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根腐病是黃瓜的常見病害,主要為害根部和靠近地面的莖部。開始發病,病株根部水漬狀,後呈淺褐色至黃褐色腐爛。地上部晴天中午葉片萎蔫下垂,早、晚恢復。幾天后,葉片不能恢復正常,呈青枯狀死亡。死亡後,根部完全腐爛,只剩下絲狀維管束。莖基部發生萎縮,但不明顯,病部腐爛處的維管束變褐,不向上發展,這是與枯萎病區別之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瓜根腐病
- 外文名:Cucurbitae Snyder et Hansen
- 病原地位:半知菌亞門
- 類型:真菌
- 危害:黃瓜
- 危害部位:根部及莖部
病害症狀,病原描述,發病條件,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病害症狀
主要侵染根及莖部,初呈水浸狀,後腐爛。莖縊縮不明顯,病部腐爛處的維管束變褐,不向上發展,別於枯萎病。後期病部往往變糟,留下絲狀維管束。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狀不明顯,後葉片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復。嚴重的則多數不能恢復而枯死。
病原描述
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ollenw。 F。 Cucurbitae Snyder et Hansen稱瓜類腐皮鐮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大型分生孢子梭形或腎形,無色,透明,兩端較鈍,具隔膜2~4個,以3個居多,大小14.0~16.0×2.5~3.0微米。小型分生孢子橢圓至卵形,具隔0~1個,大小6~11×2.5~3微米。在PDA培養基上菌絲呈絨毛狀,銀白色,基物表面為豬肝紫色,培養基不變色;在米飯培養基上呈銀白至米色;在馬鈴薯塊和綠豆培養基上均為銀白色至淺駝色。
發病條件
鐮刀菌根腐病的病原為瓜類腐皮鐮孢菌。在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其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病菌從根部的傷品侵入。高溫高時利於發病,連作、低洼地、土質黏重利於發,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5℃。擬莖點霉根腐病的病原為擬莖點黴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15-30均可發病,20-25℃發病重。土壤黏重,通透性差,植株生長衰弱易發病。
發病規律
以菌絲體、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尤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長達10年,成為主要侵染源,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後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利其發病,連作地、低洼地、粘土地或下水頭髮病重。
防治方法
(1)有條件的與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2)採用高畦栽 培,認真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後田間積水,苗期發病要及時鬆土,增強土壤透氣性。 (3)發病初期噴灑或澆灌或配成藥土撤在莖基部。
1、高溫高濕有利於發病,澆水後注意排濕。
2、增施生物菌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