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水資源調查評價

黃河流域水資源調查評價

《黃河流域水資源調查評價》是2006年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黃河流域水資源調查評價
  • ISBN:7807340541
  • 頁數:348頁
  • 出版社:黃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1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基本信息

第1版 (2006年11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條形碼: 9787807340546
產品尺寸及重量: 26 x 18.6 x 1.7 cm ; 680 g
ASIN: B0011CT7WI

內容簡介

《黃河流域水資源調查評價》依據1956~2000年系列水文氣象基本資料,以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有關理論為基礎,系統地分析評價了1956年以來黃河流域水資源變化特性。
主要內容包括降水、蒸發、乾旱指數、河川徑流、地下水、水資源總量及其可利用量、地表水水質和地下水水質、河流泥沙、水資源情勢分析等。《黃河流域水資源調查評價》內容翔實,資料系列長且來源可靠,可供從事水利、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地質等方面的工作人員、科研人員及大中專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自然地理概況
第二節 經濟社會現狀
第三節 水資源分區
第四節 調查評價主要內容及成果
第二章 降水、蒸發、乾旱指數
第一節 降水
第二節 水面蒸發
第三節 乾旱指數
第三章 地表水資源量
第一節 地表水還原計算
第二節 河川天然徑流量
第三節 系列一致性處理
第四節 分區地表水資源量
第五節 出入省境水量與入海水量
第六節 水量平衡分析
第七節 人類活動對地表水資源影響
第四章 地下水資源量及其可開採量
第一節 基本要求
第二節 評價類型區和礦化度分區
第三節 主要水文地質參數
第四節 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
第五節 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
第六節 分區地下水資源量
第七節 地下水資源量分布
第八節 不同系列地下水資源量對比
第九節 地下水可開採量
第五章 水資源總量
第一節 計算方法
第二節 分區水資源總量
第三節 黃河現狀下墊麵條件下水資源總量
第六章 水資源可利用量
第一節 地表水可利用量
第二節 水資源可利用總量
第三節 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第七章 地表水水質
第一節 水化學類型
第二節 河流現狀水質評價
第三節 河流水質變化趨勢
第四節 水功能區水質分析
第五節 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質評價
第八章 地下水水質
第一節 評價方法
第二節 地下水水化學特徵
第三節 地下水現狀水質評價
第四節 地下水水質變化趨勢及污染分析
第五節 地下水源地水質及供水水質評價
第六節 地下水水質保護對策
第九章 河流泥沙
第一節 輸沙模數分布特徵
第二節 主要河流實測輸沙量變化特點
第三節 三門峽水庫庫區和下遊河道沖淤變化特點
第四節 水利水保工程減沙效益分析
第十章 水資源情勢
第一節 長曆時變化特點
第二節 黃河水資源變化趨勢
第十一章 黃河流域水資源評價
第一節 黃河流域水資源特點
第二節 幾點認識
附表1 黃河幹流主要控制站實測年徑流量與天然年徑流量對比
(系列一致性處理後)
附表2 黃河主要支流控制站實測年徑流量與天然年徑流量對比
(系列一致性處理後)
附表3 黃河流域二級水資源分區逐月降雨量
附表4 黃河流域二級水資源分區逐月地表產水量
附表5 黃河流域二級水資源分區總量逐年對比
附圖1 黃河流域地理位置圖
附圖2 黃河流域水系分布圖
附圖3 黃河流域平原區2000年年均淺層地下水埋深分布圖
附圖4 黃河流域淺層地下水資源評價類型區分布圖
附圖5 黃河流域各平原區淺層地下水總補給量(M≤2g/L)模數分布圖
附圖6 黃河流域各平原區淺層地下水資源量(M≤2 g/L)模數分布圖
附圖7 黃河流域降水入滲補給量(M≤2 g/L)模數分布圖
附圖8 黃河流域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可開採量(M≤2 g/L)模數分布圖
附圖9 黃河流域地表水礦化度分布特徵
附圖10 黃河流域地表水總硬度分布特徵
附圖11 黃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學類型分布特徵
附圖12 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水質現狀評價結果
附圖13 黃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分布圖
附圖14 黃河流域地下水礦化度分布圖(2000年)
附圖15 黃河流域地下水總硬度分布圖
附圖16 黃河流域地下水pH值分布圖
附圖17 黃河流域地下水各類別水質分布圖
附圖18 黃河流域1980~2000年平均輸沙模數分布圖
參考文獻

前言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史上,黃河流域同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恆河流域齊名,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的發祥地之一。遠古時期,這裡氣候濕潤,水源豐富,土地肥沃,是我國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一個地區。早在遠古時代,軒轅黃帝和他的沿黃部落就開始在這裡創造中華文明。
黃河流域的水資源利用在歷史上主要是興辦灌溉事業和漕運,且起源很早。相傳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人們就經常“負水澆稼”以保證農作物生長;大禹治水時期,就曾“盡力乎溝恤”,發展水利;戰國初期,黃河流域開始出現大型水利工程;秦以後,黃河流域的水利事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隨著各朝代的更替和重視程度不同,水利事業時有興廢,但總的形勢是向前發展的。到1949年,黃河流域利用河川徑流實灌面積為977萬畝(1畝=0.0667 hm2),年耗水74億m3,另有純井灌面積223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