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峰

黃毅峰

男,1977年8月生,江西南康市人。2006-2009年在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2013年4月進入南昌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毅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南昌
  • 出生日期:1977年8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代表作品:《安邦治道:轉型社會中的政治衝突與政治穩定》
簡介,發表論文,課題研究,學習交流,

簡介

男,1977年8月生,江西南康市人。2006-2009年在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2013年4月進入南昌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6-1999年就讀於南昌工程學院管理工程系財務與會計專業;2003-2006年就讀於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公共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領域:政治衝突、群體性事件、謠言傳播、政府能力和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等問題。在《社會科學》、《武漢大學學報》、《江西社會科學》、《上海行政學院學報》、《鄭州大學學報》、《求實》等各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全文轉載或摘錄。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會群體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主體的行動邏輯及調控機制研究》課題(2010-2013年);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5批面上資助項目一等資助課題《內生性社會穩定的生成邏輯研究》(2014年);主持完成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課題《轉型期中國社會衝突的深層根源分析及調控機制研究》(2013年);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招標課題《政治中的人性博弈與腐敗的生成邏輯研究》(2012年),主持江西省博士後科研項目擇優資助課題《社會管理創新視閾下的群體性事件調控機制研究》(2013年);主持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課題《維穩的限度與內生性社會穩定的實現機制研究》(2015年)主持完成校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級課題多項;出版專著《安邦治道:轉型社會中的政治衝突與政治穩定》1部。

發表論文

1、《試論中產階級之於社會穩定的功能效應》,載《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1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政治》2012年第2期全文轉載;
2、《謠言的社會學解讀》,載《青年記者》2011年第13期;
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1年第8期全文轉載;
3、《通往政治穩定之路:政治衝突調控機制建構分析》,載《行政論壇》2011年第5期,CSSCI;
《新華文摘》2011年第24期論點摘編;
4、《政治衝突視閾下社會穩定生成的內在機理》,載《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第6期,CSSCI擴展版;
5、《轉型期中國群體性事件的徵象考察與調控路徑分析》,載《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6、《社會衝突的強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載《行政論壇》2013年第3期,CSSCI;
7、《民主政治條件下社會穩定的內在機理分析》,載《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CSSCI;
8、《再論政府能力及其提升的路徑選擇》,載《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CSSCI;
9、《經濟成長之於社會政治穩定的雙向效應:“餡餅”與“陷阱”》,載《鄭州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CSSCI;
10、《群體性事件行政問責的現狀及對策思考》,載《求實》2010年第2期,CSSCI。
11、《跳出政府能力跛腳式發展的怪圈——基於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關係的視角》,載《行政論壇》2010年第4期;
12、《謠言的生成機理、傳播機制與應對路徑分析》,載《文化研究》2014年第9期,CSSCI;
13、《回歸人性:腐敗的生成邏輯與治理路徑》,載《行政論壇》2014年第6期,CSSCI;
14、《群體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主體之特徵考察與影響分析》,載《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5期,CSSCI;
15、《轉型期中國社會政治衝突發生的深層原因探析》,載《東方論壇》2014年第3期;
16、《實現內生性社會穩定的核心價值分析》,載《黨政幹部論壇》2015年第1期;
17、《社會衝突視閾下的謠言行動邏輯探析》,《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CSSCI擴展版;
18、《政治學視閾下的社會衝突根源——對西方政治學界關於社會衝突根源諸種解釋的梳理(上)》,載《黨政論壇》2010年第4期;
19、《政治學視閾下的社會衝突根源——對西方政治學界關於社會衝突根源諸種解釋的梳理(下)》載《黨政論壇》2010年第5期;
20、《和諧社會視閾下的衝突與和諧》,載《桂海論叢》2009年第6期;
21、《論政治與衝突的內在關係》,載《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22、《網際網路:政治穩定的“雙刃劍”》,載《桂海論叢》2009年第3期;
23、《政治衝突:現代化的阻力還是動力》,載《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3期,CSSCI擴展版;
24、《社會衝突視閾下的和諧社會解讀》,載《理論探索》2008年第4期,CSSCI;
25、《從衝突到秩序:政治衝突調控機制分析》,載《武漢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CSSCI;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第2期轉載;
26、《理論界在政治文明問題上必須澄清的幾個認識》,載《學習與實踐》2008年第6期;
27、《轉型期中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建構的路徑選擇》,載《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28、《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民生存狀態改善對策思考——以江西省為例》,載《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6期;
29、《馬克思經典作家關於政治文明的基本觀點》,載《和諧社會政治文明建設》,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年1月。
30、《淺談公共政策執行中的自由裁量權的必要性及其控制》,載《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12期,CSSCI;
31、《公共政策執行中的政治因素分析》,載《江漢論壇》2005年第11期,CSSCI;
32、《論我國政府在公共服務供給保障中的主導地位》,載《南昌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33、《試論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村基礎教育供給體制的創新》,載《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34、《建構我國現代政府文化的現實意義及其途徑》,載《行政論壇》2005年第2期;
35、《淺談我國公務員之適度高薪》,載《行政論壇》2004年第6期;
36、《新公共管理對我國中部地區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的啟示》,載《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37、《完善我國公共服務供給保障機制的關鍵》,載《公共服務創新》,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課題研究

1、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社會群體性事件中非直接利益主體的行動邏輯及調控機制研究》(10CSH041)課題(2010-2013年);
2、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5批面上資助項目一等資助課題《內生性社會穩定的生成邏輯研究》(2014年);
3、主持完成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課題《轉型期中國社會衝突的深層根源分析及調控機制研究》(2013-2014年);
4、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招標課題《政治中的人性博弈與腐敗的生成邏輯研究》(2012年);
5、主持江西省博士後科研項目擇優資助二等資助課題《社會管理創新視閾下的群體性事件調控機制研究》(2013年);
6、主持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課題《維穩的限度與內生性社會穩定的實現機制研究》(2015年)
7、主持完成全省黨校系統課題《轉型期社會管理機制創新研究》(2011年);

學習交流

2011年9月赴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習;
2012年8月赴瑞士西北套用科技大學學習;
2013年5月赴國家行政學院學習;
2015年12月赴國家行政學院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