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黃岩紅糖外形色澤嫩黃而略帶青色,質地鬆軟,形似細沙,純淨無渣,甘甜味鮮,清香可口。
內在品質指標
黃岩紅糖
總糖分≥85%、乾燥失重≤4.5%、
鈣含量1.5-2克/千克、
鉀含量4-6克/千克、
鎂含量0.6-1克/千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黃巖區內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括蒼、雁盪兩山脈所綿亘,海拔1000米左右。地勢自西向東逐漸傾低,大致有1000米、500米、200米三個顯著高程的山地面。區境東南部為海積平原,海拔2-4米。
黃岩紅糖主產區在黃岩澄江兩岸及
鑒洋湖周邊,區域土壤主要有
潮土和
水稻土二類。耕作層深厚,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在3%以上,適宜黃岩糖蔗種植。
氣候特徵
黃巖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無霜期為259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537毫米,多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7天,乾旱期一般為40-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87.5小時。
歷史淵源
黃岩種植甘蔗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時期(1127年-1279年)。據南宋《嘉定赤城志》記載:“甘蔗,有竹蔗、荻蔗兩種,出黃岩亢山等處。”亢山即北洋鎮的康山。
黃岩加工紅糖的歷史,可追溯到民國之前。《民國黃巖縣志》也有記載:“甘蔗,俗稱糖梗……秋冬之際收其莖供食用,亦可榨汁煎煉製糖,稱為蔗糖。”黃岩紅糖堅持本地原生態種植,一直沿襲傳統工藝製作方法。
民國三十年(1941年),台州市第七農業推廣區(地區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設黃岩)從溫州平陽引進爪哇糖蔗,蔗莖粗,質硬,含糖量高,宜製糖;後陸續引進平陽竹、平陽果和福建糖梗等品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黃巖縣從平陽聘請技師傳授製糖技術,於頭陀橋一帶開始古法熬制紅糖。
20世紀70年代,黃岩發展海塗蔗田,種蔗面積增至近6000畝,年產紅糖近千噸,之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1979年,黃岩推廣蔗地合理間套種洋蔥、黃豆、青菜的耕作制度,改變了原來採用二熟制栽培甘蔗普遍存在的複種指數低、單位面積產量低、經濟效益低的“三低”狀況,獲得增產增收的效果。
1982年,黃巖區種植甘蔗3500畝,間套種面積達95%以上,平均畝產紅糖1100斤,比間套種前增產83%。實踐證明,蔗地合理間套種,不但不會影響甘蔗產量,而且還能促進甘蔗與間套種作物的雙豐收。
2015年末,黃巖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市局食品生產處及市食藥院開始調研、研究生產工藝,在無現成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征取浙江省局同意,制定《紅糖生產許可審查細則(試行)》,對黃巖區三家紅糖專業合作社進行全程幫扶指導,包括硬體改造、產品企業標準制定、產品試製以及樣品檢驗等。
2017年4月,黃岩雙楠紅糖專業合作社通過食品生產許可的現場考核,領取台州市首張紅糖食品生產許可證,這標誌著黃岩紅糖產業開始走上市場正規化之路。
2019年12月,黃巖區引導全區電商企業、重點電商店鋪、快遞企業等樹立農產品品牌意識,提升黃岩紅糖的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2019年,黃巖區重視古法紅糖傳統文化保護,組織基層調研,做好扶持與引導工作,在頭陀、澄江等地建設“糖文化體驗園”“現代科技示範基地建設”等多個項目。
生產情況
2016年,黃巖區甘蔗種植面積670公頃,產量7000餘噸。
2017年,黃巖區甘蔗種植面積0.5萬畝左右,黃岩紅糖產量達3000噸,黃岩紅糖作坊有200多家。
產品榮譽
2008年,黃岩紅糖(頭陀紅糖、澄江臨古紅糖)的傳統榨糖製作工藝,被列入黃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黃岩紅糖”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6-03-1956。
質量安全要求
黃岩紅糖產品質量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糖》9GB13104-2014)。
特定生產方式
1、田塊選擇及整理
選擇地勢平坦、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路渠通暢、排灌方便、土層肥厚的地區種植。播前翻耕,深度30-35厘米。品種中凡萌芽率差、分櫱性差、有效莖少,可用寬畦雙行植,畦寬2.5-2.6米;凡萌芽率好、分櫱性強、有效莖多,可用狹畦單行植,畦寬1.2-1.5米。
2、品種選擇及處理
宜選用310、粵糖54/474、新台糖16、新台糖22等產糖量高、品質好、宜梢頭留種的品種。11月上、中旬收穫時做好蔗種的選留與窯藏,選擇粗壯、蔗芽飽滿、無病蟲害的整莖或梢頭作種。用刀將蔗莖切成雙芽段,蔗種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2-5分鐘,晾乾下種,提高糖蔗出苗率。
3、適時播種
地膜覆蓋一般在2月中下旬為宜,雙膜覆蓋栽培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三膜覆蓋可採用冬植在10月中下旬下種。目前多採用條直播的辦法。每公頃播36000個種芽,約12000個種段,保持行距1.3-1.6米,每米8-9個芽種,要求種植溝深淺均勻,下種後覆土2-3厘米,平整畦面,用除草劑噴霧封草後地膜條蓋種植行。
4、出苗及培土
地膜覆蓋栽培出苗期要勤檢查,及時助苗破膜。大棚雙膜覆蓋栽培的到2月中下旬破膜。6月中旬-7月上旬進行大培土。7月中旬開始分期剝老葉、除小莖苗,每公頃留莖120000株左右。剝葉後及時進行濕培土,提高糖蔗抗倒能力。
5、肥水管理
一般肥力田塊需施純氮420千克/公頃、五氧化二磷與氧化鉀各281.25千克/公頃,不同肥力田塊酌量增減。遵循“有機無機相結合、氮磷鉀科學配比”的原則,在每公頃施商品有機肥15000千克或餅肥3000千克的基礎上,施高氮中磷鉀配方肥1800-2250千克/公頃,在下種、大培土、濕培土時分三次施入。肥料品種主要選用高濃度的三元複合肥和尿素。
下種後至大培土前要求蔗田壟溝通暢不積水,保持土壤濕潤,遇乾燥可灌跑馬水。大培土後一般每周灌淺水一次,後期應勤灌淺灌保持土壤持水量在80%左右。
6、病蟲害防治
糖蔗病蟲害主要有二化螟、蚜蟲、薊馬、梢腐病等,病蟲害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綜合採用物理、生物與化學防治措施。糖蔗生產基地設定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等物理、生物防治設施;化學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症農藥,在收穫前一個月禁用農藥。
7、適時收穫
11月上旬開始收蔗榨糖,應在出現嚴重霜凍(約-2℃)前及時收穫。收蔗時須剝除蔗葉,砍去嫩梢,削清根須及殘留泥土,綑紮後運至紅糖加工廠集中堆放待榨。鮮蔗莖在搬運堆放貯存過程中應避免機械損傷、混雜和污染。
8、黃岩紅糖加工技術
8.1原料的質量安全檢測
黃岩紅糖加工點必須配備農藥殘留速測儀器,在紅糖加工前要對所用原料按批次進行質量安全檢測,檢測到的不合格原料嚴禁進入下一道工序。
8.2工藝流程
黃岩紅糖採用電動機械榨汁與傳統鍋灶煎熬相結合的加工方法。鍋灶為傳統的“一”字型鐵鍋長灶,一般為9-11口,按口徑從大到小排列。加工工藝流程為:清洗→榨汁→過濾沉澱→上灶燒制→去雜→熬制→出鑊→做糖→成品紅糖。
8.3生產記錄要求
糖蔗種植、紅糖加工實行全過程記錄並建立檔案。記錄內容包括:種植品種、播種時間、田間管理、農藥、化肥等投入品使用時間、數量、方法及防治對象等。紅糖加工的生產日期、產量、等級、質量檢驗、入庫情況等。
專用標誌使用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黃岩紅糖保護地域範圍內的生產經營企業(者),向地理標誌證書持有者提出申請,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黃岩紅糖”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