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價值評估與生態補償標準研究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價值評估與生態補償標準研究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價值評估與生態補償標準研究》是依託山東師範大學,由韓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價值評估與生態補償標準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韓美
  • 依託單位:山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濕地價值評估與生態補償作為一種新型的資源環境管理手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但由於濕地價值評估和濕地生態補償研究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性和地域差異性,所以,相關研究尚存在較大的分歧。生態補償標準關係到生態補償的可行性及效果,是生態補償研究的核心,但目前還沒有公認的量化方法。本項目以黃河三角洲濕地為研究案例,探討依據生態功能價值估算和生態價值損失來制定生態補償標準的途徑。項目首先運用3S技術結合野外調查,獲取濕地類型、面積、植被類型、物種、生物量及其動態變化等濕地相關信息。以此為基礎,識別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類型,分析濕地退化現狀,運用市場價值法、環境保護投入費用評價法、生態價值法、成果參數法等生態經濟學方法對濕地生態系統各項服務功能的價值及其總價值和由於濕地退化造成的服務價值損失進行估算,最後以生態服務總價值和生態服務價值損失為依據制定生態補償標準,為研究區實施濕地生態補償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濕地價值評估與生態補償作為一種新型的資源環境管理手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但由於濕地價值評估和濕地生態補償研究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性和地域差異性,導致相關研究存在較大的分歧,同時生態補償標準關係到生態補償的可行性及效果,是生態補償研究的核心,而目前還沒有公認的量化方法,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在此背景之下,本項目以黃河三角洲濕地為研究區域,通過解譯遙感影像提取了黃河三角洲濕地動態變化信息,基於市場價值法估算了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功能價值,並依據上述方法得到的理論值制定了生態補償的理論標準,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的經濟水平,制定了黃河三角洲濕地實際的生態補償標準。同時,為深化研究成果,課題組還在黃河三角洲濕地生物量、土壤含鹽量時空變化、人類活動強度與濕地景觀格局變化、海岸帶綜合承載能力、濕地氣候與水文變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 通過解譯遙感影像,獲取了近30多年來濕地的動態變化趨勢,摸清了濕地退化的區域差異。分析了50多年來氣候、水文等要素變化對濕地演化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明晰了濕地動態變化的驅動因子。通過遙感解譯、野外採樣、實驗室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濕地植被覆蓋度、濕地植被生物量等的時空差異,探討了其形成機理。探討了人類活動對濕地景觀和海岸帶綜合承載力的影響,構建了人類活動強度評價模型及海岸帶綜合承載力評價模型。運用生態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方法首次對黃河三角洲不同類型濕地及不同生態服務功能的價值進行了量化評估,進一步分清了不同濕地類型及不同生態功能的價值差異。提出了通過濕地生態功能價值損失和濕地市場價值損失兩種途徑制定生態補償標準的方法。同時,為增強濕地生態補償標準的可操作性,依據生態功能價值評估和生態價值損失計算得到的理論值,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補償主客體的支付意願和支付能力等,對生態補償標準進行了適度調整。該研究深化和豐富了濕地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為實施濕地生態補償提供了具體標準,為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