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樂山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16年
- 職業:北京中醫學會理事
- 學術代表作:《黃樂山骨科經驗集》
生平著作,臨床經驗,後世影響,
生平著作
著有《黃樂山骨科經驗集》等。 學術思想
黃樂山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在治療骨傷科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局部與整體相結合,以局部為主;手法與藥物相結合,以手法為主;中醫與西醫相結合,以中醫為主。其正骨手法剛柔相濟,重點突出,簡潔有效,別具一格。黃樂山治病,多採用中醫辨證論治,尤其擅用手法治療各種骨科疾病,再配中藥內服外用,療效滿意。其對x線檢查等現代診療技術並不排斥,而且能很好地套用於臨床。中西醫結合不僅彌補了中醫診療技術上的不足,也為後世的骨傷科學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原則之一。黃樂山認為動靜結合的關鍵在於掌握時機。如他認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時,推拿牽引、功能鍛鍊是動,臥硬板床休息為靜,臨床應根據患者病情採取動靜結合,當動則動,當靜則靜,把握好了時機就會取得滿意的療效。黃樂山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對於筋傷要以預防為主,平時注意避風寒,勻用力,未病先防。一旦患病,藥物、手法、手術治療固然重要,但後期恢復的關鍵還在於功能鍛鍊。對於凍結肩的治療,他的經驗是,“早期防在先,後期治宜緩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恢復功在練,手法搖與彈”。強調了早期預防與後期功能鍛鍊的重要性。
臨床經驗
黃樂山對於正骨手法的施用,強調三個注意:一要注意手法的精煉性,不要把動作搞得過於複雜,華而不實,使人眼花繚亂,無從學起;二要注意手法的適用性,認為手法能治百病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手法既然是一種醫療方法,就和其他醫療方法一樣,有其一定的適應性和局限性。如果施之對症,用之得法,則手到病除,否則無效,或生其害;三是運用手法貴在辨證和靈活,講求實效。
黃樂山不僅擅長治療陳舊性骨折、關節脫位等骨科疾病,而且擅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他總結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三組症狀:一,青壯年患腰腿痛,沿坐骨神經乾呈放射樣疼痛或發生突然性、漸進性的並有間斷性或時輕時重的持續性疼痛。二,腰椎畸形,下腰局限性壓痛並伴有下肢放射痛。三,明顯的坐骨神經根的壓迫症狀和局限的下肢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的改變。他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腰部表現分為側彎型,前屈型,後伸型,平腰側彎型,中間型,靈活可變型及正常型等七個類型。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按、壓、揉、推、搖、牽、搬、盤等手法配合局部騰藥、熱敷、牽引等,最終能使病證痊癒或得到極大的緩解。
黃樂山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將正骨八法詮釋為:手摸心會;離拽分骨;旋轉捺正;交錯捏合;推拉提按;屈伸折頂;抖顫扣擠;理肢順筋。對推拿手法更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推拿手法是一套完整連續的動作,不能分割斷裂,其弟子將其手法歸納為捏、彈、按、壓、揉、點、推、疏、搖、牽、搬、盤等十二法。
後世影響
黃樂山骨科經驗豐富,為後世研究骨科臨床技能留下了十分寶貴的資料,他的技藝非常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