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太素》是2018年7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帝內經太素
- 作者:[隋] 楊上善
- 出版時間:2018年7月1日
- 出版社: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21401615
《黃帝內經太素》是2018年7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黃帝內經太素》是隋代楊上善撰中醫學著作。原書30卷,今國內只存23卷殘本。此書是《黃帝內經》早期傳本之一,包括《素問》、《針經》(即《靈樞》)兩部分內容。楊氏據其內容性質之異同,各歸其屬,分為攝生、陰陽、人合、臟腑、經...
《內經太素》是中醫文獻。內容簡介 《內經太素》或稱《黃帝太(泰)素》、簡稱《太素》。全書共30卷。成書年代不詳。但可能更接近《內經》原貌。是解釋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最原始的文獻。《黃帝太素》是在《黃帝內經》的一種18卷傳...
《黃帝內經太素》是2018年7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太素》為隋·楊上善撰,共30卷,是首部分類編纂整理、研究註解《黃帝內經》的著作。全書按攝生、陰陽、人合、臟腑、經脈、腧穴、營衛氣、身度、診候、...
《黃帝內經太素》是201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上善。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太素》,古代中醫學著作。隋代楊上善撰。原書30卷,今國內只存23卷殘本。此書是《黃帝內經》早期傳本之一,包括《素問》、《針經》(即《...
《黃帝內經太素第四版》是2022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王洪圖教授到日本進行學術交流,得到日本友人小曾戶丈夫先生所贈《黃帝內經太素》二十五卷摹寫本。該書爲小曾戶丈夫監修,永田忠子模寫,其...
《黃帝內經太素校勘異同》是近代周源撰著的一部內難經類中醫文獻,成書於1911年。內容簡介 該書以袁爽秋白日本攜帶回國的《太素》作底本,與通行本《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互校異同,以還經文之原貌,故名。其互校之...
《黃帝內經太素四診補證》是隋代楊上善撰注、近代廖平補證的一部綜合性中醫著作,成書於1913年。版本信息 1923年上海千頃堂書局刊行。內容簡介 該書包括《黃帝內經太紊診皮篇補證》、《診筋篇補證》、《楊氏太素診絡篇補證》及...
《黃帝內經太素新校》是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雲。內容簡介 唐代名醫楊上善奉敕類編並注釋《黃帝內經》,撰成此書,共30卷。自唐至宋數百年間,此書與《靈樞》《素問》並列醫林,成為中醫界的必讀範本。然經靖康之難,此...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
《缺卷覆刻黃帝內經太素》是隋朝楊上善編注的一本內難經類中醫文獻,三卷,日本盛文堂醫學頒布會1971年活字排印刊行。內容簡介 本書系《黃帝內經太素》日本仁和寺藏本扶缺之重刊本,其中包括仁和寺新出之卷十六、福井家新出之卷二十一...
黃帝內經太素新校注 《黃帝內經太素新校注》是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超塵,李雲校注
《黃帝內經素問三家注·基礎分冊》以王冰次注、林億新校正的《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為基礎,附以楊上善奉敕撰注、蕭延平校正的《黃帝內經太素》和張介賓所著《類經》。書中根據主題對經注進行了分段,《黃帝內經素問三家注·基礎...
《黃帝內經素問三家註:運氣分冊》是2013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玉興。內容簡介 以王冰次注、林億新校正的“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為基礎,附以楊上善奉敕撰注、蕭延平校正的“黃帝內經太素”和張介賓所著“類經”。...
太素內經傷寒總論補證》清代廖平創作的傷寒金匱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系《六譯館醫學叢書》之一。書附於《傷寒總論》之後,對《黃帝內經太索》所論傷寒條文作了補證注釋。作者簡介 廖平,字季平,號六譯老人。出版信息 刊於1917年。
· 本書是《黃帝內經素問三家注》的第二分冊。 · 選取《黃帝內經素問》眾多注本中最具特色的三家,將其編次成書。 · 以唐代王冰《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為基礎,附以唐代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和明代張介賓《類經》。
內經 內經,中醫術語。指內行於臟腑的經脈,與外行於肢節的部分(外經)相對而言。《黃帝內經太素》:“……十二經脈,入府藏者,以為內經。”
《黃帝內經靈樞三家注·下編》沿襲通行本靈樞篇目順序,匯集明代馬蒔靈樞注證發微、唐代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明代張介賓類經三家靈樞注本,依次纂集於相應經文之下。眾多注本中選取最具特色的三家,將其編次成書,集三家之學,補一家...
五泄是對泄瀉類型的分型,古籍中關於泄瀉分型主要見於《黃帝內經》與《難經》,其中“《難經》五泄”為胃泄,脾泄,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是從臟腑角度對泄瀉進行總結與概括,而“《黃帝內經》五泄”又稱“《太素》五泄”為溏泄...
楊上善 ,隋代、初唐時人,享年93歲。正史無傳,官至太子文學,編有《黃帝內經太素》三十卷。此書保存了早期的《素問》風貌,得到現代學者的重視,是研究《黃帝內經》的重要參考書。人物生平 林億《素問補註》序云:“及隋楊上善,纂...
浮腫者治其經是《內經》取穴法則之一,意指治療面部浮腫等症可取有關經脈五輸中的經穴。《素問·咳論篇》:“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黃帝內經太素...
王冰重新編次注釋《素問》,訂為24卷,增補了以五運六氣為主要內容的七篇大論,於唐·寶應元年(762年)撰成《次注黃帝素問》。北宋林億等人在王冰次注本的基礎上,據全元起《素問訓解》和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等傳本進行校正,...
太陰厥逆:《黃帝內經太素》經脈厥作“足太陰脈厥逆”。下面的少陰、厥陰、太陽、少陽、陽明也均加足字。治主病者:取受病的經脈的腧穴治療。機關不利:指關節活動不靈便。譯文 黃帝問:厥病有寒有熱,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
合治內府是《內經》取穴原則之一。指足三陽經上的六腑合穴主治六腑病。因足三陽經的支脈由此進入六腑。《靈樞·邪氣藏府病》:“此陽脈之別入於內,屬於府者也……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黃帝內經太素》卷十一楊上善註:“此言...
“未病之病”一詞,見於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及唐·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等古典醫籍中。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一·診候》:“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又曰:上醫聽聲,中醫察色,下醫診脈。又曰:...
手少陰之別 ,即手少陰絡脈,十五絡脈之一,出自《靈樞·經脈》。《靈樞·經脈》:“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半字應據《黃帝內經太素》卷九刪),別而上行,循經入於心中,系舌本,屬目系。”該絡脈從腕上1寸的通里...
蕭延平 蕭延平(1860—1933)字北承,黃陂武湖高車畈人。清舉人,曾任應城石膏局總辦、國會參議院議員。1923年任武昌醫學館館長,校勘印行唐代抄本《黃帝內經太素》。著作有《心學平議》。
[2]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755,679,582 [3]馬蒔.靈樞注證發微[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404 [4]張介賓.類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781 [5]馬蒔.素問注證發微[M].北京:...
接經取穴是取穴法之一。又稱同名經取穴。十二經脈中,手足同名經脈上下相連線。根據這種關係,對某一經脈的病變可選取與其相連線的手經或足經上的穴位來進行治療。《黃帝內經太素》:“以其上下相接,故手太陰、陽明之有病,宜療足...
七損八益,出自《黃帝內經》中的《陰陽應象大論篇》,其中提到的’七損八益‘後世有諸多學派學說。基本介紹 《黃帝內經》中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到的’七損八益‘由於未有明確解釋,導致後世有諸多猜測。比較有名的有陰陽綱紀說、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