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北黃梅縣委在省委特派員指導下,1927年9月8日起,組織領導遊擊隊和農民民眾在農村舉行了一系列的農民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梅秋收起義
- 分類:戰爭
- 背景:大革命失敗
- 領導人:周為邦、張獲伯等
- 發生時間:1927年9月8日起
大革命失敗後,中共黃梅黨組織被迫轉入地下鬥爭。中共八七會議後,湖北省委為組織秋收農民起義,把蘄(春)黃(梅)廣(濟)劃為鄂東一個起義區,並先後派周為邦、張獲伯、熊煜南、梅電夔等人赴黃梅縣恢復黨的組織,領導組織秋收起義。不久建立了中共黃梅縣委,書記張獲伯。並將全縣劃為東區、南區、上西區、下西區、北區、中心區。積極開展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後來,省委鄂東特派員吳致民(鐵漢)來到黃梅指導工作,根據中共湖北省委要求,黃梅縣委決定:一、進攻縣城,擴大影響;二、攻打各鎮團防。其時,黃梅縣城守軍系國民黨第33軍一部,戰鬥力不強。吳致民等領導定於9月8日集中全縣農民武裝攻占縣城。由於聯繫工作沒有搞好,有的區沒有組織好起義隊伍,攻城計畫未能實現。鑒於情況發生變化,吳致民等決定轉入農村發動農民民眾開展“三殺四抗”(即殺土豪劣紳,殺貪官污吏,殺流氓地痞和抗債、抗捐、抗稅、抗租)鬥爭,組織小規模的起義。首先在沙嶺崗、中路灣等地,懲辦了數名反動劣紳。9月底,攻打10餘人的獨山團防,繳槍數支。接著由李德芳率領10餘人攻打—天門團防,繳槍兩支。吳致民率領北區三四百起義農民,攻打反動勢力較強的大河鋪,處決了大土劣翟太清。這幾次起義規模雖小,但都取得了勝利,迅速打開了黃梅北區的鬥爭局面。
為了進一步擴大鬥爭,打開黃梅、廣濟兩縣交界處的鄧家灣,以便兩縣鬥爭活動相互策應,遂派周為邦(此時任鄂東軍委書記)率領10多人槍前往,反動團防聞訊逃竄,鄧家灣不戰而克,繳槍10餘支。此後,全縣農民秋收起義此起彼伏,迫使國民黨第33軍一部慌忙撤出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