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介紹,雄險十八盤,傳說,
介紹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指的就是黃澤關。
出羊角村的東閣,過撒金橋,往東南方向不遠處,便來到古代山西東部邊境重要關隘“黃澤關”。該關據考建於唐朝,為山西之東大門,是名揚天下的大關隘,中央電視台《長城內外》還報導過。宋、元、明、清都曾在黃澤關設巡檢司。
舊時,黃澤關以東的區域為河南管轄,故此羊角的東閣門洞上刻著“東接豫省”。據傳,黃澤關是內長城最南段的一個關,黃澤關所在山嶺叫“轉鞍嶺”。
黃澤關在羊角鄉東約十五華里的晉冀交界處。
據考實,黃澤關原有關城,建在一條狹長的山樑上,長有300多米,寬有數十米,關口南北兩側俱為對峙懸崖,關即建於狹窄的樑上。關西地勢平緩,出關東去為河北省武安縣,一路山勢急轉直下。
黃澤關今為羊角鄉盤腦村,該村今只有七戶人家,居住在關城東側。
黃澤關原有東西兩道門,出東門去河北,出西門入山西,關樓三層三個門洞,城牆由當地的火山石切成,城內曾有眾多的廟宇殿堂,並有歷代眾多的石碑記載,氣勢十分了得。
黃澤關門在關城東,現只存一小段石牆,門洞原為石券,已無券跡。據當地老鄉介紹,原門上有匾,“文革”中拆關門的同時將匾給砸毀。
關城在關口西,相距數百米。關城今已廢,圍牆所存不多,東、西二城門尚存,皆為磚券拱形門洞,東門額墜落,西門雖殘破,稍好於東門。東門門額上嵌有一石匾,陰刻橫書:“飛登盤雲”四大字。
匾頭陰刻豎書“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季春吉旦”,匾尾陰刻豎書“巡按河南都御史秦中李宗框建”。碑上完整地刻有黃澤關關城建築布局,據說有專家實地來考察過,認為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刻有關城格局的碑刻,如今全都無影無蹤。
關城內,靠近西門北側有一座廟址,並有十餘幢不同程度殘損的石碑,散壓在碎石之中。這其中有一塊石碑為“新修十八盤並天郊城堡城圖碑”。碑上完整地刻有黃澤關關城的建築布局,是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唯一一塊刻有關城建築布局的碑刻,十分珍貴。由黃澤關沿山脈繼續向南伸,約二十華里即為左權將軍犧牲之地十字嶺。
現在的關城遺址已面目全非,關城內看不到什麼舊時的建築工事了,局部地方雖還有少量城牆根基遺址,但遺址和山體早混在一起。
搖搖欲墜的西門洞遺址旁後人立了一塊“黃澤關”石碑。
雄險十八盤
從黃澤關往東去,就是名傳古今威震八方的十八盤,之所以出名,一是因黃澤關,二是因十八盤的陡,陡的出奇!陡的壯觀!短短數公里,海拔急劇下降數百米!
傳說
十八盤路側有一塊石頭形似鯉魚,頭在地面,半截身子在地下。相傳古代皇帝怕江山不穩,派許多陰陽先生到各地去查訪和破壞龍脈。這天有一位來到雲台山,發現了鯉魚石,又見這條嶺上有個第一天門。他知道鯉魚只要跳過天塹便成了龍,托生在山主家,長大就會搶坐皇帝的江山。陰陽先生找到了山主,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他。山主很高興,便問怎樣才能使鯉魚跳過天門。陰陽先生對他說,只要在鯉魚石旁修個十八盤,就能順勢飛上天門。於是山主僱人晝夜施工建成了十八盤,陰陽先生也就放心地走了。原來鯉魚跳過天門才能成龍,若是落在十八個盤子裡,那只能是人間的一道菜,風水也就這樣被破了。
十八盤山,位於武安市盤根村西,距武安市區42公里。因有道路從盤根村始,盤旋而達山頂,故名。主峰海拔1200米。山頂有建於明代的黃澤關遺址,關為入晉要口。
舊時的十八盤是指從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羊角鄉盤腦村開始,到河北省武安市的盤根。
十八盤顧名思義就是有十八個轉彎,其地勢十分險惡。以前的十八盤都是石砌小路,漫山都是棘刺,山上的小路凹凸不平,坑坑窪窪,非常難走,所以以前人們常說“九九十八盤,越走越心寒”,大概就是因為它的山勢太險峻了吧。
儘管十八盤的地勢十分險惡,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重要的商路。它溝通了山西和河北的經濟往來,也為兩地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黃澤關和雄險十八盤傳說
關於這此地方,還有一些傳說:趙匡胤為大宋江山南征北戰,在十八盤上為衝出敵圍而火燒十八盤,宋軍轉危為安,十八盤上的石頭卻被燒成千年灰黑的溜火石。傳說總歸傳說,據科學家介紹,羊角鄉附近(盤垴村)原本是一個火山口,溜火石則為岩漿所凝。
趙匡胤在十八盤上跋涉,被倒鉤圪針掛破了戰袍,被趙匡胤封了再不許長倒鉤。
趙匡胤戰馬肚帶太緊,山路又崎嶇,戰馬原地長嘶打轉而不前,“轉鞍嶺”因此得名。至今還有傳說中趙匡胤拴馬的拴馬石,周圍還有馬蹄印,趙匡胤飲馬而掘的“板倒井”。
古裝戲中有這么幾句唱詞:“想當年路過撒金橋,有個先生本姓苗,苗先生給我算一卦,說我四十坐龍朝。”過橋者為趙匡胤,算卦者則為苗廣義。
趙匡胤領軍由黃澤關進入山西時,正值酷暑伏天,人困馬乏,又餓又渴,想吃點東西,忽見當地一白髮老者挑一擔乳白色食物,贈與趙匡胤,趙匡胤與周圍同行一頓狼吞虎咽後,感到清涼適口,又解渴又充飢,頓生精氣,竟帶軍打了進入山西的第一個勝仗,這種食品就是當地一種小吃,叫蕎面涼粉。
趙匡胤在當地安營散步時,被圪針鉤掛破了戰袍,趙匡胤一怒之下發令不許此地圪針長鉤,從此當地圪針再也不敢長鉤。
趙匡胤在十八盤遭遇包圍,為衝出敵圍,宋軍利用風向火燒十八盤,敵軍死傷無數,宋軍轉危為安,十八盤上的石頭被燒成火熔石。
趙匡胤進黃澤關時,坐騎的肚帶勒的太緊,坐騎長時間原地打轉嘶叫不走,趙匡胤故命此山嶺為“轉鞍嶺”。
另外還有其他的傳說:至今還有傳說中趙匡胤拴馬的拴馬石,周圍還有馬蹄印,趙匡胤飲馬而掘的“板倒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