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草毒蛾,Gynaephora alpherakii (Grum-Grschimailo,1891),是毒蛾科草毒蛾屬的一種昆蟲。俗稱草原毛蟲,是牧業的大害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斑草毒蛾
- 拉丁學名:Gynaephora alpherakii (Grum-Grschimailo,1891)
- 別稱:草原毛蟲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毒蛾科
- 亞科:毒蛾亞科
- 屬:草毒蛾屬
- 種:黃斑草毒蛾
基本信息,外形特徵,生長繁殖,為害,
基本信息
黃斑草毒蛾分布於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四川、新疆、淋堡虹慨西藏。在青藏高原和內蒙古草原為害牧草,使草原植被成分改變,牧場質量降低,影響牲畜的發展。幼蟲對牲畜危害很大,家畜誤食了帶有此蟲的牧草後,口部紅腫流涎,嚴重的在舌、牙床、胃部等部位虹斷歸有明顯的中毒症狀,甚匪危刪至因中毒而死亡。
編號: | 154 |
拉丁目名: | LEPIDOPTERA |
中文亞科: | 古毒蛾亞科 |
拉丁亞科: | Orgyinae |
中文屬名: | 草毒蛾屬 |
拉丁屬名: | Gynaephora |
拉丁種名: | alpherakii |
定名人: | Grum-Grschimailo |
年代: | 1891 |
原龍辯始文獻: | Hor. Soc. Ent. Ross., 25: 464. |
模式產地: | Kuku-Noor, Amdo, China. |
俗名: | 草原毛蟲。 |
生境: | 在青海玉樹,臘閥旋以一齡幼蟲在雌蟲繭內、草根下、土壤裂縫中越冬;在植物葉下、牛糞下、石塊下以及在匍匐地面的植物葉叢間吐絲結繭化蛹。寄主植物 沙棗、駱駝蓬、草 |
國內分布: | 內蒙古,四川(康定,巴塘),西藏(昌都妥壩),甘肅,青海(玉樹),寧夏。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卷 鱗翅目 毒蛾科:134-136 |
外形特徵
雌雄異型。雄蛾體被橄欖灰色茸毛與黃色長茸毛,腹部短;前翅赭黃色有黑褐色斑紋,內線為一黑褐色衝散的寬頻,橫脈紋模糊,黑褐色,新月形,內線與橫脈紋間有一赭黃色斑,外線和亞端線黑褐色,鋸齒形。界限有時不清楚,外線與亞端線間赭黃色,亞端線以外黑褐色,端線為一條不清晰的黑褐色細線,緣毛赭黃色。雌蛾體灰黃色,柔軟,肥大,戶戒兵觸角短棒狀,前、後翅和足極退化。雌蟲體長9~14毫米,雄蛾翅展19~25毫米。幼蟲體長20~30毫米,體黑色,密生黑色長毛,頭部紅色,足黃色,翻縮腺紅黃色,前胸背板和肛上板紅黃色。
生長繁殖
在青海玉樹一年發生1代,以1齡幼蟲在雌蟲繭內、草根下或土壤裂縫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開始為害。7月下旬開始在植物葉下、牛糞下、石塊下以及在匍匐地面的植物葉叢間吐絲結繭化蛹,8月初開始羽化。雄蛾飛出繭外尋偶交尾。雌蛾羽化後不出繭,8月中下旬在繭內產卵,一般產卵70~80粒,最多達300粒。9月中旬孵化出幼蟲,幼蟲僅才提淋組取食卵殼,不久即開始越冬。
為害
幼蟲為害沙棗、駱駝蓬、藨草、細葉苔、牛毛氈、羽茅草、青稞、冰草、狐茅、早熟禾、蒙古細柄禾、三毛草、鵝冠草、金縷梅、萎陵菜、黃芪、棘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