,瓜條病部先發黃,後期產生白黴並逐漸變為淡灰色,導致病瓜生長停止,變軟、腐爛和萎縮,最後腐爛脫落。葉片染病,病斑初為水漬狀,後變為不規則形的淡褐色病斑,邊緣明顯,有時病斑長出少量灰褐色霉層。高濕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展,形成直徑15-20毫米的大型病斑。莖蔓染病後,莖部腐爛,瓜蔓折斷,引起爛秧。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侵染引起。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翌春條件適宜,菌核萌發,產生菌絲體、孢子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後隨氣流、雨水、露水等傳播。光照不足、低溫和高濕條件下易流行。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保護地栽培黃瓜灰霉病發病期盛期在5月期間,在連陰雨、光照不足、氣溫低、濕度大的天氣條件時,如不及時通風透光,發病重。
黃瓜灰霉病黃瓜灰霉病

病原

黃瓜灰霉病的病原Botrytis cinerea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及菌核附著於病殘體上或遺留在土壤中越冬,靠風雨及農事操作傳播,黃瓜結瓜期是病菌侵染和發病的高峰期。高濕(相對濕度94%以上)、較低溫度(18~23℃)、光照不足、植株長勢弱時容易發病,氣溫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足90%時,停止蔓延。因此,此病多在冬季低溫寡照的溫室內發生。

防治措施

(1)清除病殘體:收穫後期徹底清除病株殘體,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將土表遺留的病殘體翻入底層,噴施土壤消毒劑加新高脂膜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減少棚內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時摘除病花、病瓜、病葉,帶出大棚、溫室外深埋,減少再侵染的病源。
(2)加強栽培管理:加強通風換氣,澆水適量,忌在陰天澆水,防止溫度過高;注意保溫,防止寒流侵襲。高溫季節在大棚、溫室內深翻灌水,並將水面漂浮物撈出,集中深埋或燒掉,保持大棚、溫室清潔。
(3)控溫法:調節溫濕度,控制病菌侵染。室內溫度提高到31~33℃,超過33℃開始放風,下午溫度維持在20~25℃,降至20℃時關閉風口,使夜間溫度保持在15~17℃。

植保要領

1、發病期,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病果、病葉、病枝等。
2、拉秧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殘體。
3、對保護地、田間做好通風降濕,保護地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適量灌水,陰雨天或下午不宜澆水,預防凍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