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聞一多創作新詩)

《黃昏》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6年創作發表的一首新詩。此詩寫的是抽象的“黃昏”,詩人直接將黑牛比作黃昏,描寫黃昏一步一步地邁入黑暗之城的情景。全詩意象獨特、想像豐富,寫得出人意料,別出心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昏
  • 創作年代:1926年
  • 作品體裁:新詩
  • 作者:聞一多
  • 作品出處:《死水》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黃昏
黃昏是一頭遲笨的黑牛,
一步一步的走下了西山;
不許把城門關鎖得太早,
總要等黑牛走進了城圈。

黃昏是一頭神秘的黑牛,
不知他是哪一界的神仙——
天天月亮要送他到城裡,
一早太陽又牽上了西山。

創作背景

此詩最初發表於1926年4月15日北京《晨報·詩鐫》第3號。後收入詩人的《死水》詩集中。《紅燭》詩集中也有一首《黃昏》,描繪的是現代都市的黃昏,而《死水》詩集中的這首《黃昏》則不同,它是作者為抽象的“黃昏”而作。

文學賞析

“黃昏”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非常的豐富,是人們多種情感的寄託。可是,將“黃昏”作為獨特的意象,還是很少見到。
“黃昏是一頭遲笨的黑牛”,第一句就是非常奇特的意象。黃昏中歸家的牛,是田園社會常見的景象。直接把黃昏和遲笨的黑牛放在一起,一個是抽象的時間,一個是具體的事物,將日暮緩慢而神秘的氣氛很好地烘託了出來。一面是舒緩,一面又是緊迫的,詩人叮囑著“不許把城門關鎖得太早,總要等黑牛走進了城圈”城門象徵著黑夜,黑牛走進了城圈,又進入黑夜的籠罩之中。漫漫長夜中,放鬆的狀態則會慢慢被孤獨的情緒所取代。所以詩人一再想挽留黃昏的步伐。
在這首詩中,黃昏一改往常作品中淒涼昏暗的氛圍,擁有了輕鬆的色彩。結束了一天的奔波,有一種如釋重負的快感。但這輕鬆是短暫的,黃昏畢竟一步一步地在邁入黑暗之城,它在太陽和月亮之間,也是時間序列中的一個階段而已。
聞一多曾批評中國新詩中幻象的力量太薄弱,尤其是新詩,缺乏幻象的作品總令人讀來淡然無味。“黃昏是一頭遲笨的黑牛”,應該合了他“思想雋遠,耐人咀嚼”的目標,為中國詩歌中增添了一個奇特的“黃昏”。

名家點評

現代詩人臧克家:一篇作品構思的巧拙,決定它的優劣。聞先生的詩,竭力避免平庸,一般化,而力求新穎獨特。所以讀的時候,使人愉快甚至驚奇,讀後,印象永久不滅。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我抄《黃昏》一首短詩來欣賞,欣賞……看這構思是多么新穎!多么令人喜愛!聞先生想像力是很強的,強到驚人的地步!(《臧克家全集》)
現代學者、詩人黃曼君:出人意料,別出心裁的構思和想像,是聞一多詩引人入勝的重要原因。他一反常態地用奇美的形象和比喻形容死水,有強烈的揶揄反諷之效。《死水》可以說是現代詩壇中“化醜為美”的傑作。《黃昏》的描繪也是新奇的:“黃昏是一頭遲笨的黑牛,一步一步的走下了西山;/不許把城門關鎖得太早,總要等黑牛走進了城圈。黃昏是一頭神秘的黑牛,/不知他是哪一界的神仙。天天月亮要送他到城裡,/一早太陽又牽上了西山。”(《現代文學流派》)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朱寶清:豐富的想像與激情也是聞一多詩歌的藝術特色之一,他的詩歌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常由此生髮出新穎的意象與生動的比喻,體現出獨特的藝術個性。如《黃昏》:“黃昏是一頭遲笨的黑牛,一步一步的走下了西山。”而這種想像的展開,又是以激情為動力的。(《國小教師教育本科段教材·中國文學史》)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號友三,湖北水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6年發表《二月廬漫記》。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的經典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