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白話解

黃帝內經養生白話解

《黃帝內經養生白話解》是2017年8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帝內經養生白話解
  • 作者:李花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 頁數:197 頁
  • 開本:B5 710×1000 1/16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22-29835-5
  • 叢書名:中醫四大經典入門讀本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中醫學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是國之精髓,國之瑰寶!中醫典籍蘊含醫學之精華,是歷代醫家經驗智慧的結晶,是培養中醫思維的源泉。王冰說:“ 將升岱嶽, 非徑奚為, 欲詣扶桑, 無舟莫適。”歷代醫家之典籍就是“徑”、就是“舟”,入門中醫學領域,須研讀中醫典籍,中醫經典是解決問題的法門。因此“做名醫,讀經典”一直是中醫莘莘學子的座右銘,古今中醫大家的成長,無不驗證了這一真理,凡成一代大家者,必是熟讀經典、領悟經典,以知其源、溯其流,而終有所成就。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是中醫典籍中四部具有重要意義的經典著作,對臨床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和研究價值。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的中醫學典籍,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中醫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中醫學著作。尤其是其養生之道內容翔實,是從醫學角度對養生之道和長壽之法進行系統論述的巨著。
《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理論聯繫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奠定了理、法、方、藥的基礎。《傷寒雜病論》又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兩部著作。《傷寒論》系統分析了外感病的病因、症狀、發展以及治療,發展並完善了六經辨證之理論體系,是中醫臨床醫學的奠基之作。
《金匱要略》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著,其用方遣藥,法度嚴謹,是治療疑難雜病的典範之作,對後世臨床醫學的發展有著更重大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
《溫病條辨》為清代吳鞠通所著,是溫病學的集大成之作。其集成了《黃帝內經》及張仲景、喻嘉言、葉天士等大家之學術思想,建立並完善了溫病學說體系,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
本叢書以《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四部經典的主要內容為核心,以全國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內容為藍本,精選原文,展現原著風貌。並附以提要、詞解,提煉原文中心思想,以通俗易懂的白話逐句解釋原文。分析速記部分以圖表形式,一目了然,便於記憶。方解與臨床運用旨在解析方藥的配伍及加減特點,提煉方證臨床的套用基本要點,啟迪讀者臨床思路,快速掌握方證的臨床運用。醫案部分節選名醫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的典型醫案,培養讀者的中醫臨床思維。
叢書力圖通俗易懂,簡單易學,方便實用,是初學中醫經典者入門的好讀物。把原本深奧、難懂的古代原文通俗化、直觀化,旨在讓無中醫基礎的中醫愛好者容易入門經典,理解經典,從而運用經典,傳播中醫知識。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是中醫四大經典之首,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較全面地論述了中醫學的基本思想,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本書選取了《黃帝內經》的經典原文段落,分十部分系統介紹了《黃帝內經》的養生知識和理論。每段原文後附有白話譯文和養生提示,書中結合現代生活實際給出了養生的指導建議和方法。該書適合中醫愛好者、中醫學生學習《黃帝內經》理論時參考,也適合大眾讀者日常養生防病時使用

目錄

《黃帝內經》是一本怎樣的書/1
第一章養生的重要意義/3
第一節天地之道3
一、人秉天地之氣而生3
二、人與天地相應4
三、氣的升降出入6
四、真人、至人、聖人與賢人7
第二節陰陽之理8
一、陰陽者,天地之道8
二、人身之陰陽9
第三節認識人體生命11
一、人之始生11
二、人之生長壯老已15
第四節壽夭之由18
一、百病始生18
二、神不使的原因21
三、生病起於過用22
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23
五、內外相應,損傷形氣26
六、陽道實,陰道虛26
七、新舊合邪致病27
八、觀形氣,察壽夭29
第二章養生的道理和方法/33
第一節人身之寶33
一、氣血津液33
二、營衛之氣36
三、三焦之氣42
四、營衛逆亂則病44
第二節養生的基本原則45
一、法天地之理而養身45
二、治身如治民46
三、外避邪氣,內養真氣47
四、不治已病治未病48
五、順四時陰陽之氣養生50
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52
七、調和陰陽53
第三節養生的具體方法55
一、上古之人的養生方法55
二、生命以“和”為貴56
三、適寒溫,調居處57
四、正氣存內,邪不可乾58
第三章時節養生/61
第一節日月周期61
一、一日分陰陽61
二、陽氣一日的運行規律62
三、疾病一日的變化規律62
四、人體氣血與日月的關係65
五、人體之氣在一年中的變化67
六、十二經脈與十二月67
第二節四時養生69
一、四時之法不可違69
二、四季攝生之法70
三、脈應四時74
四、因時施膳75
第三節四時發病及調養76
一、病發四時76
二、四時之氣,更傷五臟77
三、四時病發於陰陽78
四、四時病發於五臟79
五、四時發病與體質的關係82
六、異常氣候對人體的影響83
七、四時疾病的預後判斷84
第四章藥食養生/86
第一節飲食五味養人86
一、五穀五果五畜86
二、五味入五臟87
三、五臟之所宜90
第二節藥食傷人91
一、飲食不節傷人91
二、五味太過傷人93
三、飲酒太過傷人98
第三節疾病藥食宜忌99
一、疾病藥食調養99
二、疾病藥食禁忌102
第五章情志養生/105
第一節五臟之氣生五志105
第二節情志不節傷人106
一、九氣為病106
二、情志不節對人體的影響107
三、情志不節傷髒108
四、情志與奪精病112
五、情志與消癉病113
六、情志與失眠114
七、情志與胎病114
八、五種形志不調疾病115
第六章病後調養/117
第一節病後運動療法117
第二節病後藥食禁忌118
一、病後飲食禁忌118
二、病後用藥禁忌119
三、孕期病後用藥原則121
四、血汗不可同奪121
第三節病後針法調養122
一、形氣虛實的調養122
二、水腫病的調養123
三、陰囊水腫病的調養124
第四節氣鬱病的調理125
第五節疾病的診察126
第七章經絡針灸養生/130
第一節關於經絡的基本知識130
一、學習經絡的重要意義130
二、經脈的循行131
三、經脈的功能131
四、經脈應於四時五臟陰陽132
五、經脈與人體四海133
六、邪氣侵入經絡的規律134
七、脾經與胃經的功能135
八、手足三陽經氣血盛衰的外在表現136
足陽明胃經136
足少陽膽經137
足太陽膀胱經138
手陽明大腸經139
手太陽三焦經139
手太陽小腸經140
第二節針刺的套用141
一、針刺靈驗的關鍵141
二、九針141
三、施針前的注意事項142
四、用針之要,調陰與陽143
五、用針之法,在於調氣144
六、盛者瀉之,虛者補之144
七、四時取穴145
八、四時針刺的禁忌147
九、十二經的特點及刺法宜忌147
第八章臟腑養生/149
第一節臟腑的功能149
一、五臟為本149
二、五臟之應153
三、臟腑的功能特性156
四、胃氣為本159
五、望精明五色知臟腑160
第二節對臟腑病理的認識162
一、五臟不藏精氣162
二、六腑病證164
三、五臟虛實病證168
第三節臟腑調養171
一、臟腑的取穴保養171
二、調養腎病的導引方法172
第九章地域養生/174
第一節五方應人體174
第二節五方之氣的特點178
第三節地域對人體的影響180
一、五方之域和人體疾病的關係180
二、地勢與壽夭的關係183
三、八方之風與疾病的關係184
第十章外避邪氣/186
第一節不同邪氣的特點186
一、風邪186
二、濕邪187
三、燥邪188
四、寒邪189
五、火邪189
第二節六淫邪氣的致病規律190
參考文獻/1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