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園自然村(雲南永德縣亞練鄉下轄村)

黃果園自然村(雲南永德縣亞練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果園自然村隸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亞練鄉亞練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亞練鄉南邊,距離亞練村委會1.50 公里,距離鄉政府所在地2.0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果園自然村
  • 別名:黃果園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政府駐地:臨滄市臨翔區
  • 電話區號:0883
  • 郵政區碼:677000
  •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南
  • 面積:1.2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180人
  • 氣候條件:平均氣溫18.60℃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國土面積1.26平方公里,海拔1,400.00米,年平均氣溫18.60℃,年降水量1,179.00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幾狼旬有耕地819.00畝,其阿屑市中人均耕地4.55畝;有林地755.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戶,有鄉村人口180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11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0人。該村的主要試諒棄洪產業為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3%。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89.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甘蔗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甘蔗種植。增加甘蔗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10畝,養殖業方面發展養殖260頭,想進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3550元。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2戶通自來水,有2戶飲用井水。有32戶通電,有2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1%和9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戶(分別占總數的88%和56%)。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全習記旋連村共擁有拖拉機5輛,機車1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00畝,有效灌溉率為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7 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市拳達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亞練國小,中學生就讀到亞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0公里,距離中學1.50公里。
村中民居村中民居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819.00畝(其中:田35.00畝,地784.00畝),人均耕地4.5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75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310.00畝。該村擁有茶園面積15畝,其中可採摘面積13畝,核桃面積24畝,種植甘蔗415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3%。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00萬元,占總收入的58%;畜牧業收入9.00萬元,占總收入的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0頭,肉牛9頭,肉羊55頭,雞420隻);林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9.00萬元,占總收入的14%;其它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9%。工資性收入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89.00元,農民收入以甘蔗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占勞動力的6%),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二、三產業。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10萬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2戶,共有鄉村人口408人,其中男性188人體愚,女性220人。其中農業人口358人,勞動力17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市第一、二人民醫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4公里,距離市第一人民醫院2公里,距離市第二人民醫院2.4公里。該村建有3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忙角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區一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7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 人,其中小學生50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

基層組織

該村有團員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由於城市建設需要,大部分土地被征,農戶無田地可種,就業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種養殖業,支持教育事辨才斷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二、三產業。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10萬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2戶,共有鄉村人口408人,其中男性188人,女性220人。其中農業人口358人,勞動力17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市第一、二人民醫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4公里,距離市第一人民醫院2公里,距離市第二人民醫院2.4公里。該村建有3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忙角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區一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7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 人,其中小學生50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

基層組織

該村有團員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由於城市建設需要,大部分土地被征,農戶無田地可種,就業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種養殖業,支持教育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