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事(邵麗著長篇小說)

黃河故事(邵麗著長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河故事》是邵麗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發於《人民文學》2020年第6期。

《黃河故事》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改革開放,通過一個家庭、一座城市的變化反映時代的變化。這個家庭在改革開放之前很窮,家裡人經常餓肚子,父親是個廚藝愛好者,幾乎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吃”上面。改革開放後,受父親影響,家裡的孩子基本都從事餐飲行業的工作,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黃河故事》跳出了家族史書寫的慣性模式,勾勒出女性自立自強的命運史,其敘述語調的生活化和平實性帶來了藝術技法的“陌生性”,令人耳目一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河故事
  • 作者:邵麗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15.3萬字
  • 首發時間 :2020年6月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黃河故事》通過敘事者回鄭州老家為父親買墓地的事,既內在地寫出了一個多子女家庭內部親情倫理的糾結、纏繞,又輻射開來記錄了一段個人的奮鬥史。小說以“黃河故事”為名,卻並未對黃河景致著墨過多,而是通過塑造母親、父親、大姐、二姐、弟弟等一家人的形象,寫活了親情的愛怨嗔痴及代際傳遞。小說中的父親除了痴迷做飯一事無成,在母親的戾語冷嘲下投河自殺,母親則一面艱難拉扯幾個孩子,一面用像對待父親一樣的話語暴力折磨兒女。敘事者不堪忍受母親,與家庭脫嵌,在深圳創業成功後,她雖然不計前嫌地接納母親和妹妹,卻始終有心理上的排斥。在為安葬父親骨灰的回鄉之旅中,她與幾個親人見面,在對他們各自生活的觀察和對父母的追憶中,最終理解了母親的苦衷,也達成了對母親的諒解。

人物介紹

曹曾光
父親曹曾光生於富足的書香門第、中醫世家,滿腹學識卻用於鑽研美食。父親在烹飪研創方面的顯著成效卻沒有得到鄉鄰的真正認可,更為嚴重的是母親對於父親的熱衷美食極為反感,視之為不成器、不入流,認為其所作所為徹底顛覆了她的生活理想——期望自己的丈夫成為像自己父親那樣威震一方的體面人物。母親對父親的冷遇、不間斷的斥責促使父親在悲憤中葬身黃河。父親的烹飪絕技沒有使他在鄉間贏得尊重,在家庭中也逐漸無奈地讓渡了當家作主的權利。強勢的母親將自己對父親的鄙視、對體面生活的追求有力地表達出來,並蠻橫地影響到自己的兒女身上。這使得包括“我”在內的兒女們對父親都或多或少地產生了一種鄙夷並因之而羞慚的情感。但在被動的潛移默化中,五個兒女都從父親那裡學到了一手好廚藝,並以此獲得不錯的生計,進而克服生活中的不順和世事的無常。

作品鑑賞

作家邵麗在多篇創作談中都強調“父親”對她的影響,在長篇小說《黃河故事》中,她挖掘出被歷史塵封已久的“父親”“母親”,並以此刻為坐標勾連起家庭往事,將他們的人生命運置於歷史洪流之中加以展現。“父親”“母親”艱難而小心翼翼地度過他們的一生,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同時,又攜帶著某種“歷史後遺症”。小說在敘事中通過記憶的閃回逐漸拼湊出他們完整的形象。邵麗通過人物形象的刻畫,完成的不僅是人在時間河流中的涌動與銷蝕,也包括無法踏入同一條河流的人們如何在歷史的幽禁中找到心靈的自我。
《黃河故事》以父親的死為線索,以細密的方式展開敘事。小說以“我”為父親尋找墓地為起因,經由我們五個兒女的講述串聯起父親生前的歷史。在我們各自不同的視角中,父親呈現出頗為矛盾的形象,但在母親的眼中,父親卻自始至終被否定得一無是處。這是因為,在經濟困難的特殊時期,父親對“吃”的熱愛和鑽研成了頭等罪狀,甚至給全家帶來了恥辱。恨鐵不成鋼的母親在父親多次經商無果後,對父親徹底失望,以致於父親不堪其辱投黃河自盡。但是,多年後,年邁的母親對父親的死多少產生了一些內疚,仍然保留著納好的鞋底這個細節,體現出母親對父親多了些許理解和懷念。小說結尾則直接表明了敘述者想要為父親正名的意圖:“他再也不是我們家的恥辱,我要完成的正是我父親未竟的夢想。”
事實上,儘管小說始終圍繞父親展開,但母親絕非可有可無的角色。至少,父親之死的背後都與母親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黃河故事》雖然沒有明確指出父親的死因,但很多細節已經暗示出父親因為難以忍受母親的苛責而死於黃河。但是,小說中的母親並非不通事理,而是知書達理,見過世面,更對父親的感情頗深。不管怎樣,這是一個典型的東方式的母親,她表達愛的方式是隱忍的,她把自己全部奉獻給了家庭,所以才會對父親的“貪吃”恨鐵不成鋼,只有不停地責難父親。不僅如此,除了“我”以外,母親對幾個兒女的人生也或多或少地干預或者說控制,但母親的安排都以失敗告終,孩子們的婚姻很難說得上幸福。《黃河故事》中的母親形象帶有較大的隱喻性。母親的觀念和做法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女性所特有的。在她眼中,只有走上仕途光耀門楣才是正道,所以始終瞧不起子女憑藉開飯店的手藝謀生。這的確是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原文化根深蒂固的觀念和價值標準。相反,離開家鄉而遠赴深圳打拚的“我”卻用自己的行動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不僅事業蒸蒸日上,也收穫了童話般的愛情,甚至可以說“是這座新興的城市成就了我”。
《黃河故事》寫了個體在社會歷史中的有限性。儘管小說中的父親母親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個體的作用,卻也只能在時代的風暴中任其吹落飄零。《黃河故事》中的父親之所以給全家帶來恥辱,不過是因為他不請自來地為有紅白喜事的人家操刀做飯,順便飽食一頓,但在“困難時期,誰家也不想多管一個人的飯”,這才導致了母親的不滿,間接引發了父親的悲劇。如果不是恰逢經濟困難,父親很可能會成為大廚,或者像子女一樣經營飯店。父親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發生在飯店幫廚:“在父親的操持下,一時之間只見勺子翻飛、碗盤叮噹。平時蔫不拉嘰的父親,好像突然間換了一個人,簡直像個音樂演奏家,把各種樂器調撥得如行雲流水,盪氣迴腸。”不妨說,邵麗無意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在時代變遷中呈現兩代人的心靈軌跡,進而重新思考人在歷史中的限度與可能性。這不僅是因為小說在敘事上有意存留了大量空缺,更是因為處於歷史中的人無時不在經受時代的打磨和萃取。小說通過主觀視點的方式,在講述個體生活的同時將歷史匯聚到當下,試圖在心靈上達成對歷史與個人的雙重救贖。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小說入選《十月》2020年度中篇小說榜、中國小說學會2020年度中篇小說排行榜、2020收穫文學榜·中篇小說榜、2021年1月文藝聯合書單、《揚子江文學評論》2020年度文學排行榜中篇小說榜、《北京文學》2020年度優秀作品、《中華讀書報》“2021年度不容錯過的20種文學好書”,獲第十九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第七屆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小說首獎。

出版信息

原中篇小說《黃河故事》首發於《人民文學》2020年第6期,後作者增加數萬字,於2020年12月推出長篇小說《黃河故事》單行本。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黃河故事》
2020年12月
河南文藝出版社
9787555910732

作者簡介

邵麗,女,1965年生,現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河南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河南省作協主席。著有長篇小說《我的生活質量》《我的生存質量》《金枝》等,作品多次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新華文摘》等選載,入選《收穫》《十月》《揚子江文學評論》等年度排行榜。短篇小說《明惠的聖誕》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並曾獲《人民文學》《當代》《收穫》《十月》《北京文學》《小說月報》《小說選刊》等刊獎項。多部作品被譯介到國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