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套,1983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套
- 廢止年份:1983年
- 所在區域:吉林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Huánghétào
黃河套,1983年廢止的地名。
黃河套 黃河套,198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位於飲馬河(小黃河)上游,故名。歷史沿革 1978年命名1983年廢止。
黃河河套文化旅遊區是以“二黃河”為中軸進行開發的開放式公園景區。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以巴彥淖爾為中心的黃河大後套流域是黃河流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黃河”是河套灌區總乾渠,全長230公里,澆灌著巴彥淖爾1000萬畝耕地,是巴彥淖爾人民的另一條“母親河”。景區是結合濕地...
黃河河套 黃河河套段的水量幾乎全部由上游流來。在銀川平原段,沒有什麼支流補充。其南端雖有苦水河注入,但它是季節河,水量極小(枯水期則無水) ,黃河進入內蒙古境以後,沿途匯入的支流短而小。為了加強河套地區的防線,趙國在河套黃河以北( 今內蒙古烏拉山一帶),築亭障,修城堡,作為黃河防線前哨陣地。
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賀蘭山,東至呼和浩特市以東,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爾多斯高原。又稱河套地區。狹義的河套平原僅指後套平原。臨河區位於其核心位置,特別是烏蘭鄉勝豐村就稱為大後套。廣義的河套平原,還包括寧夏的銀川平原、內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於巴彥淖爾市南部。黃河在...
河套是黃河流域的重要組織部分,陰山南北和河套地區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人類祖先居住在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這裡就具備北方草原自然經濟形態的特點。夏、商、周、秦就出現了以河套文化為特徵的古代文明。河套的稱謂大體從唐代開始,歷經宋、元、明、清,“大河三面環之、河以套名,故稱河套也”。縱觀河套...
《黃河河套生態經濟區建設研究》,全面分析了黃河河套生態經濟區的生態環境特點,提出從加強生態建設和資源最佳化配置入手,突破行政區劃的局限,統籌規劃,實現區域跨越式發展的新思路,符合中央關於西部大開發中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內容介紹 《黃河河套...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境內史前時代城址陸續被發現,部分並經發掘。綜合20多年的發現,已知這批史前時代城址分別分布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總數據不完全統計,達50座左右。發展歷史 黃河流域發現的史前時代城址,僅就其分布地域而言,可以分作三群。河套城址群便是其中之一。見於報導明確屬於史前時代的城址,約15...
北依陰山山脈的狼山、烏拉山南麓洪積扇,南臨黃河,東至包頭市郊,西接烏蘭布和沙漠。1949年有引黃乾渠10條,灌溉面積約19.43萬公頃。1961年後自黃河三盛公樞紐引水,分為保爾套勒蓋、後套、三湖河3個灌域。作物有小麥、雜糧和向日葵等。灌區土地1.16萬平方千米。設計灌溉面積73.7萬公頃。1987年實灌面積48.37萬...
黃河文明是形成於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間凝聚在黃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區的歷史沉澱產生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階段 中國歷史上的五帝時代,即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海岱地區的太昊、少昊。據文獻記載,他們的族團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發展,創造了燦爛的黃河早期文明。這時...
黃河氣旋也稱“黃河低壓”,黃河氣旋在黃河流域生成的氣旋。生成於河套及黃河下游地區的鋒面氣旋。全年均可出現,以6~9月為最多。簡介 形成原因 其形成過程是:在黃河中、上游先有倒槽產生,然後有冷鋒入槽。與之相對應的高空形勢特點是,在北緯35°~40°間有一近似東西向鋒區,其上有低槽東移,不斷發展加深,...
黃河上游河套生態經濟區的範圍界定為陰山以南,黃土高原和長城以北,賀蘭山山地和騰格里沙漠以東,黃河晉陝峽谷北段以西的廣大地域。包括河套平原(銀川平原、衛寧平原、呼包平原)與鄂爾多斯高原兩大地貌單元,行政區劃分別隸屬於我區的中衛市、吳忠市、銀川市、石嘴山市;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盟部分地區、烏海市、臨河...
中國黃河50景是黃河旅遊的典型代表,集中展示了黃河沿岸景象萬千的歷史遺存、自然風光、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2018年9月12日,在2018中國黃河旅遊大會上,“中國黃河50景”首度揭曉,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等50個景區上榜。評選經過 “中國黃河50景”網路評選,受到了廣大網友的極大關注,百萬以上網民和遊客熱情參與了評選推薦...
河套社區(巴彥淖爾論壇)是以巴彥淖爾市(河套地區)為依託,是巴彥淖爾本地新興的信息交流、交友、生活服務的互動網路平台,致力成為巴彥淖爾網民身邊的草根媒體和生活助手。河套地區 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河套灌區(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
《 黃河河套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化研究》是 2004年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蔡金升。內容簡介 在研究內容設定上,採取了從特色農業產業化一般理論到河套地區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巨觀研究,再到各具體特色產業的實證研究,力求做到體系完整,脈絡清晰,有虛有實,以適應讀者的不同需要。第一二章是理論和...
“二黃河水利風景區”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是內蒙古河套灌區打造的以河套水利文化為載體、以水利工程為依託的集休閒、娛樂、度假、旅遊與教學為一體的旅遊景觀區。風景區位於河套灌區總乾渠第一節制閘至先鋒橋段落,南臨黃河,北靠陰山,東臨包頭,西依烏蘭布和沙漠,是河套旅遊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8月22日 ...
北虜入套又稱河套之患是指鄂爾多斯部舉部進入黃河河套。這段歷史,在明朝文獻中被稱為“北虜入套”,“套寇”。自明宣德年間開始蒙古各部開始南遷,至嘉靖末年最終形成了漠南蒙古各部。其中經歷了兀良哈三衛南徙、北虜入套、左翼蒙古南遷這三個階段。“頓兵日久,恐生他變。即黃河一凍,北虜入套,我軍豈能久...
河套一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但降水量稀少,因此遠自秦漢時代起,居民已在這裡開鑿溝渠,引黃河河水灌溉,農業十分發達,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糧倉”之稱。黃河流入後套平原,河面寬連三公里以上,水勢十分緩慢,河床上滿布沙洲、岔流,還有許多旋流,俗稱“破河”。黃河河水達洪水位時,形成一片汪洋,不分...
河套一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但降水量稀少,因此遠自秦漢時代起,居民已在這裡開鑿溝渠,引黃河河水灌溉,農業十分發達,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糧倉”之稱。黃河流入後套平原,河面寬達三公里以上,水勢十分緩慢,河床上滿布沙洲、岔流,還有許多旋流,俗稱“破河”。黃河河水達洪水位時,形成一片汪洋,不分...
明宗戰 胡盧套、 楊村,為 梁兵所敗。——《新五代史》(6) 特指黃河從寧夏橫城堡到陝西府谷縣一段或這一段圍著的地區。如:河套 (7) 用繩子等結成的環狀物 [knot;loop;noose]。如:牲口套;大車套;繩套 (8) 圈套 [trap]話說唐三藏固住元陽,出離了煙花苦套。——《西遊記》(9) 又如:套子 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