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冰

黃巧冰

黃巧冰,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教授。黃巧冰是病理生理學的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休克微循環和血管通透性變化機制。曾在1995-1997和2002-2003年兩次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工作,按期回國。近五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軍隊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衰老機理與老年疾病的防治的基礎研究課題”子課題、國家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項目等課題的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863”項目協助課題的研究。獲經費資助100餘萬元。在本職任職期間在國內外發表論文40餘篇,參與編寫專著2部,參與研究的項目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巧冰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3.02
  • 信仰:中國共產黨
概述,經歷,

概述

黃巧冰,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黃巧冰是病理生理學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休克微循環和血管通透性變化機制。曾在1995-1997和2002-2003年兩次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工作,按期回國。近五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軍隊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衰老機理與老年疾病的防治的基礎研究課題”子課題、國家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項目等課題的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863”項目協助課題的研究。獲經費資助100餘萬元。在本職任職期間在國內外發表論文40餘篇,參與編寫專著2部,參與研究的項目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現為全軍微循環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理事,中國病生學會休克專業委員會和微循環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病理生理學會理事,美國微循環學會正式會員和國際休克聯盟會員。獲得軍隊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排名第二),院校級教學優秀一等獎1次,2001年被評為總後優秀教師。2002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育才獎“銀獎”。2003年起擔任第一軍醫大學基礎部副主任,主管基礎醫學教學和科研工作。2003年被評為教授,2004年成為博士生導師。2005年6月起任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
黃巧冰
一、 一般情況
姓名
黃巧冰
性別
民族
出生日期
1963.02
黨派
中共黨員
畢業院校
最高學歷
博士
最高學位
博士
所學專業
病理生理學
從事專業
病理生理學
專業領域
病理生理學、休克微循環研究
技術職稱
教授
工作單位
職務
黨委書記

經歷

二、學習經歷(大學以後)
1980年~1985年 第一軍醫大學,本科,獲醫學學士學位
1987年~1990年 第一軍醫大學,碩士研究生,獲醫學碩士學位
1994年~1997年 軍事醫學科學院,博士研究生,獲醫學博士學位
三、 工作經歷(大學畢業以後)
1985.08-1987.07 第三軍醫大學病理生理教研室 病理生理教研室助教
1990.08-1998.08 第一軍醫大學病理生理教研室 講師
1995.12-1997.05 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醫學院 助理研究員
1998.09-2004.08 第一軍醫大學病理生理教研室 副主任,副教授
2002.02-2003.05 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醫學院 高級訪問學者
2003.09-2005.05 第一軍醫大學基礎部(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主任
2004.08 至今 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病理生理教研室教授,副主任
2005.06 至今 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黨委書記
四、工作簡介
1. 教學:
A 講授課程: 病理生理學(本科及研究生課程)
B 研究生招生: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招生專業“病理生理學”,專業方向“休克、微循環), 已畢業碩士生9名,博士生2名,在讀碩士生5人,博士生2人。
2. 科研
A 研究方向 休克的病理生理變化,微循環功能調節及其在發病中的作用
B 課題(來源、名稱、年限、經費數、參加或者負責)
負責課題
(1)2005.10-2010.10 內源性保護機制對嚴重創傷血管反應性和通透性的調控,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分題子課題)2005CB522601
(2)2008.01-2010.12 ERM蛋白在晚期糖基化終產物致內皮細胞損傷中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資助號 30771028
(3)2000.10-2005.10 衰老肺肺泡—毛細血管膜屏障功能障礙的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分題子課題) G2000057004
(4)2001.01-2005.01 蛋白質異常修飾在心、腦血管病發生中的作用及機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項目 10717
(5)2001.01-2003.12 中性粒細胞介導的微血管通透性變化的細胞信號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30028008
(6)1999.01-2001 .12 燒傷休克微血管通透性變化的細胞內信號傳導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9870808
(7)1999.01-2001.12 燒傷休克微血管通透性變化的細胞內信號傳導機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980220
C 主要論文(全部作者、篇名、雜誌、年期頁),SCI論文標明係數
(1) Huang Q, Wu M, Meininger C, Kelly K, Yuan Y. Neutrophil-dependent augmentation of PAF-induced vasoconstriction and albumin flux in coronary arterioles. Am J Physiol. 1998 Oct; 275(4 Pt 2):H1138-47.
(2) Huang Q, Yuan Y. Interaction of PKC and NOS in signal transduction of microvascular hyperpermeability. Am J Physiol. 1997 Nov;273(5 Pt 2):H2442-51.
(3) Huang Q*, Xu W, Ustinova E, Wu M, Childs E, Hunter F, Yuan S.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dependent microvascular hyperpermeability in thermal injury. Shock. 2003 Oct;20(4):363-8.
(4) Guo XH, Huang QB*, Chen B, Wang SY, Li Q, Zhu YJ, Hou FF, Fu N, Brunk UT, Zhao M.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duce actin rearrangement and subsequent hyperpermeability of endothelial cells. APMIS 2006;114 (12):874-883.
(5) Huang Qiao-bing*, Song Li, Zhao Ke-Sen, Chen Bo, Huang Xu-Liang. Effects of lipopolysaccharide on Actin Reorganization and Actin Pools in Endothelial Cells. Chin J Traumatol. 2004, 7;(4):195-200.
(6) Chen Bo, Guo Xiao-hua, Wang Shu-yun, Huang Xu-lian, Huang Qiao-bing*.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contributes to cytoskeletal alte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by rat burn serum. J Firs Mil Med Univ. 2004; (24):5 481-484.
(7) Wu HM, Huang Q, Yuan Y, Granger HJ.VEGF induces NO-dependent hyperpermeability in coronary venules. Am J Physiol. 1996 Dec;271(6 Pt 2):H2735-9.
(8) Yuan Y, Huang Q, Wu HM. 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orylation: modulation of basal and agonist-stimulated venular permeability. Am J Physiol. 1997 Mar;272(3 Pt 2):H1437-43.
(9) Yuan Y, Meng FY, Huang Q, Hawker J, Wu HM.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paxillin/pp125FAK an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Am J Physiol. 1998 Jul;275(1 Pt 2):H84-93.
(10) Xianglan Liu,Wei Wu,Qiang Li,Xuliang Huang,Bo Chen, Jing Du, Keseng Zhao, Qiaobing Huang *. Effect of Sphingosine 1-Phosphate on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Responses in Endothelia and Venules after Scalding Injury。 Burns inrevision
4. 主編或參加編寫著作:本人作用(針對參加者)、主編名、書名、出版社、年
(1)《休克的細胞和分子基礎》 副主編,趙克森,金麗娟主編,科學出版社,2002.05
(2)《人體病理生理學》參編兩章,王迪潯、王建枝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
(3)《中華燒傷醫學》參編一節,楊宗城主編,
(4)“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vere Shock”,參編一章,趙克森主編,出版社Research Signpost,2009
(5)《病理生理學》參編一章,趙克森、金麗娟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年
(6)《病理生理學》參編一章,吳其夏主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2003年
(7)《病理生理學複習考試指導》副主編,金春華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
(8)《機能實驗學》參編,金春華主編,科學出版社,2006.03
(9)專業應試叢書《病理生理學考點》副主編,吳偉康主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4。
(10)《機能實驗學》,人民軍醫出版社,副主編,2000.04
5、社團任職
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微循環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休克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專業委員會微循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病理生理學會理事
美國微循環學會正式會員和國際休克聯盟會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