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河源龍

黃氏河源龍

河源龍(學名Heyuannia)是偷蛋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中國河源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河源龍
  • 拉丁學名:Heyuannia
  • 二名法:Heyuannia huang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蜥形綱 Sauropsida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獸腳亞目 Theropoda
  • :偷蛋龍科 Oviraptoridae
  • 亞科:雌駝龍亞科 Ingenia
  • :河源龍屬 Heyuannia
  • :黃氏河源龍 H. huangi
  • 分布區域:中國廣東河源市
  • 化石時期:上白堊紀
外形特徵,發現過程,名稱來歷,

外形特徵

它是首種在中國發現的偷蛋龍科恐龍。它的手臂及手指很短,拇指更已經退化。

發現過程

黃氏河源龍7具恐龍骨骼化石,曾因肢體不全,留下不少遺憾。2003年12月28日,河源市再次挖掘出部分恐龍骨骼化石。經確認,與黃氏河源龍屬同一整體。
黃氏河源龍正型標本黃氏河源龍正型標本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認定,1999年7月在河源出土的7具化石是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竊蛋龍,其身體構造與鳥類相當接近。為鼓勵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為此所作的貢獻,他將這種恐龍命名為“黃氏河源龍”。因為資金緊缺,1999年的發掘工作未能繼續下去,導致發掘出的骨骼化石肢體不全,成為無頭龍。兩天前河源市再次邀請呂君昌博士前往進行搶救性挖掘。昨天下午,挖掘和爆破工作進行到地面以下約4米處,研究人員再次發現了恐龍骨骼化石。
呂博士稱,現場所發現的骨骼化石是與4年前發現的骨骼化石屬同一整體,很齊全,趾骨股骨頭骨都有,屬白堊紀的竊蛋龍。他相信如果在同一岩面上繼續挖掘,可以組成3具較完整的恐龍骨骼。在挖掘現場,一個面積約100多平方米的大坑裡,挖掘機和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挖掘和清理,6處共10餘塊白色的恐龍骨骼化石的切面在石塊中清晰地顯露出來。

名稱來歷

黃氏河源龍是一個既保留了小型獸腳類恐龍的一些特徵,又具有鳥類的一些基本特徵的新品種,成為恐龍向鳥類演化的中間生物,為“彰顯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為此所作的重大貢獻”而名。
“黃氏河源龍”成為雙料國寶
南方日報訊 (記者/甘超強 黃學佳)記者昨日從河源市博物館了解到,在國土資源部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首批)》中,河源恐龍博物館鎮館之寶“黃氏河源龍”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這是我省唯一被列入此保護等級的化石。河源恐龍博物館館長黃東告訴記者,此前已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黃氏河源龍”,堪稱“雙料國寶”(圖為黃氏河源龍正型標本,資料圖片)。
黃氏河源龍
“黃氏河源龍”出土於1999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呂君昌博士通過多年的修復和研究,於2002年12月在美國著名雜誌《脊椎動物古生物學》(JVP)第四期發表的《記中國南方晚白堊世一新的竊蛋龍》中,正式命名河源出土的9具恐龍化石為“黃氏河源龍”。文中說明“黃氏河源龍”為竊蛋龍科新屬新種,屬名河源指化石產地,種名贈給在這些化石的發掘和保護工作中作出巨大貢獻的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黃氏河源龍”化石不但進一步提供了竊蛋龍類發現於蒙古戈壁灘之外的首次確鑿證據,而且還為竊蛋龍的鳥類地位提供了標本。今後全世界新發現和研究這種恐龍都將以“黃氏河源龍”命名,標誌著河源恐龍的研究成果已走向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