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文(印尼華僑商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昌文(1913—1996),廣東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湖維村大水壩人,印尼華僑商人,僑居印尼望加錫,曾被選為印尼望加錫華人社團公益福利部長。1996年6月回國觀光旅遊時在北京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昌文
  • 籍貫:廣東梅縣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96年
人物經歷,社會公益,

人物經歷

黃昌文的父親黃開輝有四子一女(二兒子幼殤),黃昌文排行第四,大家稱他為“昌文四”。他20歲時到印尼望加錫謀生,初到時,與三兄星文(筆者的父親)一同在長兄允文開的雜貨店幫工。由於天資聰明,誠懇穩重,黃昌文幫工幾年後即另立門戶,開了一間商店經營醫療器械。
黃昌文24歲時與桃堯鎮人張群秀結婚,婚後妻子留在家鄉松源與三嫂一同侍奉老父母,1939年大兒子黃乾群出生。因為印尼的生意繁忙, 加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黃昌文與家鄉親人無法聯繫,所以他在印尼當地娶了第二個妻子叫湯玉娘,湯玉娘為他生了6個女兒,1948年得“天花”病故。
1948年8月,他回松源建了一棟兩層樓的房子,此後較常回家鄉。1951年他和妻子張群秀在家鄉又生了個兒子。1952年他把妻子和兩個兒子帶出印尼望加錫共同生活。此後在印尼,張群秀又生了兩個男孩,這樣他的家庭共有十個子女,熱鬧非凡。
由於黃昌文先生重交情、守信用,又有文化,且較常回家鄉,因此他會為僑居地的華僑帶一些錢財、物資等交給他們家鄉的親人,他返回僑居地時又把家鄉的物品帶給華僑。華僑及其親人有需求,信賴他,而他也樂此不疲,成為“兼職水客”。
黃昌文在印尼的生意經營得好,賺到一些錢。由於家鄉住房缺,那時他父親住在雜屋,為改變這一狀況,1948年他回家鄉建了一棟兩層樓房。此前,他妻子張群秀收養了一個女孩;此女孩是桃堯鎮桃源村人,當時是幫助帶兒子黃乾群。為此,在土地改革評定家庭成分時被錯評為“華僑地主”(後改為“華僑工商業”)。那時土改幹部說,養女就是“婢女”。為此他被劃為地主,他的妻子是地主家屬,民眾監督改造,養女被退回原籍。
但黃昌文先生始終是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他拋棄個人恩怨。1953年把帶出印尼的長子黃乾群送回祖國,在福建廈門集美中學讀書,高中畢業考進山東濟南醫學院,畢業後留在濟南醫學院做醫生,盡心盡責地為民眾服務,被當地人稱為好醫生。
黃昌文每次回鄉都會到縣僑務部門和松源鎮政府及僑聯會交談有關事宜,盡力幫助僑務部門解決一些活動經費。
黃昌文的妻兒到印尼後,家鄉只有三嫂及其子女在家,他的侄兒黃集群1959年在廣州的一間大學讀書,畢業後被國家安排到連南縣大山溝里的國防兵工廠當技術員。20世紀80年代中期工廠遷至佛山市南海區,黃集群的專業技術好,為工廠培養了較多優秀技術人員,後來升為該廠的總工程師,曾任佛山市人大代表。
1978年他把經營的店鋪交給兒孫們經營,夫妻由一個女兒陪侍,三人隔年或連年都回祖國旅遊觀光。他回到祖國看到城鄉發生巨大變化,心情十分舒暢,表示儘自己所能,支持家鄉建設。
1993年中秋節,他特意回鄉參加松源鎮為其捐巨資建造的寶坑中學“開輝教學樓”落成而舉辦的剪彩活動。
1996年6月,他回國觀光旅遊時,不幸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

社會公益

為了家鄉學子能就近讀中學,他與村中鄉賢黃公牧牽頭,聯繫在外的黃恩新等華僑,倡辦“寶坑中學”。從學校的籌辦到選址及學校建設等各項事務,他都親力親為。寶坑中學開辦時,他帶頭認捐一間課室,每次回鄉都要親身察看,還捐資給學校添置桌凳、教學用具,同時對寶坑國小、寶坑補習學校同樣極力資助。
1992年他在僑居地做八十大壽時,把親朋好友慶賀壽誕的禮金15萬元人民幣捐給寶坑中學建一棟三層高教學樓,為紀念其父親黃開輝,取名為“ 開輝教學樓”。他還購買了大量各種書籍送給學校,學校為了褒揚其功德,特騰出三間教室做學生閱讀室,命名為“昌文圖書館”。
1984年他為家鄉的“紅寶橋”建設捐了42000元,1988年松源圩建“興源橋” 他捐了10500元。家鄉的四條村道修建他都捐錢,還捐錢修祠堂、祖墓,購置公用的桌凳、碗筷、天井板等。
他對家鄉親朋的疾苦也十分關心,出錢資助。20世紀60年代我國經濟困難時期,他寄錢和食品等給家鄉的親人。他對岳母(張群秀母親)也很好,常寄錢和物品給她,還曾寄錢給妻子的妹妹(七妺)醫治眼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