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傳(張中海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

黃河傳(張中海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河傳》是張中海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首次出版於2021年12月。

該書書寫了黃河文明的萌芽、鼎盛、衰落、復興,展現了作者對民族文明興衰復興的思考。作者採用博物學、史志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注重書寫黃河紀傳中的紅色記憶、文化記憶、生態記憶和精神烙印,頌揚了黃河內蘊的人文精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河傳
  • 作者:張中海
  • 文學體裁:長篇紀實文學
  • 字數:56萬字
  • 首版時間:2021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獲獎記錄,

內容簡介

《黃河傳》基本上依照黃河的流向,根據其所流經的九個省區市來分段展開書寫。作者沿著這條大河的流向行走踏訪、發現記錄與探索思考,簡略地反映了黃河流域數千年來的文明發展史和自然演化史,包括發生在黃河流域、黃河沿岸的歷史演替、社會人口人類學的變遷。在每一個河流段落及章節,他都注重萃取可以代表這一河段歷史、人文、地理、自然生態等方面的人物、事物、掌故和事件,並予以集中地重點呈現。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橫空出世(源頭)
第二章 奔突與融合(青海)
第三章 皇天后土(甘肅)
第四章 得天獨厚(寧夏)
第五章 鄂爾多斯興亡(內蒙古)
第六章 表里山河(山西)
第七章 黃土高坡(陝西)
第八章 問鼎中原(河南)
第九章 國家命脈(徐淮故道)
第十章 治與亂(大河治理)
第十一章 湮與興(文明萌芽)
第十二章 三門峽
第十三章 尋找濟水(包括禹河故道)
第十四章 循環或超越(山東)
第十五章 長河夕煙(水土)
第十六章 新大陸(三角洲)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黃河傳》鮮明地突出了黃河的文化記憶。從先秦時代甘肅臨洮的馬家窯文化、河南澠池的仰韶文化,直至西漢時期司馬遷撰寫《史記》,匈奴建設統萬城,以及夏朝河南偃師二里頭的夏文化和商代安陽的殷墟文化,以至於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秦國以至元朝等修建的鄭國渠等漕運渠、灌溉渠,乃至於寫到明朝從山西洪桐大槐樹啟程的大移民,直至甘肅蘭州近代修建的黃河大鐵橋,等等。這些歷史事物和事件都鮮明地承載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一段載入史冊的文化。書中還寫到諸如寧夏黃河的羊皮筏子是如何製作,如何用於運輸載貨甚至能夠將龐大笨重的機器順流而下運送到目的地,寫到陝北窯洞的三種樣式包括獨立式、下沉式、靠崖式,分別又是如何建造的,等等。這些地方性事物的介紹也都包含了豐富的文化的內容,也是黃河文化、黃河歷史的題中應有之意。
《黃河傳》同時包含著鮮明的生態印記、地理印記。作家用了一定的筆墨,描寫了黃河沿岸各種獨特的動物植物,譬如像灰鴿子魚、氂牛、草甸草原、遠古的恐龍、古猿人,河口濕地、三角洲,也講述了人類與自然抗爭建設美好生態的歷史及故事,譬如在沙坡頭用麥草方格治沙,不識字的治沙老婦牛玉琴,陝北吳起所創造的綠化奇蹟。這些都是生態文化、生態文明的有機組成,也是黃河生態,黃河文化的構成內容。
《黃河傳》頌揚了黃河內蘊的人文精神。從大禹治水倉頡造字,西漢司馬遷受宮刑後仍頑強堅持寫作《史記》,一直到抗戰時期冼星海廢寢忘食創作《黃河大合唱》,建國後黃萬里的黃河孤旅堅定堅持自己正確的主張,等等。這些人物和故事都體現出了鮮明的精神指向。精神是黃河文化的脊樑,是中華民族的血脈,黃河長江等大好河山所孕育締造的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不絕,其根本的支撐就在於有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無數仁人志士所代表的中華民族的脊樑。作者在這些方面的書寫不遺餘力,也體現了他的抱負,亦即通過為黃河立傳實現為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作史立傳的追求或願望。

作品影響

《黃河傳》入選2015年山東省作家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和2018年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黃河傳》
2021年12月
山東人民出版社
9787209136273

作者簡介

張中海系中國作協會員,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現代田園詩》《田園的憂鬱》、短篇小說《青春墓志銘》、報告文學《荒原世家》等,紀實文學《一位空戰老兵的非凡人生》獲2008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

獲獎記錄

2023年7月1日,獲得第九屆徐遲報告文學獎長篇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