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清老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290
- 逝世日期:1348
人物生平,後世紀念,詩作選摘,
人物生平
自幼天資穎悟,五歲能日記數言,七歲會寫文章,青年時好學而不倦,把鄉間藏書借個遍,並虛心向鄉里的先賢學習,立志要以黃中美、黃德裕為榜樣,做個光宗耀祖之人。黃清老年輕時曾受業於鄉處士嚴斗岩門下,深得老師的推重。當時一般讀書人都熱衷於入仕做官,而黃清老卻篤志勵學。他寫得一手好詩詞,好文章,被傳到路道,部使特地要會見黃清老,會見後部使認為,黃清老確有真才實學,是個難得人才,不久被任為建陽縣學官。在建陽縣任學官時,致力治學,深受門生的愛戴。後又調任三山書院山長,他卻婉言辭退,回到禾坪。回家後,很多鄉里的人,要其接受子弟,並有許多應酬。不久,他帶著大批的書籍,隱身邵武的福山寺翠微閣,以讀書為樂,研究古代之經史、諸子、詩詞等。
元朝統治者,剛立朝時,官員多是由人薦舉而入仕,後又仿效唐宋,搞科舉取士。但在黃清老那個年代,福建省只是路,不是道,行中書省只設在道,福建、浙江合為一個行中書省,行中書省府設在浙江。朝廷要舉行科舉,鄉試要到浙江去試,當時大家都認為黃清老學問富車,他可以去考舉人。果然,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黃清老到浙江參加鄉試,果然名列第一。第二年參加會試,即禮部試,又以優登進士第。在元朝,要中一名進士,可不能與宋朝比,可以說是難上難,元朝統治中國九十七年,邵武才出了三名進士,黃清老為第二人(第一人為龔谷,第三人為龔彥),足見黃清老文才出眾。
在元朝,即使是中了進士,朝廷也不可能給安排要職。黃清老中進士後,給他的授職只是翰林院典籍官。後來任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在任國史院編修官時,有幸參與《英宗、明宗實錄》一書的修撰,從此,地位得到提高。由於黃清老的文字功底厚,當時的朝廷詔令,祝冊等文,多出自他手,可以說是朝中的大手筆,成為一時紅人。元統初(約公元1333年)朝廷調他任湖廣行中書省的儒學提舉,即行中書省的教育主管。他在儒學提舉中,是個非常稱職的官,他提倡循循善誘,激掖後進,使許多弟子學業激進。一時許多名門貴卿爭送子弟投其門下,並且受業多有成就。朝廷的許多臣子,向皇上上疏,要求把黃清老調到國子監執教。但在至正八年(公元1384年),年才59歲的黃清老就去世,調國子監之事未成。
黃清老有詩集,名叫《樵水集》,由邑人徐幹刊行,收入《樵川四家詩》的一家。他與黃鎮成(邵武故縣人)被後人並稱“詩人二黃”。黃清老的文章詩詞,被後人評為“為文題材多屬題畫詠花,應酬贈答,碑傳題跋”之類。因當時屬元朝,詩人不敢寫其他方面的詩,怕有人借詩文而搞陷害。此外,黃清老還有《春秋經旨》、《四書一貫》等書集行世。
後世紀念
卻不列其中。,有人提出在福山修建一個亭子叫聽雨軒,以紀念黃清老,結果,也被人反對,沒有修成。黃清老的業績,主要是教育改革,使教育質量提高,為人所推崇,並沒有什麼過錯,不給黃清老的鄉賢以待,應當說是一種偏見。邵武人在能否給黃清老鄉賢之爭,一直到了清代,清初還是有人反對。清朝中葉,有人在熙春山修建秋聲樓時,在亭里祀黃鎮成,也把黃清老的牌位立在其中,黃清老的邵武名人地位,才得到承認。
黃清老的詩文,在邵武民間流傳很廣。特別是在福山,人們上到福山,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黃清老的詩:“晨光海上來,雲氣升萬壑。雞嗚落花中,殘鐘度城廓。庵僧戴星出,我自飯藜藿。寧知天地心,但有山水樂。書燈夜搖動,風露侵幾閣。開扉得新月,欲掩見棲雀。煙霞暫相違,筆硯庶有托。但留松間雪,付與雙白鶴。庭柯換故葉,林竹蛻新籜。何日芝草生,努舟赴前約”。
黃清老的書法也是比較出名的,在邵武民間曾有人收藏黃清老的書法,在和平和邵武的一些古民居中,還有人摸仿黃清老的手書而自賞。
詩作選摘
【招友人】
晨雨洗余花,塵慮日蕭散。芳草綠如茵,空林坐春晚。
遙思江上客,尊酒愧折簡。臨流擷嘉蔬,共此林下飯。
【訪子威都事不遇】
清曉抱綠綺,來就夫君彈。夫君久已出,野水流花間。
石澗度微雨,秋生湖上山。松陰坐永日,心與雲俱閒。
人事有離合,白鷗聊共還。
【題牧牛圖】
平原雨多菸草浮,牧童驅牛如挽舟。柴門正在水深處,青山流過屋西頭。
【友人見訪不遇】
君乘白鶴下青雲,我入春山聽曉鶯。可惜小樓風雨過,無人收拾萬松聲。
【送馬編修】
軍山流水繞旴城,曾記維舟聽曉鶯。君過柳陰聊駐馬,春風葉葉是離情。
【天運不已,歲時又春,學已可乎!作自勉詩呈】
東風一笑可人心,旋瀝新醅對客斟。山色未勻春意淺,梅花已老白雲深。
半軒依竹閒聽雨,千里懷人慾抱琴。試問樵溪隔年意,碧波東注渺難尋。
【柳絮風】
三月韶光天氣清,遊絲舒捲太無情。微飄簾幕當春畫,亂撲亭台似雪晴。
醉臉欲吹新燕弱,舞腰初軟落輕花。江頭點點行人淚,相逐離歌灑客程。
【古樂府三首】
君好錦繡段,妾好明月珠。錦繡可為服,服美令人愚。不如珠夜光,可以照讀書。
君好春芍藥,妾好夏池蓮。芍藥多艷色,春風迷少年。不如蓮有實,可以壽君筵。
綿綿江上草,鬱郁庭中柯。人生不相知,有如東逝波。食杏猶苦酸,食梅當若何?
衣褐猶苦寒,衣葛寒更多。豈無千載友,肯聽漁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