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刺槐林健康時空變化成因及模擬

黃河三角洲刺槐林健康時空變化成因及模擬

《黃河三角洲刺槐林健康時空變化成因及模擬》是依託河海大學,由王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三角洲刺槐林健康時空變化成因及模擬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紅
  • 依託單位:河海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作為我國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地,黃河三角洲正面臨著刺槐林大面積枯梢或成片死亡的困境,給區域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蒙上陰影。利用野外不同健康狀況刺槐林地定位水鹽觀測、地面生態調查、IKONOS影像、序列Landsat影像、氣象數據、研究區立地因素GIS數據等,模擬不同健康等級刺槐林地水鹽運移,探知制約刺槐生長狀況的立地和氣候因素,以刺槐林健康等級分布數據為因變數,立地因素GIS數據、影像特徵信息為自變數,構建刺槐林健康等級空間分布反演模型,模擬30年來刺槐林生長時空變化,由此分析刺槐衰退機理。從點到面再到時間序列,解析刺槐林地水鹽動態模式及其刺槐生長狀況的生態回響,為研究地學時空過程、機理與經驗統計模型相結合提供一種新的方法和手段。

結題摘要

黃河三角洲有我國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地,但自90年代後,面臨著大面積枯梢或成片死亡的現象,給區域生態環境建設蒙上陰影。本項目通過對不同健康狀況( 健康、中度枯梢、重度枯梢或死亡) 刺槐林的生態調查、林下土壤採樣,分析了不同健康林地不同採樣深度(0~ 260 cm) 的土壤屬性差異性及變化特徵,研究結果發現土壤水分和鹽分是影響刺槐林健康狀況的最重要的土壤因素; 由地下水位抬升而導致的土壤含水量增加是刺槐林退化的最重要因素。利用IKONOS影像和研究區刺槐林的野外樣方生態調查,綜合利用紋理特徵,面向對象等方法,對研究區刺槐林不同健康等級的空間分布進行製圖,發現刺槐林的退化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且分布與過多的土壤水分有關。以1986年到2013年的Landsat時間序列影像為數據源,以1995年、2007年獲取的研究區內的航空影像照片和2013年、2014年、2015年的野外生態調查數據,使用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與植被指數相結合的方法,對刺槐林健康狀況分級製圖,提出的差異紅外植被指數(DII)顯著提高了刺槐林健康等級分類精度;用年序列Landsat影像和LandTrendr算法,逐年分析了刺槐林最大退化干擾的空間分布。研究發現,在空間上,與河流的距離和高程是影響刺槐健康空間分異的主要影響因子;在時間上,徑流量是刺槐健康狀況動態變化、退化的主要干擾因子。研究結果為區域人工林管理及區域生態環境退化及重建提供了理論方法及數據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