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甸黑木耳

黃松甸黑木耳

黃松甸黑木耳,吉林省蛟河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黃松甸黑木耳主產于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及周邊地區,由於特殊的種植環境和種植方法,黃松甸黑木耳成分獨特,品質優良,被評為中國“全國名牌產品”。

2010年04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黃松甸黑木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松甸黑木耳
  • 產地名稱:吉林省蛟河市
  • 品質特點:色黑肉厚,肉質細膩,味道清新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0年第28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4月06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品種劃分,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黃松甸黑木耳生長周期長、色黑肉厚,口感柔軟,肉質細膩,味道清新、微量元素含量多、營養豐富等優良品質。
生產工藝
40多年的不斷探索,黃松甸人總結出了一套開放式擺袋地栽、節水灌溉、分期採收、自然晾曬、分等加工的獨特生產工藝。
產品質量
取材天然綠色生長基質以東北林區天然、綠色、無污染的硬雜木木屑為主,造就了“黃松甸”黑木耳無污染、純綠色、營養高的上乘品質。

品種劃分

經過近20年的引種試驗及野生品種馴化研究,篩選出蛟耳1號、蛟耳3號、天翔雙豐1號、黑29、黑916、吉AU1號、吉AU2號和豐收2號等十幾個黑木耳品種,其品質、抗逆性、抗雜性和抗病性都優於其他品種,而且品質達到黃松甸黑木耳的質量要求。
黃松甸黑木耳黃松甸黑木耳

產地環境

黃松甸鎮位於蛟河市區東50公里,地處長白山脈延續山區,高寒山區威虎嶺下,海拔474米,無霜期較短,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晝夜溫差較大。高達91%的森林覆蓋率,水質清純的威虎河水打造了長達20千米的無污染、純綠色的食用菌產業帶。獨特的氣候條件、生長環境和生產管理技術,生產出獨特、優質的黑木耳,在食用口感、理化指標、外觀形狀上與其他產區的黑木耳都有所區別。

歷史淵源

蛟河市人工栽培黑木耳的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70年代蛟河市開始利用木段進行純菌種栽培黑木耳,80年代後期,國家出台“天保工程”等林業政策,結束了黑蛟河市黑木耳段木栽培歷史,因黃松甸鎮木段黑木耳栽培規模大,栽培戶首先利用黑木耳菌種(袋)在溫室或大棚內進行袋栽出耳試驗並獲得成功,“黃松甸黑木耳”因此得名。
1994年,黃松甸鎮黑木耳栽培戶將黑木耳菌袋由室內拿到室外進行出耳,並採用劃“V”型口、“1”型口、環割出耳等方式進行室外全日光栽培,使黃松甸黑木耳從色澤、栽培成功率、產量和質量具有獨特的品質。
1999年,蛟河市黃松甸鎮與吉林農業大學建立合作關係,蛟河市黃松甸鎮作為吉林農業大學教學實習基地和科研基地。2004—2008年省級食用菌星火科技專家大院和國家級食用菌星火科技專家大院示範項目落戶蛟河市黃松甸鎮。蛟河市已自發成立食用菌研究機構16家及13個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有食用菌栽培管理技術人員110多人,常年為黃松甸黑木耳栽培戶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2005年黃松甸黑木耳又採用地面耳床鋪塑膠薄膜、小口出耳、試扎眼出耳等技術措施提高了黑木耳質量。由於黃松甸黑木耳品質優良、外在感官明顯區別於市場上的普通黑木耳,所以逐漸成為優質黑木耳的代名詞。
黃松甸黑木耳黃松甸黑木耳

生產情況

2005年,蛟河市黃松甸黑木耳生產規模達3.1億袋,產量6800噸,產值4.5億元,利潤4000多萬元。
2006年,蛟河市經過撤鄉並鎮,共有鄉鎮(街區)18個。根據黃松甸黑木耳的生產條件、原材料資源以及氣候資源等實際情況,適合種植黃松甸黑木耳的有13個鄉鎮,栽培規模達4億袋,年平均產量10000噸。
2007年,黃松甸黑木耳達到歷史最高年產量10000噸,產值6億元。
2009年,蛟河市發展黑木耳4億袋,產值6億元,利潤3.2億元。
黃松甸黑木耳黃松甸黑木耳

產品榮譽

2001年,黃松甸黑木耳被吉林市人民政府評為“吉林市名牌農產品”。
2003年,黃松甸黑木耳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評為“吉林名牌產品”。
2004年,中國全國第七屆食用菌學術研討會暨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推薦黃松甸黑木耳為“全國名牌產品”。
2006年,蛟河市黃松甸鎮成為吉林省綠色黑木耳生產基地和國家黑木耳標準化生產基地。
2010年04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黃松甸黑木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黃松甸黑木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白石山鎮、漂河鎮、前進鄉、新站鎮、烏林朝鮮族鄉、拉法街道、天崗鎮、慶嶺鎮、松江鎮、天北鎮、新農街道、河南街道等13個鄉鎮街道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黃松甸黑木耳黃松甸黑木耳
栽培品種選擇蛟耳1號、天翔雙豐1號和吉AU1號等品種。
(二)立地條件。
菌袋生產和出耳場地距離畜禽養殖場和垃圾場所在300米以上。生產場地海拔高度274米至474米。
(三)生產技術要求。
1.菌種製備:採用二級菌種繁育體系,並符合國家對黑木耳菌種規定的質量要求。
2.培養料要求:原材料新鮮、潔淨,木屑選用殼斗科、樺木科、漆樹科、胡桃科、杜英科和金縷梅科闊葉硬雜樹木屑。
3.菌袋生產:栽培袋為165至170毫米×330毫米規格的低壓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採用立式裝袋機裝袋,裝袋高度為18至22厘米。栽培袋裝好後使用插棍固定菌種孔,封口採用擰口或套環和棉塞。採用周轉筐進行短途運輸,採用接種箱或離子風機接種,接種量3%,接種後菌袋內溫度控制在28℃至20℃,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55%至65%。
4.出耳要求:菌絲長滿袋在20℃條件後熟培養10天至20天,然後進行出耳管理。菌袋經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消毒後,採用常規“V”形口出耳用消毒刀片割9至12個“V”形口;採用小孔出耳則採用釘子或扎眼機扎孔,每個菌袋扎90至120個孔。出耳期間溫度保持在22℃至24℃,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以上;早晚噴水增濕,並使用水符合個國家關於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的規定;增加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採用綜合防治技術防治病蟲害。
(四)採收和乾制。
春耳6月20日至7月10日採收,秋耳9月25日至10月20日採收。耳片舒展,耳根收縮,個別耳片腹面剛剛產生白色孢子時採收。自然晾曬含水量達到14%或以下為止。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耳片單片、無耳根,口感脆嫩。春耳耳面黑褐色,有光澤,背面暗灰色,耳片大小1.5厘米至5.0厘米,耳片厚0.4毫米至1.0毫米;秋耳耳面黑色,光亮感強,背面黑褐色,耳片大小1.2厘米至4.0厘米,耳片厚0.9毫米至1.5毫米。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粗蛋白,%
≥9.0
粗脂肪,%
≥0.5
總糖,%
≥25.0
乾濕比
≥1:13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黃松甸黑木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吉林省蛟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黃松甸黑木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歷史文化

民間傳說
蛟河市地處長白山余脈,林木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野生黑木耳資源豐富,當地採食野生黑木耳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傳說蛟河市黃松甸以前名叫“黃花松甸子”,有一年村里人都得了頭疼的怪病,樵夫上山打柴遇到一位老人,樵夫告訴老人他母親患了重病。老人說:“你們這裡的泉眼被鯉魚精霸占了,他吸收天地精華,施放毒氣,使你們村里人得病。你要每天給石壁上的柞樹唱歌,等到柞樹長出‘耳朵’後割下給你媽媽吃,連吃三年病就好了”。然後,老人拿出葫蘆收走鯉魚精後就消失了。從那以後樵夫每天上山給柞樹唱歌,一天雨後柞樹上果然長出了黑色的“耳朵”。樵夫將“耳朵”割下送給母親並分給村里得怪病的人吃,連吃三年村里得怪病的人都好了。人們到山裡叩拜感謝,老神仙說:“你們勤勞善良又懂孝道,所以賜神藥給你們”。此後人們經常到山裡割柞樹的“耳朵”吃,並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叫“黑木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