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照臨

黃照臨出生於清道光十四年,歲在甲午(1834年)冬月27日清晨石門北鄉雁池坪(即今雁池鄉雁池坪村)。黃照臨從小聰穎絕倫,書過目即曉大義,剛進二十歲(1854年)即中秀才(附縣學生)不久即成廩生

基本介紹

  • 本名:黃照臨
  • 字號:夢范主人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石門北鄉雁池坪
  • 出生時間:1834年11月27日
  • 去世時間:1890年7月4日
  • 主要作品:《夢山館詩》
歷史,事件,

歷史

同治元年(1862年,壬戍)以廩生資格參加湖南鄉試,中為舉人。越兩年入京,與當時賢士大夫交遊,刻意求學五年,黃恕皆司空、徐壽蘅司徒均皆禮遇,待若上賓,這期間他又拜倭文端為師,受益非淺。惜兩次參加會試均未售。

事件

一、知山陽,大力治亂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朝廷揀發他為陝西知縣。時陝西遭捻軍之亂,千里蒿萊。這時劉果敏任陝西巡撫,大興農政,百業復甦。同治八年(1869己巳)黃照臨被派去監修龍洞渠。他不辭勞苦,徒步巡督,鑿洞穴居,與民工吃睡在一起。苦幹三個多月,渠道修成,費省工堅,能灌溉渭北四縣百萬畝田地。上奉論功行賞,黃照臨晉升為同知直隸州知州,旋任山陽縣縣令。當時山陽是個亂縣,象個“火藥庫”,局勢十分嚴峻。同治元年以後,造反隊伍一撥又一撥,干戈四起,縣治殘毀,縣衙官員被殺,頑民乘機為匪,或參加哥老會,帶刀聚賭,氣焰囂張,衙門不能過問,平民深受其害。誰去當縣令都頭疼。劉果敏重視黃照臨的才幹,赴任時,贈給他一匹馬四個公丁。黃照臨來到縣衙時國匪煽結,闔署慕友吏胥沒有一個沒參加哥老會的。而滋事者繕甲歷兵,將擇機發難。黃照臨出入縣衙,常懷印自隨。訪知書辦某頭目,遂密稟上奉,飛檄嚴拿歸案。問清情況後,知這頭目,出身貧苦,被迫造反,黃照臨遂屏退左右,將這個頭目召入密室,出示緝拿密令,對他說“你死定啦。”頭目連忙叩頭,請求饒命。黃照臨說:“你走吧,以後要好好作人!”幫他解繩後隨手取出十兩銀子,以作盤程,這個頭目連夜逃走。第二天,縣衙貼出通緝告示,其黨羽聞風逃盡,沒殺一人,暴亂平息。接著,他又採取一系列措施,整頓社會秩序:與民訂約,勒石告示,要求自覺遵守;禁止嫖賭,整治團卡,取消一切陋規舊習,淘汰公差人員二百餘人,發給幾月薪俸,令耕貿以自贍,在冊者也要更換崗位,禁止典史、把總收受幫費,縣署只留一夥夫一馬夫,兩跟丁。他勤政愛民,扶弱鋤強,清審公平,案無積牘。辦案之餘,常常還單騎巡視鄉野,“周曆峪崖穴間”。調查情況,賢能、奸宄(guì)姓名均記錄在冊,以備選良治奸;打擊、改造哥老會。縣衙捕得巨頭,其人五長粗大,作惡多端,遂痛治之。本人上解,其團伙解散,沒收其非法所奪財產,遣散搶來的婦女,眾皆畏服,一時名聲大震,逾年賭止。此後,他又帶頭捐錢,建烈祠,祭祀同治元年遇難官民,同時造冊申報上峰,予以撫恤。自己還拿出薪俸和積蓄,周恤孤寡病弱、散施醫藥棉衣。為教化地方,他興辦一所書院,二十多處義學。也就在這年冬天,山陽鬧饑荒,一斗包穀賣八百文,超出平常數倍,饑民如潮,社會動盪。湖北鄖西流民千餘人嘯聚深山,伺機暴動,山陽附勢者風涌而至,形勢一觸即發。同治九年(1870年)正月初一,黃照臨飛馳上告藩台(省布政使),得公函令各哨卡撤消禁米之令。同時,他向本邑朱姓大戶借錢三千緡,加上縣衙所存庫銀,派人四處購糧,舟運平糶,帆檣絡繹不絕。原來當地一些囤積居奇富室和姦商,怕糧食跌價,爭著售糧,於是民以安,而嘯聚鄖西、伺機鬧事的流民見糧食充盈,時局安定,也就自動解散了。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黎民吃穿問題,他又從發展生產入手,教民施肥,勸民墾荒,課以桑蠶,且親自巡察督導。三年後,山陽“歲豐訟稀”,河清海晏。富人子弟有不守規矩,調皮搗蛋者,罰令入縣學讀書,貧民犯小過錯,罰種林、桑。自己在辦公之餘,常與諸生(秀才)講論,作文賦詩,來縣學常年五、六十人。在山陽五年,“視民事如家事,視弊政為已疾”,“知無不為,為無不盡”,民眾感恩戴德,視他為親人,不論老幼遠近,常來衙獻薪粟果脯,涕泣請受。黃照臨悉數退還,或變錢受之。同治十二年春(1873年癸酉),黃照臨改任他治,士民結彩焚香,泣送數十里,後又建生祠,刻木位祭祀。
二、知商州,一心救災
白河厘稅,一年要收一萬多兩白銀,因為缺人,譚巡撫遂令他總司白河厘稅,黃照臨知關係複雜難以處理,辭而不就。譚公遂派他在白龍灣監種桑苗,成苗二十餘畝,行文到州邑移栽。七月,令朝邑先購。這時朝邑民眾為朝廷放糧糧價不合理事,萬眾聚噪,罷市抗糧,鬧得很兇,公丁彈壓也不起效。譚巡撫見黃照臨賢能精明,令他前去查辦處理。黃照臨日夜兼程趕到朝邑,請來民眾代表,地方紳士,商董頭人到縣衙議事。在查清情況後共同商議,定出售糧,購糧章程,懸掛縣衙大堂之上,民眾歡呼,惟恐人多難買到,紛紛掏錢購糧。不到一天,朝邑鬧事平息。不久,黃照臨即移任朝邑縣令。他下車伊始,罷陋規,撤門丁,坐堂斷案,一切進行正常。縣邑有個楊杜山(字茂才)先生,學問好,隱居華山教私塾二十年,教出了不少有用之才。黃照臨知道後,三顧茅廬才把他請出山,安置到黃照臨組織開設的友人書院執教,專課詞章。常年生徒有二百多人,師付錢、一伙食費全是黃照臨組織來的捐贈款。每月初一和十五,黃照臨便帶領僚屬,到書院會講習禮,聽眾數百人。他又恢復鄉間義塾十多處,新增五處,整頓一般私塾,整頓社倉,捉拿侵吞公糧的“碩鼠”,又捐俸錢千緡,存入商家錢莊以生息作為公用。一年下來,為民省錢一萬幾千緡。朝邑傍河,常發大水,村堡田畝沖塌不少,地去糧虧,衙門無人過問,農民還要枉納地稅。黃照臨了解這一情況後,痛心地說:“民受累不告,有司罪也。”他上告其事,年年得免賦銀六百餘兩,百姓減輕了負擔。這時大學士閻方守制在籍,十分敬重黃照臨的為人,以宋朝朱嘉治南康作比,極力讚譽黃公,奏薦他改任他職。
光緒元年(1875年乙亥)七月去任,士民揮淚相送,填巷塞途。這時總督左宗堂、撫巡譚公聯名上奏朝廷推薦黃照臨任學官,分校秋闈。十月,任商州知州。商州為孔道要衝,地勢險要,有人勸他多用門丁,而公僅添雇兩童子,其餘一概如初。接下來他進行了一系列整飭:淘汰差役四百名,毀掉大廳囚禁犯人黑籠,新制辦案規矩。這時朝廷大軍西征,黃照臨供應給養,協助轉運糧草,事事辦得井井有條,受到朝廷嘉獎,升為道員,分治山陽。這時,萬峰溝有個姓賴的頭目,憑險聚眾滋事。有位副將自請帶兵百餘,前往剿捕。黃照臨仔細分析情勢後說:“愚民,不足用兵。”於是讓兵役帶足口糧,親自率隊進駐溝口,天天作勸降、瓦解宣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山民感動,爭獻酒食,還樂為入匪巢當嚮導。通過攻心,前來投首的每天數十人,黃照臨均一一遣返,各民團也爭著擒匪首來獻。於是毀洞崖,查戶口,清查潛逃匪徒,往返九日,匪事平息,他還治商州。這時有個自稱委員的人物持公函從甘肅來,申稱辦總督要差,氣焰囂張,過沿途州縣皆索要錢財,他來到商州故伎重演,黃照臨覺得懷疑。便假設發生在甘肅的幾件事問他:“某處新修某廟,某人新遷某地作官,等等”,這個委員一一應聲“是”。黃照臨知是騙子,起身嚴肅地說:“給我拿下!”遂依法治罪。剛懲治騙子,又來了一隊游勇。有個副戍,率數百名游勇來到商州,自稱奉調東征,索要供應甚急。黃照臨一看就知道是游勇,一邊一一應付,一邊星夜調來團勇數千人,整隊笑迎,說:“供應已備,請取出委牒一看,”游勇語塞,十分不自在,眼中射凶光。黃照臨見機馬上生出一計,高聲對團丁說:“副戍系我同鄉,爾等護送出鏡,慎勿害也。”游勇斂手而去,商州沒受一點損失。
這時,秦中鬧旱災,赤地千里,哀鴻遍野。黃照臨處事不驚,採取了一系列撫民措施。城關設粥棚數十處,日哺千人;頒布救荒告示八條防止騷亂民變;報告上司,請運南糧以濟全陝。條條中肯,深受上奉倚重。譚巡撫本來是一遇難事就委他去辦,如今秦中哀鴻遍野,自然樂意照準,令他專司南糧北運。光緒四年,他選了個黃道吉日把州里一切事務交給副手,自己專事運糧。運糧前,他悉心查訪,凡水陸路途遠近,糧道經過的村鎮,沿途可囤糧的房舍等等,均通盤籌劃。擬定存糧處便於調撥,運糧時組織部分民車,暫借襄樊兩府地行銷潞鹽,以運糧空車運鹽,做到往返有載。黃照臨沿途指揮,或跟車或查庫,或巡視路卡,往來豫鄂,千裡間尤痛自刻苦,饑渴役勞皆與役人一樣。這樣鹽車東往、米車西來,周轉數月,晉中鹽本日進巨萬,而陝西運夫也獲得不少力資,多養活饑民數萬。這時他原配覃夫人病終商州,黃照臨卻在運糧旅途奔波,無睱顧及。僅此一項南糧北運,黃照臨就全活陝西饑民十多萬人,民眾感恩戴德。這時家中老母寫信,多次催他回家,可他“屢陳乞養”均未獲準,後來馮巡撫上任,才獲準回鄉兩載。
三、當臬台,一洗痼習
光緒五年(1879年己卯)經大學士閻方奏薦,黃照臨又以知府身份晉見光緒帝。不久,分發陝西監試文闈。事畢,又被迫總司白河厘稅。黃照臨嚴格要求丁役,以清弊竇;速驗放卡,以惠商賈;會同縣營,以重巡防。鄖邊簽匪一向幹著持刀劫船的勾當,見黃大人事事認真,關關嚴防,只得聞風逃遁。一年下來,風平浪靜,船夫商人深懷其德,湊錢建生祠,塑黃照臨像四季祀之,雖呵禁仍不能止。
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黃照臨詔授山西大同知府。當時,張之洞撫晉,百廢待興,急需人才,得公大喜,授予他何東道官印。黃照臨以資輕望淺為由,辭不就,未準,八月到任。以其一貫作風,至任即雷厲風行:清庫儲以明款目;嚴審帳以查收支;禁貪占以利商民,開路道,以利物流;事事細管,且任勞任怨。他一洗痼習,稟請巡撫明裁鹽場陋規,僅三河口打貼一項,一年即獲資萬餘兩白銀,用以道署應酬。然他自己卻節儉如舊,所獲銀兩一併入庫,“私囊不染絲毫。”他在任九個月,因為整朝綱、清積弊、汰浮費,吏畏民敬,全大同一片太平世界。
光緒十年(1884年,甲申)四月,黃照臨奉旨署理山西按察使(俗稱臬台)。他念皇恩浩蕩,以一舉子破格提拔,又得各大賢知人善任鼎力推薦,倍感應為國效勞,為賢爭光。司署省一筆鎮衙巨款,他分毫不受,全部用來購買棉衣棉被救濟貧民;嚴懲酷吏猾胥,查獄平冤,為二十名已定為死囚者平反;彈劾州牧,縣令之失,不徇私情。有一縣令錯斷一案,枉死三命,引起公憤。黃照臨查清案情後,上疏彈劾了他,使他得到了應有的懲處。有庇護縣令者為此與黃照臨爭論,他說:“你有不忍之心,猶見殺牛不見殺羊耳,我寧願得罪於同官,不敢當罪於百姓也。”在查訪中,他得知某縣有個退役的衙役,拿著官府的批文在離官府不遠的橋頭設局聚賭,聊以為生。良家子弟被誘參賭者眾多,受害非淺,而其家屬畏官不敢申理。黃照臨便以請轎夫工價每月給他補貼,賭場遂廢。而一些有頭有臉的、與上奉衙門有關聯的人開設賭場難以窮治,他亦代給傭資,一律禁絕。他還常常微服私訪,發現不法者,立即予以治裁。任職九個月,僚屬、部民、吏胥皆改操行;匪徒、棍黨、妓寮、煙館相率逃匿。城鄉數百里,弊絕風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正月,以親老患病,乞養回籍。居家間,張之洞任湖廣總督,飛章調黃照臨,始終未往。
四、居故里 講學賦詩
黃照臨回籍後,居家六年。他讀書講學、賦詩行文,一語破的;周恤族黨親戚貧民,不遺餘力;交誼懇至,無貧賤富貴,伺奉高堂,至性諄篤。
他學有本原,而志趣宏遠。凡古今理亂家國掌故,中外形勝,以及天外星卜,皆博覽兼涉,縱橫貫通。早年,他曾夢見陪范仲庵同坐,故自號為夢范主人。著有《夢山館詩》二卷。他才思敏捷,一揮筆如雲行水流無凝滯。他常對人說:“得地而發為之政,得題而發為之文。”他曾主講澧陽書院(澧州城西隅),太夫人亦迎養在寓,可見至性諄篤。講學時,諸生執經問難,每作出一個解釋,總出人意料,別有見地。引誘後進,孜孜不倦。見一優點,誇獎不已;而嫉惡如仇,雖強御詞色,他也不會放過。
黃照臨為官多年,廉潔成性。日用供給,除養親外,澹泊如寒素。面對百姓,隨事施與,絕不吝惜。為官時捐奉施民,居家時亦體恤百姓。他計畫為鄉人積穀數千上萬擔,以備荒年之需,可惜病倒未競。
光緒十六年(1890,庚寅)六月,黃照臨從武昌回家,途中染上熱疹。深恐自己病重讓老母擔憂,競噤聲隱忍,病遂加劇。當時悄悄為他誦經禱告的,每天不下數十人。七月初四,公病卒於老家,享年五十七歲。鄉民得知,皆失聲泣訴,路祭巷哭。身後,朝廷誥授他為資政大夫二品銜,御封原配夫人覃為恭人,繼配唐為夫人。其子葆元,乙酉拔貢生,孫顯章。
附《秋夜過黃虎港》
虎眼沉沉山月明,荒煙斷港客心驚。
神斤劈石容人住,鳥道開雲讓馬行。
星點銀河秋有跡,沙沉鐵鎖浪無聲。
停鞭欲問西來路,一鴻遙遙天際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