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序

黃帝內經素問序

《黃帝內經素問序》是王冰整理的《黃帝內經素問》的序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帝內經素問序
  • 作者:王冰
原文,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夫釋縛脫艱,全眞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尚書》曰:“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卽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乃其數焉。雖復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機迅發,妙識玄通。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於詁訓,未嘗有行不由逕、出不由戶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隱,或識契眞要,則目牛無全,故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而命世奇傑,時時間出焉。則周有秦公,漢有淳于公,魏有張公、華公,皆得斯妙道者也。鹹日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相副。蓋敎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眞經,式為龜鏡。而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旣淹,襲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別立二名;或兩論幷吞,而都為一目;或問答未已,別樹篇題;或脫簡不書,而雲世闕。重《經合》而冠《針服》,並《方宜》而為《欬篇》;隔《虛實》而為《逆從》,合《經絡》而為《論要》;節《皮部》為《經絡》,退《至敎》以先《針》。諸如此流,不可勝數。且將升岱嶽,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乃精勤博訪,而幷有其人。歷十二年,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時於先生郭子齋堂,受得先師張公秘本,文字昭晰,義理環周,一以參詳,羣疑冰釋。恐散於末學,絕彼師資,因而撰注,用傳不朽。兼舊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尋注會經,開發童蒙,宣揚至理而已。
其中簡脫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篇論吞幷,義不相涉,闕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君臣請問,禮儀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錯簡碎文,前後重疊者,詳其指趣,削去繁雜,以存其要;辭理秘密,難粗論述者,別撰《玄珠》,以陳其道。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揉。庶厥昭彰聖旨,敷暢玄言,有如列宿高懸,奎張不亂,深泉淨瀅,鱗介鹹分。君臣無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齡之望。俾工徒勿誤,學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後,方知大聖之慈惠無窮。
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序。

白話譯文

要解除疾病的纏繞和造成的痛苦,使人保全真精、通導元氣,救助百姓達到長壽的境地,幫助瘦弱多病的人來獲得平安,沒有伏羲、神農和黃帝這三位大聖人的學說,就不能達到這些目的。孔安國給《尚書》作的序文中說:“伏羲、神農、黃帝的書,叫做‘三墳’,講的都是大道理。” 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記載說:“《黃帝內經》十八卷。” 《素問》就是該經的九卷,加上《靈樞》九卷,便是該十八卷的卷數了。雖然一再歲月變遷、朝代更替,但是對它的傳授和學習卻依然俱存。只因前代的醫家擔心弟子不是適當的人選,故而將書中的內容時常有所隱匿,秘而不傳,所以《素問》中第七這一卷,就被前代的師傅藏了起來。如今人們遵行的《素問》,只有八卷罷了。儘管這樣,可是它的文字卻是那樣的簡要,它的內涵是那樣的廣博,它的道理是那樣的奧妙,它的旨義是那樣的深遠。天地間的眾多事物被區分清楚了,陰陽節氣被序列起來了,變化的根由被揭示出來了,生死的徵兆被闡發明白了。並沒有與天地人身商討,可是所講的遠到天地、近到人身的道理卻自然同一;也沒有與萬物約議,可是所論無形的與有形的事理卻完全一致。考核其中的言論都有徵驗,把它們放到實踐中檢驗也沒有差錯。確實可以說是最高明的醫道的淵源,是養生之學的根本啊!
假如一個人天資敏捷,自然能通曉事物的玄妙道理。不過,高明的計謀雖然屬於天賦,但對經文的規範理解也還要憑藉注釋,因為從未有行走卻不遵從路徑、出入房間卻不經由門戶的道理。這樣說來,一個人能專心致志地精心研究,探索其中隱微奧妙的道理,如果認識並領會了其中的精華要旨,那么醫術就會達到象目無全牛那樣極其精練、運用自如的境地。所以常常就能取得明顯的成就,猶如鬼神在暗中幫助一樣,因而聞名於世的傑出人物,便經常不斷地出現在世上。比如周代有秦越人先生、漢代有淳于意先生、魏代有張仲景先生、華佗先生,他們都是掌握了醫學這種奇妙技術的人,都能日益使醫學的作用得到創新發展,廣泛地救助眾多的百姓,就象花兒和葉子一般相繼展現各自的光彩,名聲和實際相互完全符合。這乃是教育研習的顯著成效,也是上天的成全啊!
我年輕的時候就仰慕醫道,很早以來一直愛好養生之道。幸運地遇到了《素問》這部真正的經典,便恭敬地把它作為研習的根本準則。可是世上流傳的本子錯誤很多,比如篇目內容重複,前後沒有條理,文字義理中斷不通,等等。不要說運用起來並不容易,就是披閱領會也很困難。年代久遠以後,相互沿襲下來就形成了嚴重的問題。有的是一篇內容重複出現,卻分別設立了兩個名稱;有的是兩篇內容合併不分,卻歸在一起、設立了一個名稱;有的是君臣問答還沒有結束,下文就被另立了一個篇名;有的是文句脫落不曾補上,卻被說成自古以來就是空缺。在重複出現的《經合》篇前標上了《針服》的名稱,卻把《方宜》篇合併到了《咳篇》之中;分割出論述“虛實”之理的一部分而作為《逆從》篇,又把《經絡》篇合併到了《論要》篇;再節取了《皮部》篇的一部分而作為《經絡》篇,還有把《至教》篇放到了後邊,卻把《針》篇放到了前邊。眾多如此一類的問題,不能全部列舉出來。打算登上泰山,沒有路怎能上去?! 想要到扶桑國去,沒有船也不能到達。於是專心殷勤地廣泛訪求名家,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經過了十二年,才達到了廓清條理、掌握要領的目的。又經與大家商討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令我深感實現了宿願。當時在郭先生的書房,還得到了郭先生傳給的先師張公秘藏的《素問》珍本,文字明白,條理清晰,意義完整,道理周密。用它逐字逐句地詳細參校整理的本子,所有的疑問就象冰雪融化一樣全部都解決了。又擔心這部書在後學的手中散失,從而丟失了授學的依據,於是就撰寫了注釋,用來使它永遠流傳、不致淹沒。加上我早先收藏的曾經佚失的卷數,共八十一篇二十四卷,然後刻印成一部書。希望人們能據以探究並弄清《素問》的全部內容,依循註解,領會經義;同時用以啟發初學之人,宣傳並光大最為高明的醫學道理而已。
其中文句脫落、文字中斷、意義不相連線的地方,是搜求經典論著中具備的內容,摘取過來用以補到該處;篇中的內容佚失、殘缺,以致論述的事理不夠明白的地方,是根據其中的旨趣,加上適當的文字來使其意義清楚起來;一篇與另一篇合併不分,意義互不相關,缺漏篇名的,是分辨所論事理的類別,另擬一個篇名標在篇前;君臣問答、禮儀錯亂的地方,是考核訂正尊卑的關係,增補稱謂來使其中的尊卑關係明確起來;文句顛倒錯亂、文字殘缺,內容前後重複的情況,是詳細審辨其中的旨義,刪去繁亂的部分,來保留其中的精要;言辭與義理深奧難懂,難以簡略闡述明白的地方,是另寫了《玄珠秘語》一書,來論述其中的道理。凡是增加的文字,都用朱色寫上,使新增的與原有的內容一定分開,各自的文字互不混雜。希望這部書能使聖人的旨意明白光大起來,闡發出《素問》中的玄妙道理,就如眾多的星宿高高地懸掛在天上,奎宿張宿等等確定不亂;又如深深的泉水清澈透明,魚蝦等等全能分辨。君民沒有夭折和橫遭不測的可能,四夷和華夏的人們都有長壽的希望。使醫生們不出差錯,學醫者更加明白,最高明的醫理流傳不斷,美好的訊息連連相傳。千年之後,才會知道大聖人的仁慈恩惠實在乃是無窮無盡的。
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序。

作者簡介

作者王冰,唐中葉醫學家,身處安史之亂,卻能安心用十二年整理注釋《素問》,真乃道學高人。王冰對《素問》之貢獻:⒈注釋:出注5551條,如“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⒉整理:(底本:張公密本;校本:全元起注本)遷移,加字,別目,增益,刪復。另增七篇大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