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潭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商連平黃潭寺遺址 位於連平縣元善鎮東北1.5公里。考古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時期。遺址面積1.5萬平方米。1983年發現。1987年發掘850平方米。文化內涵可分兩期。第一期屬新石器時代石峽文化,出土釜形鼎、釜、鏤孔圈足盤、豆等,遺蹟有灰溝、柱洞、灰坑。第二期有發達的幾何印紋陶,如曲折紋、葉脈紋、長方格紋、雲雷紋、雙線方格紋、條紋等,器類有圈足罐、凹底罐、豆、器座、紡輪等。石器常見錛、鑿、鏃、環以及戈,年代在夏商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潭寺遺址
  • 地點:廣東
  • 時間:新時期
  • 性質:共有
黃潭寺遺址,石器,陶器,

黃潭寺遺址

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在範圍約15000平方米的遺址地表,發現有大量的石器和陶片。採集有磨光石器30多件,陶片40多件。其中:

石器


鏃16件。有段,通體磨光。其中四棱形扁錐鋌15件;三棱形圓錐鋌l件。
錛3件。扁平,單面刃,通體磨光。其中長方形2件;有段梯形l件。
鑿4件。器身較厚,雙面刃,有段,通體磨光。
刀2件。其中長條形l件,扁平,端尖,兩邊刃。扁錐形1件,通體磨光,單面刃。
戈2件。扁平長方形,中部有單面圓形鑽孔。 .
環1件。扁平體薄,通體磨光。
臼4件。其中1件呈正方形,紅麻石料,器形較大,在中間鑿有一圓形研窩。

陶器


陶罐1件。胎質呈灰白色,圓唇稍外卷,粗頸,圓肩,球形腹,凹底。頸下通飾方格紋。
夾砂粗陶片6件。胎質呈紅色,飾方格紋。
硬陶片41件。胎質呈灰色,飾錯疊曲折紋、方格紋、雙線方格紋、旋輪紋等。
黃潭寺遺址的石器、陶片,遺量甚多,內涵豐富。出現有三棱石鏃、有段石錛和穿孔石戈。遺存的陶器以硬陶為主,飾紋多屬雙線方格紋、錯疊曲折紋。從以上石器、陶器特徵可定為新石器晚期或稍晚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