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安

黃智安

黃智安,本名黃志安,號清平山樵,古樵,樵隱。職業書畫家。齋號玉管冰絲山房,智安精舍,樵舍,蕉林聽雨軒。任珠城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中國古琴學會會員,南寧市佛教協會理事。就讀於廣西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班。曾受聘任教於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書法專業。主編出版《歷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觀》(三十集)。現隱跡於綠城邕水之西,游心太古,寄意先賢,無浮名累身,無案牘勞形。關心天下,日夕讀書,習字,撫琴,弄簫,品茶,參禪;沉醉於傳統文化·,自得於翰墨人生,乃“養拙江湖外,藏名詩書間”之典型文人書家。

書法作品被多個國家收藏家、藝術家及商家友人收藏。曾為多處寺廟、名勝、公司、書齋題匾、題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智安
  • 職業書畫家
  • 地位:任珠城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
  • 成績:書法作品被多個國家收藏
代表著作,本人自述,名家點評,作家筆下的智安,書畫界專家點評,友人評價,媒體報導,

代表著作

一、書法叢書《歷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觀》(全套30冊),黃智安主編,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二、書法作品專集《禪心翰跡——黃智安書法作品集》,黃智安著,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三、部分書法作品
禪心翰跡——黃智安書法作品集禪心翰跡——黃智安書法作品集
黃智安
黃智安
黃智安
黃智安
黃智安
黃智安
黃智安
黃智安
黃智安
黃智安

本人自述

智安精舍隨筆
黃智安黃智安
《智安妙墨》序
黃智安
余少年時即為書齋取名“積玉齋”,意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琴棋書畫皆如美玉,皆可“積而養之”。故余自幼至今,藏書頗豐。前幾年,余落魄江湖,於綠城南湖之畔租一民居,居室雖小卻可面對湖水青山,偶見群鷗翔於湖面,時有孤鳥憩於房檐,天地雖大,余有一室足可養心矣,遂名之曰“養心閣”。乃架棚堆土,植曇花數株,每於月白風清之時觀曇花一現,偶亦於曇花下鋪一蓆子閒讀名篇,復請友人治一印,曰“臥雲”。自此,余於此室中或夜雨讀《離騷》,或焚香靜坐,或呼友品茗,或揮毫潑墨,期間得精品無數,絹本行書手卷《歸去來兮辭》去歲市之得萬元之巨也。嘗自雲,名士風流,不過如此耳。
後余迷戀琴簫,又為齋室起名“玉管冰絲山房”。沈石田之有竹居,文徵明之停雲館,吳湖帆之梅景書屋,大千居士之摩耶精舍,皆文人寄情言志之託也。余嘗請友人於揚州制一玉簫,惜運輸途中損壞,余扼腕嘆息數日,又於蘇州汪鐸先生處購得絲弦一副,鄒敘生先生處購得紫竹簫數管。每有琴友來必琴簫合奏,或靜夜焚香獨坐,信手撥弄三二曲以遣懷也。古雲:閒居可以養志,詩書可以自娛,此言不謬也。近期,吾友甘毅以余名字為余命名書齋:智安精舍。取智者安宅之意也。
余習古琴以虞山派琴法入門,近年在多次雅集中有幸聆聽了吳文光楊青、楊春薇、呂建福、呂宏望、巫娜等名家撫琴並得指點,對吳門、管派、嶺南、泛川、金陵、九嶷等派琴法也有幸親聆和學習,指法和琴境皆有提高。
撫琴數載,猶喜《漁樵問答》、《憶故人》、《平沙落雁》三曲,每至午夜萬簌俱寂之時,必焚香沐手,操弄一番,此時,竹影搖窗,宮商暗動,清微淡遠,琴人合一矣。
平沙落雁》解題云:“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漁樵問答》解題云:“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於漁樵談笑之中矣”。余忽憶少時讀書曾背有一聯:“百年人物存公論,四海虛名只汗顏”。今每撫此兩曲,已會古賢寄情山水之意矣。
余嘗見散翁草書對聯“多栽綠竹親君子,每對垂楊憶故人”。意境簡淡幽遠,已達人書俱老之境。余每操《憶故人》一曲,悠悠往事,俱涌心頭,憶事思人,纏纏綿綿,自雲已解散翁筆墨之三昧矣。
數年前余得內家高手陳遠震先生親授形意、太極、八卦、白鶴等內家手法,又得授易筋經、洗髓經心法及道、釋養生心法,再得太極名家嚴翰秀先生親授楊式太極之心法,深嘆我華夏文明之博大精深,甚恨從前於武學井底之見,貽誤時日也。武學之道非得明師口授心傳,不能至上乘之境也。昔祖逖有“聞雞起舞”、陸放翁有“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之志,今太平盛世,余習武聊以付諸毫端、養胸中之氣足已。
余於佛門經典研修有年,尤著力於《金剛經》,然所得甚微,自嘆天資愚鈍,不入門牆也。後讀擔當題雞足山大覺寺聯:“以出入息供養諸佛,無些子事打攪青山”。頓如醍醐灌頂,妙不可言。自此每混跡於紅塵,行走坐臥,心中皆念念不忘阿彌陀佛也。
善哉、善哉,南無阿彌陀佛
余自幼習書,楷以顏魯公入門,行以米襄陽為根,草涉懷素張旭,黃山谷,王鐸,後駐足散翁,留心于右任,窺懷素小草《千文》之堂奧;欲取散翁血氣之潤暢,于右任形體之簡約,懷素小草精神之淡遠,再添太極拳綿綿不絕之氣,琴聲清微淡遠之魂也。此中滋味,非俗子可會也。
余嘗讀散翁詩“不妨帶水更拖泥”一句,頓悟筆法、墨法,此亦為古人“屋漏痕”、“折釵股”、“錐畫沙”之詮釋也。余嘗有詩《硯邊偶感》云:
硯邊尋真二十春,
萬緣失卻尚耕耘。
悟得書法即心法,
筆如落葉心如雲。
後一句與散翁詩相比,不諦於鳳凰台之於黃鶴樓也。此非數載臨池讀書者所不能識也。
宋之蘇黃尚意,元明之趙董風流,清之四僧丹青,民國之弘一法書,皆著佛力;宋之米南宮,清之陳老蓮皆持佛號而逝;弘一之絕筆“悲欣交集”,散翁之絕筆“生天成佛”,皆有仰西方淨土之意。此豈偶然哉?今之學人書家當思之矣!

名家點評

作家筆下的智安

彭匈(廣西著名作家、原廣西人民出版社總編輯)
智安是我的忘年之交——他的年齡同我兒子差不多。
也怪,隔三差五我就想著要到他那兒去走動。甫一坐定,便領略了“室雅何須大”的意蘊:對談之間,幾近促膝;然細語往還,玄機盡入耳矣。想想,也還不光是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吾從而師之”的問題。智安雅室,自有他引人入勝之處。
智安有好茶。一杯入口,兩頰風生。對於茶道,智安可謂精熟。一邊沏茶,一邊細說各地名茶故事。詩有詩話,茶有茶話,信然。臨走,智安還會送人好茶。一次,他把兩砣黑物放入我的手心。自然是茶,卻先自聞到一股橘香,看時,那外殼竟是制過的橘皮,茶藏在裡面呢。送至門口,智安叮囑:“沏茶之時,要有好水。”
智安有好琴。雅室牆上,懸有古琴兩張,一為蕉葉式,一為伏羲式。蕉葉琴的底部,有著名畫家陳玉圃先生題詩《蕉林聽雨》:“陽春白雪久稀聲,誰識奇響焦尾桐,雨打芭蕉風過竹,空山人聽鳳凰鳴。”玉圃先生筆墨,絕無煙火之氣,字與琴,由內而外,透出一個字:雅。
智安撫琴之時,必定焚香。煙霧繚繞之中,挑彈撥剔之間,琴音則汩汩流出。他也經常不報曲名,即興一揮,其意或高山流水,或雁落平沙,或漁樵互答,或廣陵絕響……讓你自己品咂。智安曾師從中國古琴名家楊青先生。平日不得與師尊見面,亦放音響,名師妙樂,神交耳畔。庚寅春節,我與甘毅、智安二位在電視台做關於春聯的談話節目,跟智安便好好地合作了一把。我在背誦昆明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時,智安一旁奏響古琴。琴音聯韻,一時水乳交融。
智安有好詩。他自己寫的。近日他去了宜州,一則登西竺寺訪名僧,一則憑悼黃山谷衣冠冢。得古風二首。禪意盎然,頗具賈島、常建之風。其一,《雨中登宜州西竺寺訪山僧不遇》:“初入西竺寺,又聞雲門風。古廟鑲孤壁,良田澤眾僧。微雨慈悲意,石磬雲公聲。何事不忍去,依依最高峰。”此詩的“詩眼”在最末二句。詩言志,智安心中所持者甚大,其志甚遠也。其二,《登宜州山谷祠懷黃庭堅》:“久寫諸上座,初登山谷祠。詩稱江西祖,書並四家馳。虛堂少人跡,孤冢惟冠衣。前日億萬價,盛譽何須疑。”作者的感慨不在後二句,而在頸聯:“虛堂少人跡,孤冢惟冠衣”。古來人傑多磨難,今番文化亦蕭然。吟罷,不勝悽愴。
……
有時我看智安,竟有面對古人的感覺。在這喧囂嘈雜的塵世,竟還有像古代文人雅士一般生活的年輕人在!這種生活方式,智安過得頗為愜然。他在一則長卷跋語中寫道:“餘閒居鬧市近廿載,日惟好讀書撫琴,煮茗品香,久不問世間閒事,近日細品歷代高僧禪詩,真水無香,意淡韻長,余今筆墨亦漸染此境,無上歡喜也。”
……
未來一些日子,只怕到智安雅室作客機會就少了。智安要出門遠行,聽他的打算,那便是古人的遊學了。他將沿著前輩路徑,求名師,看真跡,做學問,悟大道,三五年後,另是一番道理。
行文至此,想到一個詞——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智安的強項,我一個字也沒說。智安到底要做什麼?他說,他這輩子只打算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書法。上面所有的一切,都是為著這件事做的鋪墊。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書法這個領域裡,十年之後,我們有理由期待一位大家的誕生。

書畫界專家點評

梁耀(著名書畫家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廣西書畫院副院長)
黃智安近年書風回歸傳統,多以行草面世,出入唐宋,氣息高古,典型傳統文人意趣。行書取法米芾,胎息於顏魯公,結字略參東坡筆意,寫得豐潤典雅,流露出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
黃智安小草得益於林散之與懷素。他對林散之筆墨的虛實、濃淡、飛白運用的很是精純,再參以懷素小草千字文的恬靜與于右任草書的簡約,他的小草很有自然淡逸的天趣。黃智安近年閉門苦讀,儒、道、釋皆有涉獵,閒暇亦撫琴弄簫,曾聽他操一曲《憶故人》,無限相思,委婉低徊,纏綿淡遠一如他的小草耐人尋味。

友人評價

友人眼中的智安
鏡初居士
我是2000年從友人處結識黃智安的,彼時我們兩人都是單身漢,無家室之累,所以常有“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之舉。智安為人坦蕩,為藝真誠,我們相處得很投緣,有友如智安,能與我品茗談藝論文,是我之樂也,我之幸也。
……智安幼承庭訓,學習書法、象棋、背唐詩,年長後又醉心於蝴蝶研究,“黃蝴蝶”名滿蝴蝶界。這幾年他又沉迷於古琴、古箏、簫,苦練《易筋經》內家功夫,閒暇之時還常邀我過去,共享佳茗之樂。有時我真是非常羨慕他,在這個日益喧鬧的社會,我們都在勞碌奔波,他卻離群索居,處於半隱居狀態,自在逍遙,過著唐吉訶德式的精神貴族生活。
但倘若說智安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那他最多是一個看破紅塵的雅士……智安自有他深邃的眼光,這幾年他閉門苦讀,沉迷於古賢哲精神家園,於經、史、子、集都下過極大的功夫。可以說一個傳統文人所應做的功課,智安都做了,而且功夫相當的精純、廣博。他是在潛研、營造,完成像春蠶一樣作繭自縛而後又出蛻的過程。
……
智安書法創作風格差距很大,無論縱橫開合的尋丈巨製,還古樸淡雅的尺牘素箋,總是信手拈來,但同時又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一看便是智安所書。我生不才,對他的作品強為梳理,大概可分為以下幾類。
其一,行草作品,取法米老。項穆在《書法雅言》中批評米書說:“米若風流公子,染患癰疣,馳馬試劍而叫笑,旁若無人。”雖語言尖刻,有失公允,但卻是直指米書之痛處。時下米書之風滿街走,但遺憾的的是大多數人取法的卻正是項穆的垢病的,結字一味使性縱橫,感覺像老外穿慣了西裝,整天聳肩、收腹、伸腿,越看越累。在以米老為衣缽的成名書家中,智安獨重曹寶麟,他看重的是曹書的學者氣息。在這一點上,智安對米的取法,和曹有相似之處。
智安這一路書作,胎息於顏魯公,結字略參東坡筆意,寫得豐潤典雅,結字不作大幅度的錯落形變,如同老僧坐禪,秀士撫琴,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流露出自己獨特的精神氣質。我常見其寫的手卷,一展卷便覺得典雅的書卷氣息與韻致撲面而來。這種氣息,沒有深厚精淳的學問作底是呈現不出來的。
其二,小草作品,得益於散翁與懷素。對於二十世紀的書壇大家,智安最為推崇林散之。但林書之妙,非高手不能識,更惶論學了。蓋林書之妙,妙在虛處。林書之美,美在意韻。如果僅從筆墨技巧上去學習,那只能是優孟衣冠。江浙一帶的書家,對散翁執弟子禮者甚多,但能直接得林書法乳者,幾近於無,原因也在於此。
智安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看上的是林書自然淡逸的天趣。他所取法的也是這一點,再參以懷素小草千字文的簡淨之美,結字則取于右任草書的簡約。而林書中一些過多右弧線以及刺目的長線條,在智安的書法之中很少看到,智安是我所見不多的寫林高手之一,他對林書“內美”的精神體味尤深,寫來恍若不食人間煙火,其以這一路書風所寫的手卷尤見精妙。
其三,變型之作。這幾年由於教學的需要,智安對美院的書法訓練模式並不陌生,對時下的流行變形之風也玩得很純熟。我原來不喜歡智安這一路字,但最近一兩年則大有改觀,智安的最近作品,尤其是在對聯之中,消去了很多造勢作態的成份,強調逸趣,結字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機鋒時露,有謝無量無心插柳的閒適幽韻,透露出一股溫潤的名士風度。
我最為激賞的是智安的大草作品,我認為這也是最見智安才情的。宗白華先生將中國藝術意境結構的特點歸納為道、舞、空白。“尤其是‘舞’,這最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同時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動、力、熱情,它不僅是一切藝術表現的究竟狀態,且是宇宙創化過程的象徵。藝術家在這時失落於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窮元妙於意表,合神變於天機’(唐張彥遠論畫語)”‘是有真宰,與之浮沉’(司空圖《詩品》語),從深不可測的玄冥的體驗中升化而出,行神如空,行氣如虹。”
智安對大草精神體悟極深,我從智安的大草作品中感受最深的正是這種“舞”的精神。我認為大草作品能進入這種“舞”的境界,才算真正進入書法創作的高境界。但書家之中,能夠進入這種境界的並不多。智安的大草吸收了張旭狂草的筆法與字勢,取王鐸跌盪的章法,在墨法上參以散翁之法。不囿於一家一派,擺脫了一般草書作品僵化、拘謹的通病,智安大草作品能在隨緣而適、隨機而化的創作之中將感情、技巧與個性潑灑於紙面,物化為作品的線條、結構與章法,取勢和造型最大可能的契合表現性的需要,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力。觀智安大草作品恍見其解衣磅礴,物我兩忘的創作之態。我在這樣的作品前,我常常感慨,草書能寫到這種地步的,非真性情中人不能書、不敢書。
……在我認識智安的這幾年中,智安的書風前後並無多大變化,但就境界而言,則年年有大變。我給他看自己昔日作品,他常有悔其少作之感。原因何在?我想還是他善“養”,讀書多則積理富、氣質換,深厚的學養一旦和書法本體接上了,則“下筆便到烏絲欄”。
願智安於藝術的深情不變,探索的腳步不止。

媒體報導

黃智安受收藏投資者關注
中青年書法家既是目前中國書法藝術創作的中流砥柱,更是書法作品市場的主要支撐力量,當很多人還在關注老一輩書法家的時候,有遠見的收藏投資者已經把目光集中到一批極具投資潛力的中青年書法家身上。在廣西,黃智安就是被藝術品收藏投資者關注的青年書法家之一。
黃智安的書法以小草、行草為精,由於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他的書作自然淡逸、氣韻生動、豐潤典雅、意象聯翩,近年來其作品市場價逐年上升,到去年底,他的絹本行書手卷市場價已超過萬元。黃智安的書法作品備受許多喜愛傳統書風及品位較高的政界、商界收藏投資者的青睞,有人還將他的書法作為饋贈佳品。
黃智安自幼習書法、象棋、背唐詩,在大學期間,他就已經在兩家高校舉辦了個人書畫展,自那時起就有人向他索要書作。畢業後,黃智安每天都練字,還研究文學和藝術理論,閒時彈琴、吹簫、打太極拳。他既鑽研過米芾、林散之、懷素書法,也吸收了王鐸、張旭、蘇東坡、顏魯公、于右任諸家之長,所以書寫風格不囿於一家一派,以紮實的傳統功底和在藝術上的創新意識,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書寫風格,得到圈裡圈外的人士的認可和喜愛。
如今,黃智安仍然堅持每天寫字、讀書、彈琴,以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大家對於他的行草的了解,不是源於市場,而是朋友間的互相提及與推薦,於是喜愛他的書法作品的人越來越多,上門求字的人也越來越多。
有句話叫“無心插柳柳成蔭”,黃智安正是如此,他沒有刻意將個人的書法作品推向藝術品市場,卻被藝術品市場發現了他。去年,黃智安在南寧國際民歌節期間為22個國家的藝術家現場書寫作品近百幅,他那傳統文人的書風引起了在場的國內外藝術家的關注,紛紛向他索要書作。此後,越來越多國內外收藏家關注他的作品,他的書作的市場價格也隨之而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