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禮物

黃河的禮物

《黃河的禮物》是唐榮堯創作的長篇非虛構作品,首次出版於2023年8月。

《黃河的禮物》是作者竭盡生命所歷與心中所藏的一本書,傾注了他關於黃河關於寧夏的所有積累與情感。該作品體現出了作者對黃河特別的愛戀,對寧夏的全面掌握與深度熟悉,對甘肅、陝西、內蒙古、青海等關聯省區的具體了解,窮盡了歷史、地理、傳說、文化、民俗、水利、水運、商貿、戰爭等一切有故事與有韻味的內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河的禮物
  • 作者:唐榮堯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非虛構作品
  • 首版時間:2023年8月
  • 字數:30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黃河的禮物》分為18章,作者在持續多年的田野調查基礎上,認真閱讀大量文獻,多次深入書中描寫的古渡、關隘、村鎮、長城、移民點,認真書寫了一部屬於黃河的時光之書,替古老的濤聲召喚聆聽黃河的耳朵、閱讀黃河的眼睛。該書講述了寧夏平原上人與河、河與城的故事,既有黃河滋育的人文歷史,也有黃河在新時期的移民搬遷與脫貧攻堅,既有讓河的奔騰與轟鳴,也有人的生活與奮鬥,既有古老村莊的滄桑變化,也有新興城市的活力迸射。

作品目錄

一 金黃的瓤汁流過黑山的唇間
二 梨花枕著濤聲入眠
三 水聽見石頭的私語
四 “阿勒騰郭勒”之歌
五 河水穿過黃沙的屋檐下
六 兩滴水的秦漢記憶
七 一條姓唐的古渠源於姓黃的河
八 抱著一捆澀苦奔赴黃河
九 絳紅色的濤聲
十 飛起來的水花
十一 山高水低一道牆
十二 濤聲捲走伸向河唇的舌尖
十三 輝惶滲漏在伸向對岸的指縫間
十四 中衛的胃和舌頭
十五 青銅的鐘擺
十六 明月照城沉水底
十七 水是銀川的母語
十八 皮筏和火車運來的城

創作背景

2003年初秋,唐榮堯只身前往甘肅、四川和青海交界的黃河上游地帶進行考察。自此,對黃河有了更深的體驗,也有了從源頭到入海口進行完整丈量和寫作黃河這部大書的打算。此後的近20年裡,唐榮堯以徒步、騎腳踏車等方式,一步一步丈量著黃河兩岸的土地,於2012年出版書寫黃河的《大河遠上》。經過多年的行走考察和積澱,《黃河的禮物》出版。唐榮堯表示:“作為生長於黃河岸邊的作家,我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將寫字桌安放在大地上,繼續丈量黃河,以文學書寫的方式致敬黃河、感恩黃河,謳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實踐。《黃河的禮物》是我要完成的‘黃河三部曲’中的一部,對黃河的書寫仍將繼續。”

作品鑑賞

黃河史料文獻靈活通俗的處理
一條大河奔流千年,留下的史志資料可謂浩如煙海,角度不同、觀點不同,對後學的啟發也不同。唐榮堯選擇組織史志資料時採用了“講故事”的靈活通俗處理方法:既重視學習歷史學家撰寫的正統史志資料,也重視參考其他作家書寫的文化遊記式作品,同時,也會讓自己深度田野調查而來的口述材料及基於這些材料而產生的理性觀點進入文本。這使得史志資料文獻在唐榮堯的筆下以“講故事”的方式被生動復活,實現了向民間大眾普及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比較側重於城市發展史、民族交融史等話題)的知性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者放棄精英式小眾寫作而選擇了以普及文化為目的的大眾化寫作立場,是作者可貴的人民性立場的真切體現。如在《“阿勒騰郭勒”之歌》《一條姓唐的古渠源於姓黃的河》等散文中,唐榮堯就按以上三種方法對甘寧青黃河流域多民族生活地區的文獻史料進行了通俗化處理:文本中所徵引的歷史文獻有《元史·太祖本紀》等史書,作家圍繞寫作主題對其中的歷史事實進行了通俗化重構,表現了他閱讀史料的全面性與處理史料的靈活性,增強散文的知識性與學術性;文本中也兼顧參考了《馬可波羅行紀》等文學色彩較濃厚的文本,增強了散文的趣味性;文本中也時不時用既抒情又釋理的語言表達對黃河文化的獨到評價,也會與時俱進地思考相關歷史故事在新時代如何成為文旅開發的新資源,這樣的描寫增強了散文的現實意義。在《飛起來的水花》《河水穿過黃沙的屋檐下》等散文中,對黃河治理、保護、開發等方面的史料文獻進行了靈活通俗的處理,為讀者勾勒了一幅畫面感很強的黃河水利立體圖。在《明月照城沉水底》《水是銀川的母語》等散文中,對方誌史料文獻進行了靈活通俗的處理,為讀者生動重構了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的多樣面貌。這樣的處理思路使得唐榮堯的散文在總體上呈現出了通俗易懂、親切流利的文本面貌,從而成為既有歷史深度、又有現實關懷、體現人文精神、追求生活溫度的大眾讀物。
黃河流域民間生活史的記載
從古到今,黃河上下發生過太多“大事件”,出現過太多“大人物”,但唐榮堯更關注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小人物”,關心他們對黃河的情感和貢獻,關心他們在河邊的生活和成長。對此,唐榮堯在文本中有過直接的表達:“其實大河邊的不全是波瀾壯闊的戰爭、移民、安置等‘史詩般的生活’。”更多時候是普通老百姓雞毛蒜皮的日常生活,於是,作者長年堅持行走在那些遙遠偏僻的小山村,在田間地頭、在荒草古道、在輝煌不再的渡口驛站等地進行了大量的民間訪談,通過記錄老百姓的口述資料,唐榮堯試圖還原黃河邊一代又一代人的真實生活,從而縱向勾勒出黃河邊的“民間生活史”。在春種夏耘秋收冬藏的勞作中,在農業牧業的轉換對接中,在生老病死的時光流轉中……人們熱愛由黃河帶來的安寧富裕的平凡生活,也甘願為黃河生態的繼替而付出艱辛努力,他們是黃河的子孫,又用自己的汗水反哺著黃河。作者筆下那些頭戴紅圍巾的女性、長著長鬍子的老人、甩著長鞭子的牧羊人、唱著兒歌的小娃娃……都是一種充滿神奇力量的民間精神的化身,作者常常因為感動而對這些平凡善良的人們發出真摯禮讚:“這是峽谷中的女性才有的生活勇氣和膽識!在離河面幾十米高的羊腸小道上健步如飛的能力……是她們在農民和牧民的角色轉換中顯示出來的一種勇毅,她們以河為筆,以峽谷為筆,以自己的這種生活繪就了一種獨屬她們的生活圖景。”凡此種種,散文因此而顯得根深葉茂,厚重穩健。
黃河流域村落民間智慧的記錄
在長期的行走與訪談中,唐榮堯對生活在黃河岸邊老百姓的智慧有了更為細節化的了解,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技術發明、他們在節日禮俗中的載歌載舞、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作者用“向民間”的禮敬之心一一進行了精細記錄。如在《濤聲捲走伸向河唇的舌尖》中對人們種植、保存枸杞的方法技術的記載。在《輝煌滲漏在伸向對岸的指縫間》中對水運工具、水運技巧、水運習慣的記載,對民歌“花兒”的記載等。另外,由於長期生活在河邊,靠水吃飯,老百姓通過對水流的觀察,掌握了保護黃河生態的方法,樹立了保護黃河生態的意識,也間或有著因為時代的變遷而不得不做出一定妥協的惆悵心理。唐榮堯對此十分認同。他禮讚民間的智慧,為讀者演繹了善良、容易知足的老百姓眼中的詩意生活:只要風調雨順安居樂業即為“詩意”“寧夏平原上的鄉村詩意呢?就是用一種最簡潔的、淳樸的生存方式,換取內心的一份坦然和悠閒……”讀來溫暖恬淡、樸素內斂,描摹了一幅別有意味的黃河岸邊農家圖。

作品評價

《黃河的禮物》洋洋灑灑30餘萬字,從地理、歷史、傳說、文化、民俗、水利、商貿、戰爭等角度,細緻地描述了黃河與寧夏的密切關係,是黃河兒女獻給黃河與大地的一曲盪氣迴腸的長歌。而作者唐榮堯則是一位長年在路上的歌者,用腳步丈量山河,用熱情歌頌山河,用文字踐行對土地的承諾,他對史實的搜求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求真意識,從而賦予文本令人信服的真實的力量。(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評論家鄧凱評)
《黃河的禮物》是唐榮堯用文學作品的形式為讀者進入黃河文明之門打造的一把鑰匙,他留在黃河邊的漫長足跡和深刻思考,能帶領讀者充分領略黃河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李栓科評)
《黃河的禮物》是一部基於大河本體,呈現黃河與山、與人、與文化、與時代相交流、共融合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成長、工作、生活等親身經歷為引子,運用生動鮮活的筆觸,將河流、峽谷、村莊等地貌風情人性化、情感化。這種從大眾的角度觀察和體驗黃河的書寫方式,便於讀者在歷史與現實中穿梭躍動,感受黃河給予沿岸的禮賜予溫熱,能帶給讀者沿黃河行走般的沉浸式體驗。(寧夏文化館副館長、《中國文化報》寧夏記者站站長崔娜評)

出版信息

2023年8月,《黃河的禮物》由寧夏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黃河的禮物》
2023年8月
寧夏人民出版社
978-7-227-07771-8

作者簡介

唐榮堯,文化學者、作家、詩人、編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聯專業作家、銀川市作家協會主席,出版有詩集《騰格里之南的幻像》,歷史散文集《賀蘭山》《月光下的微笑》《青海之書》《寧夏之書》《小鎮》《神秘的西夏》等二十多部。
黃河的禮物
作家唐榮堯在考察黃河途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