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必華,四川省廣安縣人,35208部隊54分隊戰士,共青團員,1984年1月入伍,1984年6月28日犧牲,榮立三等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必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省廣安縣
- 逝世日期:1984年6月28日
個人介紹
黃必華,男,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主任。黃必華1988年就帶領他的團隊致力於德宏州壩區冬玉米種植的研究工作,長年奮戰在實驗室、試驗田裡,由於過度勞累,加上生活無規律,黃必華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工作中,他常把治胃病的藥帶在身上,胃病發作時,隨手掏出帶著的藥服下後又鑽進他的玉米地里進行察看,不斷總結,撰寫了德宏州冬玉米主要栽培技術措施等近萬字的論文,先後總結摸索出“選用耐密品種,保證密度;實行蓄水保墒,加蓋地膜;系統防治病蟲害,化學除草;遇旱灌溉補水;合理施肥”等一整套適用壩區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並成功篩選出適合德宏州氣候特點和反季節栽培的一批新品種,為德宏州冬玉米的開發提供了科學、詳實的依據。他曾12次被評為省、州先進個人;2005年4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06年6月被雲南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在黃必華的帶領下,他所領導的課題組經過刻苦攻關,使德宏州冬玉米生產從品種到規範栽培的技術措施不斷完善,冬玉米生產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低產到高產的良性循環。黃必華取得了科技成果獎勵16項,其中獲得農業部獎3項,雲南省政府5項,州級獎8項,創社會效益5.0億元,在省級和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14篇,選育出山區耐高溫多濕的玉米新品種7個,壩區冬玉米和鮮食玉米新品種7個,引種篩選出冬玉米新品種5個,累計推廣面積200多萬畝,為德宏州冬玉米大面積規範化栽培技術的套用推廣和山區玉米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壩區冬玉米種植的難題攻克後,黃必華又帶領他的團隊致力於解決德宏山區雜交夏玉米品種不對路、病變、豐產不豐收等問題。他以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精神,開展德宏州雜交玉米的新品種選育示範推廣工作,每年對從雲南省農科院糧作所玉米中心引進的國際玉米改良中心的熱帶、亞熱帶200多份育種材料,進行一年兩季的適應性改良、無數次的選擇、幾百個小區的對比試驗、幾千個試驗數據的分析,最終選育出一批適合德宏州山區種植的生育期長、高抗玉米灰斑病、大小斑病、穗粒腐病,耐高溫多濕的雲德三號,德玉四、五、六、八、十一號,並選著出10個和高抗玉米灰斑病、大小斑病的優良自交系。其中雲德三號2003年通過了雲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為促進山區玉米新品種的高產,每當山區夏玉米的播種季節、夏玉米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時期,他都要帶領全室的科技幹部到山區對老百姓進行技術指導。他的足跡遍布德宏州山區的村村寨寨,玉米的田間地頭。特別是2005年和2007年德宏州出現了持續乾旱,給夏玉米的出苗帶來了很大的威脅,為了及時進行補種,黃必華同志帶領全室的科技人員不但及時趕到進行技術指導,而且還為勐嘠、五岔路、江東、大廠、小廠、戶撒、王子樹、章鳳、隴把、景罕等鄉鎮的農民免費贈送了5.0噸自育雜交玉米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