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朝,設仁義鄉。
民國初年,設黃琅分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螳琅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更名黃琅鎮。
1950年,設黃琅鄉。
1958年12月,鄉改公社。
1962年8月,公社改鄉。
1968年10月,公社改鄉。
1972年2月,鄉改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鄉。
1994年5月,鄉改鎮。
2020年6月12日,撤銷馬湖鄉、中田鄉,將原
馬湖鄉和原
中田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黃琅鎮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黃琅鎮轄黃琅、三海、大平、後海、大海5個村民委員會,2個居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30日,黃琅鎮下轄1個社區和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太平村橫街子街6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琅鎮地處
雷波縣東北部的馬湖北岸,東與中田鄉接壤,南與
馬湖鄉相接,西與
雙河口鄉毗鄰,北與中田鄉和柑子鄉交界。區域面積35.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黃琅鎮地勢呈上窄下寬,東北高西南低。
氣候
黃琅鎮屬亞熱帶山地立體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垂直變化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4℃,無霜期年平均220天。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
自然災害
黃琅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暴雨。1998年5月26日~6月底,境內持續乾旱達40天。2000年6月5日晚8時零5分,境內遭受連續12個小時的特大暴雨襲擊。
人口
2011年末,黃琅鎮轄區總人口929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22人,城鎮化率9.9%。總人口中,男性4809人,占51.8%;女性4482人,占48.2%;18歲以下2536人,占27.3%;18-35歲3233人,占34.8%;35~60歲2684人,占28.9%;60歲以上838人,占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341人,占79%;彝族1823人,占19.6%;另有苗、藏等少數民族,共127人,占1.4%。
截至2019年末,黃琅鎮戶籍人口1050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黃琅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
2019年,黃琅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6個。
農業
黃琅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1340畝,可利用荒山荒坡面積397.2畝,林地31375.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4029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741噸,其中水稻961噸,玉米951噸,馬鈴薯636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萬頭,年末存欄0.6萬頭;羊飼養量0.7萬隻,年末存欄0.3萬隻;牛飼養量1200頭,年末存欄600頭;家禽飼養量1.2萬羽。
金融
截至2011年末,黃琅鎮有信用聯社1個;各類存款餘額5069萬元,各類貸款餘額14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黃琅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260人;國小2所,在校生745人,專任教師4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668人,專任教師91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黃琅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5個,藏書1.2萬冊。
2011年末,黃琅鎮有體育場地3個。
2011年末,黃琅鎮有“村村通”電視用戶380戶,入戶率7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黃琅鎮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5個;病床46張。
社會保障
2011年,黃琅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7人,支出19.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58人,支出28.1萬元,比上年增長12%。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黃琅鎮有郵政支局1個,郵政投遞點1個;投遞線路7條,總長50千米。固定電話用戶1100戶,行動電話用戶1190戶,寬頻接入用戶150戶。
交通
截至2011年,黃琅鎮境內有307省道穿越境內,境內長4千米;通村公路4條,總長13千米。
歷史文化
古稱螳琅,因其帶蟲字,有人以為不雅,幾經文人雅士斟酌,改稱“黃琅”。
榮譽稱號
2021年7月,黃琅鎮入選四川省第二批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建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