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博物館(Yellow River Museum)成立於1955年,位於鄭州花園路與迎賓路交叉口,迎賓路402號。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博物館占地7000平方米,建築約290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1200平方米。
黃河博物館作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截止2016年是中國唯一一座以黃河為專題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博物館的前身是成立於1955年的“治黃展覽會”。1987年6月,正式更名為黃河博物館,舒同先生題寫館名。
2016年,黃河博物館已成為多家大、中專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素質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2018年10月11日,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河博物館
- 外文名稱:Yellow River Museum
- 類別:自然科技博物館
- 地點:鄭州紫荊山路4號
- 竣工時間:1957年
- 開放時間:3月16日-11月15日:9:00-17:00(16:00停止入館),11月16日-次年3月15日:9:00-16:30(15:50停止入館)
- 館藏精品:大唇犀頭骨、劍齒象牙
- 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發展歷史
場館組成
序廳
流域地理
民族搖籃
千秋治河
治河新篇
人水和諧
館藏文物
文物 | 介紹 | 圖例 |
---|---|---|
埄堠碑為宋代黃河堤防分段管理的重要實證。高54厘米,寬21厘米,厚10厘米。1987年春出土於河南汲縣柳衛村東北的古黃河大堤。該碑為模製陶質,上圓下方,碑的正面陰刻三行文字,豎行楷書。中間一行刻“汲縣河堤下界埄堠”;右邊行刻“西至上界永”,左邊行刻“福村八十里”。碑的背面一側有刻印花紋,中間豎向排列六組對頂三角形刻紋,兩邊各豎排六組“川”字形刻紋。 | ||
河防一覽圖 | 河防一覽圖圖卷充分體現了明代總理河道潘季馴一生治理黃河、運河的經驗。(據明萬曆十九年(1591)立石拓本,1幅,43×2010cm 《河防一覽圖》詳細繪製了萬曆年間河南、山東、南直隸修築堤防的情況,並附圖說。全圖以黃河為主,繪出了自發源地星宿海至入海口的整個河道,並將京杭大運河與黃河並列繪於同一圖中,是中國現藏最大的一幅古代治黃工程圖。 | |
中原治黃圖是研究清代黃河中下游黃河河防工程重要的文獻資料。 全圖展現了黃河西起華山,東至渤海1000多公里的沿河山川、要塞等概況,並用工整娟秀的楷書標註兩岸主要府州、縣治所在,詳細記載了河防大堤和埽壩工程。此圖方向與現今地圖完全相反,為左東右西,上南下北。整幅長卷布局有序、簡繁得當、用筆幹練。繪製時間在黃河銅瓦廂改道(1855年)後不久,是一件融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為一體的珍貴藏品。 | ||
鄭工合龍碑 | 高192.5厘米,寬75.5厘米,厚14.5厘米。該碑原立於鄭州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西。碑陽隸書”鄭工合龍處”,碑陰篆書碑記銘文。該碑為清代河道總督、著名收藏家、金石學家、古文字學家吳大徵親筆撰寫。它是證明光緒十三年,黃河在鄭州下汛十堡東決口、堵復始末的唯一實物,是研究黃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參照,因而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被譽為“黃河上的三絕碑”。 | |
清代穿孔河工磚 | 清代穿孔河工磚是重要的文獻資料。長40厘米,寬26厘米,厚8厘米。“壬寅下南造穿孔河工磚”出土於開封黑崗口。為橢圓形,兩端呈圓弧狀,中長40厘米,寬26厘米,厚8厘米,中間有小圓孔,圓孔直徑為2.5厘米。陰刻“壬寅下南造”,乾磚重10.7公斤。河工磚是用於防洪搶險的普通料物。河工磚的運用是道光年間河南山東河道總督栗毓美在河南原陽首創。 | |
花園口堵口紀念冊 | 黃河花園口堵口復堤工程局編建委員會編,民國36年(1947年)9月黃河花園口堵口復堤工程局出版。該冊收錄國民政府要人蔣中正、白崇禧、孫科等人的題詞,並記錄花園口堵口工程計畫概要、施工經過、工料款項、工作人員名錄、大事記等,並附工地各種照片47幀。 | |
石硪是黃河堤防夯築工具。呈圓盤狀,近邊緣處有多個孔,以穿繩。使用時多人持繩,一人領號並掌握方向,眾人拉繩使其反覆提起、落下,將鬆散材料夯實。 |
重要活動
作用價值
參觀信息
交通位置
開放時間
門票價格
景區熱度指數
- 近30天
- 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