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星,又名黃煟南(?一1842),名景星,字家兆,煟南是其號,自署悟雪山人。廣東新會會城人。出身書香之家,父、兄是古琴嗜好者,他自少受到琴瑟薰陶。黃煟南畢生務琴,對嶺南琴學的興起和發展有所貢獻。黃煟南授徒遍及西南各省,桃李遍天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逝世後,其弟子李寶光將《悟雪山房琴普》重刊行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景星
- 別名:黃煟南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新會
- 出生日期:乾隆晚年
- 逝世日期:1842年
- 主要成就:嶺南琴派的創始人
- 代表作品:《悟雪山房琴譜》
個人簡介,人物平生,
個人簡介
署悟雪山人。約生於乾隆晚年。廣東新會縣邑城人。祖輩都是嶺南古琴愛好者,均被稱為琴師。自少隨父及兄黃觀炯學琴,有心得。他自少受到琴瑟薰陶。清熹慶初年(1796年)從其兄黃觀炯習琴,練指法、操琴音。黃觀炯不幸英年早逝,子黃文玉尚幼,琴技盡授其弟黃景星。景星又於嘉慶初年在里人莫南橋家識其西席香山何洛書(號琴齋)及其子何文槁遂從習琴,盡得其琴曲和指法。嘉慶末期,以廩貢生讀於粵秀書院,與侄立峰調琴操縵,自成支派,纂輯古琴譜,博綜眾說,考究琴操。道光初年,曾受聘於學海堂書院,教習琴法。道光八年(1828年)與同邑琴友陳綺石,陳芷薌兄弟結琴社,邀集琴友聚會,相互礫蘑,徒授傳藝,弟子遍嶺南,爭謂出自其門,一時名聲大噪,形成嶺南學派,實為創始人也。 廣東的琴學,發端於唐宋,盛於清代下半葉的嘉道年間,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嶺南派,並且建立廣東最早的琴社。黃景星就是嶺南古琴派和琴社的創始人。他繼承祖業,家學家教不斷,啟兒孫操琴業於往後。使這個古琴家族對發展嶺南(包括我國南部、西南部各省)琴學立下不可磨滅的功跡。
人物平生
景星還將其父《古岡遺譜》手抄本(據說是抄自陳白沙先生的抄本)中30餘曲以及乃師何洛書傳授的十餘曲,考訂輯成具有嶺南特色的《悟雪山房琴譜》。譜成,學者競相傳抄,一時為之“洛陽紙貴”。《悟雪山房琴譜》所收錄的《古岡遺譜》,是南宋移駐新會崖山時王室官員留下的中原文化琴曲,又經過數百年的演繹,熔入嶺南民間琴技,成為表現嶺南琴派的風格和特色,因而被譽為“沖和雍正,古逸清高”之作品,被視為珍貴的文獻。黃景星逝於道光二十二年年(1842年)。在其兄觀炯死後的四十多年間,他不但與琴社的琴友切磋琴技,傳習琴曲,而且對自己的侄兒黃文玉盡授指法,以延綿祖技。 黃文玉又傳於其子黃炳堃。自後,黃炳堃之兒孫皆繼承祖志,熱愛琴學,琴音不斷。直到其孫黃實(字衡秋)在民國期間曾任雲南省警務處處長,江西省務委員,代理省長等要職,身在宦海,亦不忘習琴,被人稱為操琴能手。 黃氏一族,堪稱古琴世家而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