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黃德鎮位於封丘縣北部。轄黃德、大關、大張莊、小張莊、小莊、粱莊、王陳莊、前老岸、後老岸、蔣東、蔣西、開寨、西於、北范莊、棗園、馬莊、大廟楊、賈莊、小石橋、梁固寺、南於、小街、北辛莊、葉寨、演馬、文岩26個行政村。新(鄉)菏(澤)鐵路從境北穿過。
[代碼]410727102:~201黃德村 ~202大關村 ~203大張莊村 ~204小張莊村 ~205小莊村 ~206粱莊村 ~207王陳莊村 ~208前老岸村 ~209後老岸村 ~210蔣東村 ~211蔣西村 ~212開寨村 ~213西於村 ~214北范莊村 ~215棗園村 ~216馬莊村 ~217大廟楊村 ~218賈莊村 ~219小石橋村 ~220梁固寺村 ~221南於村 ~222小街村 ~223北辛莊村 ~224葉寨村 ~225演馬村 ~226文岩村
沿革
1958年設黃德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建鎮。1997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黃德、蔣東、蔣西、西於、南於、棗園、梁固寺、北范莊、大廟楊、馬莊、演馬莊、小街、賈莊、小石橋、王陳莊、梁莊、大張莊、葉寨、王小莊、大關、小張莊、前老岸、後老岸、開寨、北辛慶、文寨26個行政村交通狀況
鎮區建有新荷鐵路封丘唯一的火車站,省二級幹線公路新長北線東西貫穿鎮區,封黃公路南北貫穿鎮區,鎮北有長濟高速入市口與新長北線和封黃公路連線,東距大廣高速4公里,西距京珠高速40公里。
歷史
河南省封丘縣黃德鎮黃德村是為紀念黃代而改名黃德。
黃德村歷史悠久,據鎮地老泰山廟,現在清光緒年間,殘碑記載:“重修泰山行宮” ,碑記內述舜帝東泰山路過此地居住,孔子周遊列國在此講過學。
相傳春秋時,公元前651年(桓公三十五年)齊桓公為防黃河水患,聯已趙等國,修(古陽堤)太行堤,時因該村北依此堤故起名黃代,又傳元朝末年,順帝叔父(四陀王)在此地住紮守衛,原重要關口,當時元統治苛刻,又加災荒。據滑縣誌記載,順帝甲申至正四年五月,黃河北決白茅堤,元月又決金堤,河水蔓延千里,至正十一年四月,其間凡七、八年之久,一任河水橫流,不可制止,壬辰至正十二年二月,盜起河朔,有數百賊突入滑城,燒官舍,劫囚徒,焚掠州儲糧谷。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紅中軍(農民起義軍)首領劉福通,率部攻過黃河以北,在此與元軍作戰取得勝利,為紀念黃代改名黃德。 現存元四陀王墓,在鎮東北一公里處(演馬轄)。 又據大明天啟年間泰山廟文書碑記,時屬大名府黃德村,清乾隆年間文書碑記。為黃德集,據滑縣誌“記載”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黃德集371戶,2142人,並經濟繁榮市場活躍。
1949年劃歸封丘縣居,歷屬區、鄉、公社政府所在地,1996年12月省批為黃德鎮至今。
農業狀況
黃德鎮氣候宜人、土地肥沃,農作物以小麥為主,特色產業有金銀花、紅尖椒、萬畝斤柿園區和前老岸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特色養殖業以畜牧養殖為主,年出欄生豬34萬頭,2011年養殖業產值突破2.7億元。
鎮黨委政府一直把造林綠化、環境整治作為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村的基礎上,又以“大整治、大綠化、大建設”活動為契機,在全鎮上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植樹造林、環境整治行動。補植、新植圍村林10萬餘棵,景觀樹3000餘棵。建立了以林業站、水利站、派出所、城建所、財政所為主的專門服務機構,村里組成村幹部、村民代表、護林員為網路的種管組織。
在環境綜合整治的實際工作中實行以點帶面、重點突破的策略,以9個生態文明村為基礎,輻射帶動其餘17個村,實現了全鎮26個村均達到整治標準的目標。通過整治活動,做到垃圾定點堆放,雜草秸稈不進村。為了鞏固環境整治成果,鎮黨委政府還出台政策,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每月九號檢查時發現髒亂差反彈現象,按責任書規定內容進行處罰。目前該長效機制已經發揮出很好的保持作用。
行政區域
黃德鎮轄黃德、大關、大張莊、小張莊、小莊、粱莊、王陳莊、前老岸、後老岸、蔣東、蔣西、開寨、西於、北范莊、棗園、馬莊、大廟楊、賈莊、小石橋、梁固寺、南於、小街、北辛莊、葉寨、演馬、文岩26個行政村。
所獲榮譽
長時間以來,鎮黨委政府堅持發揮區位交通優勢、農業資源優勢和勞動力優勢築巢引鳳,先後引入上億元的中天公司、萬達物流等一大批先進企業入住黃德。我鎮現為“省級小城鎮建設示範鎮”。2011年還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省文明創建工作“先進村鎮”;被市文明辦評為清潔家園行動“先進村鎮”和“文明交通示範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