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樟為植物界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常綠喬木,高達10~20米,胸徑可達40厘米。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中。分布於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和雲南等省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樟HF
- 界:植物界
- 科:樟科Lauraceae
- 屬:樟屬Cinnamomum
- 種:黃樟Cinnamomum porrectum(Roxb.) K
平台資源,基本描述,位置信息,資源保存,共享信息,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保護現,
平台資源
平台資源號:1111C0003108000548
資源編號:108342151810007
種質名稱:黃樟HF
原產地:鶴峰
省:湖北
來源地:中國
國家:湖北鶴峰
歸類編碼:11131115101
資源類型:野生資源(個體)
基本描述
主要特性:高產;優質
主要用途:防護;觀賞;材用
氣候帶:亞熱帶;溫帶
生長習性:耐旱;喜溫;喜肥;速生;喜混交
開花結實特性:多年生;花期長;在1月是旬-3月上旬開花;果實成熟在6月底-8月上旬
特徵特性:樹幹通直;廣卵型;雌雄同株;樹形美觀;生長適應性強;遺傳穩定性中等;生長表現優良;提高材積遺傳增益達
具體用途:改善環境;園林綠化;纖維材
觀測地點:湖北鶴峰
繁殖方式:種子繁殖
選育單位:湖北省林業局林木種苗管理總站
選育年份:2003
關聯項目及編號:平台資源整合
位置信息
海拔:720
土壤類型:山地黃壤
生態環境: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樹林
記錄地址:鶴峰北佳區龍家灣村
資源保存
保存單位:湖北省林業廳林木種苗管理總站
單位編號:108
保存資源類型:植株
保存方式:原地保存
保存時間:1990-10-23
實物狀態:良好
共享信息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智慧財產權;資源交換;行政許可
獲取途徑:現場獲取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幹通直,高10-20米,胸徑達40厘米以上;樹皮暗灰褐色,上部為灰黃 色,深縱裂,小片剝落,厚約3-5毫米,內皮帶紅色,具有樟腦氣味。枝條粗壯,圓柱形,綠褐色,小枝具稜角,灰綠色,無毛。芽卵形,鱗片近圓形,被絹狀毛。葉互生,通常為橢圓狀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在花枝上的稍小,先端通常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革質,上面深綠色,下面色稍淺,兩面無毛或僅下面腺窩具毛簇,羽狀脈,側脈每邊4-5條,與中脈兩面明顯,側脈脈腋上面不明顯凸起下面無明顯的腺 窩,細脈和小脈網狀;葉柄長1.5-3厘米,腹凹背凸,無毛。
圓錐花序於枝條上部腋生或 近頂生,長4.5-8厘米,總梗長3-5.5厘米,與各級序軸及花梗無毛。花小,長約3毫 米,綠帶黃色;花梗纖細,長達4毫米。花被外面無毛,內面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錐形,長 約1毫米,花被裂片寬長橢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1.2毫米,具點,先端鈍形。能育雄蕊 9,花絲被短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約1.5毫米,花葯卵圓形,與扁平的花絲近相等,第三 輪雄蕊長約1.7毫米,花葯長圓形,長0.7毫米,花絲扁平,近基部有一對具短柄的近心形 腺體。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三角狀心形,連柄長不及1毫米,柄被短柔毛。
子房卵珠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柱彎曲,長約1毫米,柱頭盤狀,不明顯三淺裂。果球形,直徑6-8毫米,黑色;果托狹長倒錐形,長約1厘米或稍短,基部寬1毫米,紅色,有縱長的條紋。花期3-5月,果期4-10月。
生長環境
耐陰,喜濕潤肥厚的酸性土。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中,後一生境中多呈矮生灌木型。
分布範圍
產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雲南南部有利用野生喬木闢為栽培的樟茶混交林。巴基斯坦、印度經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也有。生於河流沿岸、山谷水旁、山地林中、濕潤山坡或岩石縫中,海拔400-1 000米,但可能變化較大。
栽培技術
圃地概況
苗圃選在山坡中下部,土層較厚、排水良好,土壤屬中性或微酸性赤紅壤,海拔高度為1200m,處於熱帶、亞熱帶西南季風型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18.3℃~19.4℃之間,年降雨量在1200mm,月極端最低氣溫2.9℃,月極端最高氣溫33.8℃,年日照時數2210.1小時,年蒸發量1977.3mm,平均風速1.6m/s,為靜風濕潤氣候,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溫差小、日溫差大,且四季不明顯的特點。
整地做床
對苗圃進行全面整地,清除雜草、雜物,並深翻土壤,敲碎清除地下害蟲、蟲卵及幼蟲,讓日光暴曬數日後,在苗圃地內施入充分腐熟農家肥2000kg/667m、過磷酸鈣20kg/667m拌勻、耙平,根據苗地走向,做成寬1m,長20m的低床,床長可依據苗圃地情況而定。
種子採集處理
黃樟種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育苗的成敗,一般種子應當年采當年播為好,否則應將種子在5℃下低溫貯藏。黃樟種子應根據培養目的要求進行選定,選定含樟腦或樟油較高的品種(如粉紅樟粒樟等)。且樹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結實較多,樹齡在20~40年之間的母樹上採集。黃樟種子一般在9~11月間採集,成熟時果實由青色轉為黑色。由於種子成熟不一致,應當及時採摘。過遲採摘果實容易被鳥吃或自行脫落變質;過早則種子未成熟造成空粒較多。黃樟果實屬漿果類核果,容易發熱發霉變質,需要及時處理。將收集的鮮果搓去外種皮洗淨,用草木灰或鹼性物質脫脂2~3小時,用清水漂洗乾淨後,在通風處陰乾待播,黃樟鮮果出種率為13.7%~18.2%之間,種子千粒重130.6g,每公斤淨種在7000~11000粒之間。
催芽及播種
由於種子成熟度不一致,未經催芽的黃樟種子,經播種後45天開始發芽,出芽時間參差不齊,發芽時間長達5個月左右,而經催芽的黃樟種子經播種後7天開始發芽,1個月後小苗出齊,具體方法是:先將催芽用的粗沙用1%的高錳酸鉀進行浸泡處理30分鐘,然後洗去藥液在陽光下暴曬待用。再對陰乾的種子用0.5%高錳酸鉀溫種30分鐘,撈出密封30分鐘洗淨藥液,可用於催芽,催芽地點選擇在溫度<10℃的室內進行,用木箱長×寬×高=1×0.5×0.5m裝種進行層積催芽,箱底部透水透氣,首先用生石灰對室內及木箱進行消毒後,在箱底放10cm沙後按一層種子一層濕沙分層放人種子,種子與濕沙的比例為1:3,沙的濕度以手捏成團,手鬆即散為佳。經常注意檢查將種沙穩定控制在5℃左右,變動與0~10℃之間,箱內保持濕潤、通氣,待種子30%霜白即可播種。播種一般採用條播,行距15~20cm,播種深度1.5~2cm,播種後用細肥土蓋種澆足水,再用稻草等物覆蓋,以不露出地面即可。
保護現
葉可供飼養天蠶,葉子初步分析含粗蛋白質3.1%,粗脂肪1.9%,天蠶絲可制釣絲、 琴弦、衣刷等,過去以廣東海南的安定、樂會、萬寧、陵水等縣經營最多。枝葉、根、樹皮、木材可蒸樟油和提制樟腦,樟油是調配各種香精不可缺少的原料,樟腦多用於醫藥上。果核 含脂肪也高,核仁含油率達60%,油可供制肥皂用。此外本種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均勻細 致,稍重而韌,易於加工,縱切面平滑,乾燥後少開裂,且不變形,含油或粘液很豐富,各切面均極油潤,頗能耐腐,縱切面具光澤,頗美觀,適於作梁、柱、桁、確、門、窗、天花板及農具等用材,供造船、水工、橋樑、上等家具等用材尤佳,廣東地區以其木材有樟腦氣味可驅臭蟲,喜用之作床板,商品材名為大葉樟、黑骨樟、油樟、浪樟等名稱。
黃樟木材紋理緻密,強度適中,耐腐防蛀,是造船、家具和工藝美術品的用材。黃樟的枝葉都是提煉樟腦油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