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岩志

黃岩志

《黃岩志》是《黃岩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岩志
  • 作者:《黃岩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2年09月
  • ISBN:710103372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黃巖區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凝紙察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黃岩志
圖片
黃巖縣政區圖
黃岩市政區圖
黃巖區政區圖
黃岩城區圖
黃岩城區鳥瞰(2000年)
①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在黃岩考察時題詞
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為2000年汽摩展剪彩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為功勳獎獲得者黃岩籍著名航天測控專家陳芳允院士授勳危和棕台。
①省級經濟開發區
②民航航線
③黃岩機場
①柑橘果品市場
②黃岩國際大酒店大堂
③220KV變電所
①甬台溫高速公路黃岩段
②引水工程奈泵站
③永寧江大閘
①大環線
②華東汽摩市場
①橫街商住小區
②東浦路
③居民新村
④橘鄉大道
①政府大樓效果圖
②北門廣場
①城區夜景一角
②黃岩食品工業園區
①浙江模具廠
②華鯊摩托
③本州集團機車裝配流水線
①浙江繁榮實業公司產品
②“安吉爾”飲水機配置仔盼淚車間
③醫療器械自動化車間
④華東最大的輸液器生產基地-雙鴿集團
⑤先進的CAD/CAM技術
①黃岩罐頭集團橘罐加工車間
②出口罐頭
③永寧製藥廠製藥車間
④“綠情”牌飲品
①永高公司塑膠製品
②友好羊毛衫
③友好羊毛衫生產車間
①世界上果實最大、品質最優的楊梅—東魁楊梅
②國內最早人工嫁接的中華彌猴桃
③黃岩名牌蜜橘—本地早
黃岩蜜橘起源地紀念碑
①農業示範園
②“雙寶珠”葡萄
③豐收
①長潭水庫
②蘆村港碼頭一瞥
①大寺基林場
②今日農家
③大棚蔬菜種植
①省級文保單位孔廟
②省級重點中學-黃岩中學
③黃岩第一人民醫院
①首屆橫街社區文化周(1999年)
②國際傳統武術暨絕技大賽在黃岩舉行
③黃岩體育館
①高蹺
②滾龍
③寧溪二月二燈會
①黃岩獨特工藝-翻黃竹雕
②江口鎮下閘清代節孝坊
③省級文保單位-五洞橋
④省級文保單位-瑞岩寺塔
②七里浮橋
③省級文保單位-沙埠青瓷窯址
①靈石寺塔出土文物-千佛磚
②縣級文保單位-靈石寺塔
③省級文保單位-瑞隆感應塔
①九峰公園龍珠湖
②獲國際金獎的梅樁
③報春園一角
①蓮頭坪
②石人晚眺
③中國道教第二洞天委羽山大有宮
①留存至今國內最古老的造紙工藝(2000年)
②古民居戲曲木雕(2000年)
①橘林古橋
②古宅影壁(2000年)
③潮濟古街(2000年)
①五十年代的北門大街
②八十年代的縣前街
③九十年代的環城北路店犁婆
①黃岩亂彈劇照一《奇緣配》
②黃岩亂彈劇照二笑潤《雙陽公主》
③1987年靈石寺塔出土參軍戲磚雕(中國南方繼四川廣元之後的第二次重大發現)
陳叔亮書
任政書
黃岩石簡介
凡例
目錄
概述
第一篇大事記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二篇政 區
第一章建置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位置 面積
第三節區劃
第二章區鎮
第一節城關鎮
第二節路橋鎮
第三節寧溪區
第四節頭陀區
第五節澄江區
第六節院橋區
第七節路橋區
第八節新橋區
第九節金清區
第三章地名錄
第三篇自然環境
第一章地質 地貌
第一節地質
第二節山脈
第三節河流
第四節平原
第五節湖塘
第六節海島
第七節土壤
第二章氣候
第一節氣溫
第二節降水
第三節日照
第四節災害性天氣
第三章資源
第一節土地資源
第二節水資源
第三節生物資源
第四節礦物資源
第四章災情
第一節水災
第二節旱災
第三節雹災
第四節雪災
第四篇縣政機構
第一章權力機構
第一節基層選舉
第二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第四節人大常務委員會
第五節議案辦理
第二章民國以前政府
第一節縣衙
第二節縣公署 縣政府
第三節縣議會 縣參議會
第三章縣人民政府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基層政權
第四章人民政協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提案辦理
第五篇黨群組織
第一章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組織
第二節代表大會
第三節縣委工作機構
第四節統一戰線
第五節紀律檢查
第六節落實政策
第二章中國國民黨
第一節國民黨
第三章民眾團體及民主黨派
第一節工人組織
第二節農民組織
第三節青年組織
第四節婦女組織
第五節少年組織
第六節工商組織
第七節想棄墊文藝組織
第八節科技組織
第九節其他團體
第十節民主黨派
第六篇軍事司法
第一章駐軍
第一節古代駐軍
第二節民國駐軍
第三節人民解放軍
第四節縣人民武裝部
第五節防空
第二章民兵
第一節組織
第二節軍訓
第三節參戰仔炒甩請
第三章兵役
第一節徵兵制
第四章戰事
附錄一:黃邑淪陷記
附錄二:閩甌日軍竄擾記
第五章公安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社會治安
第三節戶籍管理
第四節消防
第六章檢察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刑事檢察
第三節經濟檢察
第四節法紀檢察
第五節監所檢察
第七章審判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刑事審判
第三節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五節申訴複查
第八章司法行政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法制宣傳
第三節調解組織
第四節公證律師
第七篇民政 建設
第一章民政工作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社會救濟
第三節福利院
第四節婚姻登記
第五節安置 優撫
第六節革命老根據地
第七節僑務
第八節信訪
第二章移民
第一節機場移民
第二節水庫移民
第三節支邊
第三章城鄉建設
第一節城關鎮建設
第二節路橋鎮建設
第三節集鎮建設
第四節建築業
第五節土地管理
第六節房地產
第七節飲水
第八節農村能源
第四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環境衛生
第二節環保工作
第三節主要污染源
第八篇柑橘水果
第一章柑橘品種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主栽品種
第三節品種改良
第二章柑橘貿易
第一節運銷
第二節價格
第三節包裝貯藏
第三章柑橘加工業
第一節加工企業
第二節加工品類
第三節產品銷售
第四章柑橘生產單位
第一節柑橘場
第二節高產社隊
第三節優質單位
第五章其他主栽水果
第一節枇杷
第二節楊梅
第三節獼猴桃
第四節梨
第五節桃
第六節梅
第九篇農業
第一章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土地改革
第二節農業合作化
第三節人民公社
第五節專業戶
第二章糧食生產
第一節耕作制度
第二節糧食產量
第三節水稻病蟲害
第三章農機 農技
第一節農具
第二節農機
第三節農技機構
第四節技術推廣
第四章林業
第一節資源
第二節造林
第三節採伐
第四節林業區劃
第五節古樹名木
第六節林場
第五章水產業
第一節資源
第二節海洋捕撈
第三節養殖
第四節水產品
第六章飼養業
第一節家畜
第二節家禽
第三節蜜蜂
第七章土特產
第一節荸薺
第二節草類
第三節油菜
第四節棉花
第五節甘蔗
第六節茶葉
第七節蠶桑
第八節西瓜
第九節橘花蜜
第十節蔬菜
第十一節其他作物
第八章農業區劃
第一節資源調查
第二節區劃套用
第十篇水 利
第一章水庫
第一節長潭水庫
第二節中型水庫
第二章閘壩
第一節水閘
第二節壩埭
第三章塘堤
第一節海塘
第二節江堤
第四章灌溉
第一節機灌
第二節電灌
第三節噴滴灌
第五章管理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經費
第十一篇工 業
第一章綜述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結構
第二章電力
第一節火力發電
第二節水力發電
第三節供電
第四節用電
第三章機械 化工
第一節機電
第二節模具
第三節鉛鋅礦
第四節化工
第四章食品 輕紡
第一節罐頭 飲料
第二節釀造
第三節製糖
第四節棉織
第五節服裝
第六節造紙
第七節塑膠製品
第五章鹽業
第一節鹽場
第二節製法
第三節產銷
第六章鄉鎮企業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行業
第七章手工藝品
第一節青瓷
第二節雕刻
第三節編織
第四節織染 繡衣
第五節工藝禮品
第六節其他
第十二篇交通 郵電
第一章陸路
第一節鄉道
第二節公路
第三節養護
第四節橋樑 隧道
第五節汽車運輸
第六節安全管理
第二章水路
第一節航道
第二節港口 碼頭
第三節運輸
第三章民航
第一節機場
第二節管理
第四章郵政
第一節郵驛
第二節機構業務
第三節郵路
第四節報刊發行
第五章電信
第一節電報
第二節電話
第十三篇商 業
第一章集市貿易
第一節集市
第二節專業市場
第二章商品經營
第一節私營工商業
第二節供銷合作社
第三節國營商業
第四節物資
第五節收購
第六節供應
第三章糧油購銷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收購
第三節供應
第四節儲存
第五節調運
第六節加工
第七節飼料
第四章對外貿易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出口商品
第三節經營方式
第十四篇工商 財經
第一節市場管理
第二節企業登記管理
第三節個體工商業管理
第四節經濟契約管理
第五節商標廣告管理
第六節計量管理
第二章物價
第一節市場價格
第二節物資價格
第三節管理
第三章財政
第一節管理體制
第二節預算收入
第三節預算支出
第四節審計
第四章稅務
第一節工商稅
第二節農業稅
第三節契稅
第四節鹽稅
第五章金融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貨幣
第三節信貸
第四節公債 國庫券 儲蓄
第五節保險
第十五篇文 化
第一章文化事業
第一節文化館(站)
第二節圖書館
第三節書店
第四節電影放映
第五節劇團 曲藝隊
第六節影劇院
第七節博物館
第二章文學藝術
第一節文學
第二節戲曲
第三節黃岩亂彈
第四節音樂
第五節書法 美術 攝影
第六節盆景
第七節民間文藝活動
第三章新聞
第一節報刊
第二節報導隊伍
第三節廣播
第四節電視
第四章風景名勝
第一節九峰公園
第二節松岩山
第三節城區名勝
第四節江北名勝
第五節西部名勝
第六節院橋名勝
第七節南部名勝
第五章文獻
第一節檔案
第二節史志書目
第三節主要著作
第十六篇教育科技
第一章學校
第一節縣學
第二節幼稚園
第三節國小
第四節中學
第五節專業(職業)學校
第二章教學
第一節學制
第二節課程
第三節智育
第四節德育
第五節學校管理
第六節教職工
第七節經費
第三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農民教育
第二節職工教育
第三節電大教育
第四節高等自學考試
第四章科學技術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隊伍
第三節成果
第四節科普工作
第十七篇衛生體育
第一章防疫保健
第一節預防接種
第二節急性傳染病
第三節血吸蟲病
第四節其他地方病
第五節公共衛生
第六節愛國衛生
第七節婦幼保健
第二章醫療
第一節中醫
第二節西醫
第三節中西醫結合
第三章衛生管理
第一節人員 設備
第二節縣級衛生單位
第三節基層衛生單位
第四節藥政
第五節事業費
第四章體育事業
第一節學校體育
第二節民眾體育
第三節設施
第五章體育競賽
第一節縣運動會
第二節競賽成績
第十八篇社 會
第一章人口
第一節變遷
第二節姓氏
第三節人口普查
第四節結構
第二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制度
第二節節育技術
第三章宗族 家庭
第一節宗族
第二節家庭
第四章人民生活
第一節農民收支
第二節公職人員收支
第三節就業
第四節福利
第五節服飾
第六節住宅
第七節器具
第八節飲食
第九節風味食品
第五章習俗
第一節婚嫁
第二節壽慶 喪葬
第三節歲時習俗
第四節法定節日
第五節社會風俗
第六節陋俗
第七節迷信活動
第六章方言
第一節辭彙
第二節稱謂
第三節諺語
第四節歇後語
第七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
第二節道教
第三節基督教
第四節天主教
第十九篇人 物
左緯
謝伋
林鼐
趙師淵
王居安
杜范
謝希孟
嚴蕊
陳衍
車若水
牟大昌
杜滸
王所
黃超然
趙與(票)
陶復初 陳立善
潘伯修
方國璋
陶宗媛
劉仁本
方國珍
方明謙
釋慧明
徐宗實
釋宗泐
陶宗儀
馮(漥)
徐新
章陬
李匡
彭止
黃孔昭
王弼
管藍
王啟
何贊
曾銑
王(火廣)
黃綰
符驗
蔡德懋
蔡榮名
盧明諏
吳執御
王居敬
柯夏卿
羅江泰
羅鳳山
蔡濤
方絜
張玉衡
李誠
釋道正
鄭宗凱
羅寶書
屠敖三
徐大度
黃方慶
釋敏曦
應萬德
王棻
王彥威(附:王亮)
吳雷
柯冠時
王卓
王詠霓
楊晨
王舟瑤
朱葆三
潘小梅
屈蕙纕
釋諦閒
葉勉秀
戴元譜
劉文玠
張連勝
王天祥
湯祝三
王皞南
陳安寶
王禹九
喻長霖
林迪
陳夔典
林泗齋
鄭仙球
方策
吳麟法
金家泰
李文益
徐樂堯
章育
林蔚
周子序
朱文劭
鄭滔
柯璜
周炳琳
伍止淵
王璡
林盧雲
戴大夫
郟道生
劉百閔
柯友三
洪陸東
陳弼臣
蔣宗瀚
章益堅
陳榮楫
任起莘
張方域
劉治雄
於毓文
陳子成
鄭企因
王天眷
附錄一:《中國人名大辭典》中的黃岩人
附錄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手冊》中的黃岩人
附錄三:《浙江在台人物錄》中的黃岩人
第二十篇叢 錄
一、文選
二、詩詞選
三、對聯選
四、石刻選
五、宗譜選
六、故事選
七、歌謠選
八、異聞軼事選
第二十一篇續修篇(1989~2000年)
第一章大事記
第一節十二年大事
第二節黃岩之最
第二章政區
第一節地理狀況
第二節沿革區劃
第三節氣候資源
第四節人民生活
第五節領導幹部
第三章經濟
第一節綜述
第二節工業
第三節農業
第四節水果業
第四章建設
第一節交通
第二節城建
第三節水利
第五章市場
第一節外貿
第二節市場
第六章文化
第一節教育 文化
第二節衛生 體育
第三節科技
第七章公安
第一節機構改革
第二節社會治安
第八章檢察 審判
第一節刑事檢察
第二節經濟檢察
第三節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五節行政審判
第九章鄉鎮
第一節城關鎮
第二節寧溪鎮
第三節富山鄉
第四節上鄭鄉
第五節上垟鄉
第六節嶼頭鄉
第七節平田鄉
第八節茅畲鄉
第九節北洋鎮
第十節頭陀鎮
第十一節澄江鎮
第十二節新前鎮
第十三節江口鎮
第十四節院橋鎮
第十五節沙埠鎮
第十六節高橋鄉
第十章旅遊
第一節九峰公園 方山
第二節硃砂堆
第三節松岩山
第四節劃岩山
第五節院橋山水古剎
第六節南正項
第十一章人物
羅宗洛
陳芳允
柯俊
黃志鏜
吳全德
柯偉
池志強
方秦漢
楊阿如
第二十二篇補遺篇
一、建置補遺
(一)徐偃王城
(二)東甌王國
(三)黃巖縣名
(四)黃岩州
(五)黃(岩)太(平)分縣
二、經濟補遺
(一)北宋時期水利和鹽業
(二)梅林與四大水果
(三)工藝品參賽記
(四)麻帽業
(五)殿前絹與茅畲絹
(六)稀有的農佃制
三、戰事補遺
(一)五斗米道
(二)“三李”平叛
(三)方臘起義軍陷黃岩
(四)宋末抗元
(五)下樑鄉兵
(六)清兵收復黃岩之戰
(七)抗戰風雲
四、客籍人物補遺
(一)鑒真東渡與日僧來黃
(二)新羅坊
(三)五代、南宋的外來人口
(四)公主、皇后、奸臣與黃岩橘
(五)李清照“走黃岩”與謝氏父子
(六)湯和拆城
(七)僅飲黃民一口水
(八)三江口太平亭
後記
《黃岩志》編纂人員
著作權頁
③黃岩體育館
①高蹺
②滾龍
③寧溪二月二燈會
①黃岩獨特工藝-翻黃竹雕
②江口鎮下閘清代節孝坊
③省級文保單位-五洞橋
④省級文保單位-瑞岩寺塔
②七里浮橋
③省級文保單位-沙埠青瓷窯址
①靈石寺塔出土文物-千佛磚
②縣級文保單位-靈石寺塔
③省級文保單位-瑞隆感應塔
①九峰公園龍珠湖
②獲國際金獎的梅樁
③報春園一角
①蓮頭坪
②石人晚眺
③中國道教第二洞天委羽山大有宮
①留存至今國內最古老的造紙工藝(2000年)
②古民居戲曲木雕(2000年)
①橘林古橋
②古宅影壁(2000年)
③潮濟古街(2000年)
①五十年代的北門大街
②八十年代的縣前街
③九十年代的環城北路
①黃岩亂彈劇照一《奇緣配》
②黃岩亂彈劇照二《雙陽公主》
③1987年靈石寺塔出土參軍戲磚雕(中國南方繼四川廣元之後的第二次重大發現)
陳叔亮書
任政書
黃岩石簡介
凡例
目錄
概述
第一篇大事記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二篇政 區
第一章建置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位置 面積
第三節區劃
第二章區鎮
第一節城關鎮
第二節路橋鎮
第三節寧溪區
第四節頭陀區
第五節澄江區
第六節院橋區
第七節路橋區
第八節新橋區
第九節金清區
第三章地名錄
第三篇自然環境
第一章地質 地貌
第一節地質
第二節山脈
第三節河流
第四節平原
第五節湖塘
第六節海島
第七節土壤
第二章氣候
第一節氣溫
第二節降水
第三節日照
第四節災害性天氣
第三章資源
第一節土地資源
第二節水資源
第三節生物資源
第四節礦物資源
第四章災情
第一節水災
第二節旱災
第三節雹災
第四節雪災
第四篇縣政機構
第一章權力機構
第一節基層選舉
第二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第四節人大常務委員會
第五節議案辦理
第二章民國以前政府
第一節縣衙
第二節縣公署 縣政府
第三節縣議會 縣參議會
第三章縣人民政府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基層政權
第四章人民政協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提案辦理
第五篇黨群組織
第一章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組織
第二節代表大會
第三節縣委工作機構
第四節統一戰線
第五節紀律檢查
第六節落實政策
第二章中國國民黨
第一節國民黨
第三章民眾團體及民主黨派
第一節工人組織
第二節農民組織
第三節青年組織
第四節婦女組織
第五節少年組織
第六節工商組織
第七節文藝組織
第八節科技組織
第九節其他團體
第十節民主黨派
第六篇軍事司法
第一章駐軍
第一節古代駐軍
第二節民國駐軍
第三節人民解放軍
第四節縣人民武裝部
第五節防空
第二章民兵
第一節組織
第二節軍訓
第三節參戰
第三章兵役
第一節徵兵制
第四章戰事
附錄一:黃邑淪陷記
附錄二:閩甌日軍竄擾記
第五章公安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社會治安
第三節戶籍管理
第四節消防
第六章檢察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刑事檢察
第三節經濟檢察
第四節法紀檢察
第五節監所檢察
第七章審判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刑事審判
第三節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五節申訴複查
第八章司法行政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法制宣傳
第三節調解組織
第四節公證律師
第七篇民政 建設
第一章民政工作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社會救濟
第三節福利院
第四節婚姻登記
第五節安置 優撫
第六節革命老根據地
第七節僑務
第八節信訪
第二章移民
第一節機場移民
第二節水庫移民
第三節支邊
第三章城鄉建設
第一節城關鎮建設
第二節路橋鎮建設
第三節集鎮建設
第四節建築業
第五節土地管理
第六節房地產
第七節飲水
第八節農村能源
第四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環境衛生
第二節環保工作
第三節主要污染源
第八篇柑橘水果
第一章柑橘品種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主栽品種
第三節品種改良
第二章柑橘貿易
第一節運銷
第二節價格
第三節包裝貯藏
第三章柑橘加工業
第一節加工企業
第二節加工品類
第三節產品銷售
第四章柑橘生產單位
第一節柑橘場
第二節高產社隊
第三節優質單位
第五章其他主栽水果
第一節枇杷
第二節楊梅
第三節獼猴桃
第四節梨
第五節桃
第六節梅
第九篇農業
第一章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土地改革
第二節農業合作化
第三節人民公社
第五節專業戶
第二章糧食生產
第一節耕作制度
第二節糧食產量
第三節水稻病蟲害
第三章農機 農技
第一節農具
第二節農機
第三節農技機構
第四節技術推廣
第四章林業
第一節資源
第二節造林
第三節採伐
第四節林業區劃
第五節古樹名木
第六節林場
第五章水產業
第一節資源
第二節海洋捕撈
第三節養殖
第四節水產品
第六章飼養業
第一節家畜
第二節家禽
第三節蜜蜂
第七章土特產
第一節荸薺
第二節草類
第三節油菜
第四節棉花
第五節甘蔗
第六節茶葉
第七節蠶桑
第八節西瓜
第九節橘花蜜
第十節蔬菜
第十一節其他作物
第八章農業區劃
第一節資源調查
第二節區劃套用
第十篇水 利
第一章水庫
第一節長潭水庫
第二節中型水庫
第二章閘壩
第一節水閘
第二節壩埭
第三章塘堤
第一節海塘
第二節江堤
第四章灌溉
第一節機灌
第二節電灌
第三節噴滴灌
第五章管理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經費
第十一篇工 業
第一章綜述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結構
第二章電力
第一節火力發電
第二節水力發電
第三節供電
第四節用電
第三章機械 化工
第一節機電
第二節模具
第三節鉛鋅礦
第四節化工
第四章食品 輕紡
第一節罐頭 飲料
第二節釀造
第三節製糖
第四節棉織
第五節服裝
第六節造紙
第七節塑膠製品
第五章鹽業
第一節鹽場
第二節製法
第三節產銷
第六章鄉鎮企業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行業
第七章手工藝品
第一節青瓷
第二節雕刻
第三節編織
第四節織染 繡衣
第五節工藝禮品
第六節其他
第十二篇交通 郵電
第一章陸路
第一節鄉道
第二節公路
第三節養護
第四節橋樑 隧道
第五節汽車運輸
第六節安全管理
第二章水路
第一節航道
第二節港口 碼頭
第三節運輸
第三章民航
第一節機場
第二節管理
第四章郵政
第一節郵驛
第二節機構業務
第三節郵路
第四節報刊發行
第五章電信
第一節電報
第二節電話
第十三篇商 業
第一章集市貿易
第一節集市
第二節專業市場
第二章商品經營
第一節私營工商業
第二節供銷合作社
第三節國營商業
第四節物資
第五節收購
第六節供應
第三章糧油購銷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收購
第三節供應
第四節儲存
第五節調運
第六節加工
第七節飼料
第四章對外貿易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出口商品
第三節經營方式
第十四篇工商 財經
第一節市場管理
第二節企業登記管理
第三節個體工商業管理
第四節經濟契約管理
第五節商標廣告管理
第六節計量管理
第二章物價
第一節市場價格
第二節物資價格
第三節管理
第三章財政
第一節管理體制
第二節預算收入
第三節預算支出
第四節審計
第四章稅務
第一節工商稅
第二節農業稅
第三節契稅
第四節鹽稅
第五章金融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貨幣
第三節信貸
第四節公債 國庫券 儲蓄
第五節保險
第十五篇文 化
第一章文化事業
第一節文化館(站)
第二節圖書館
第三節書店
第四節電影放映
第五節劇團 曲藝隊
第六節影劇院
第七節博物館
第二章文學藝術
第一節文學
第二節戲曲
第三節黃岩亂彈
第四節音樂
第五節書法 美術 攝影
第六節盆景
第七節民間文藝活動
第三章新聞
第一節報刊
第二節報導隊伍
第三節廣播
第四節電視
第四章風景名勝
第一節九峰公園
第二節松岩山
第三節城區名勝
第四節江北名勝
第五節西部名勝
第六節院橋名勝
第七節南部名勝
第五章文獻
第一節檔案
第二節史志書目
第三節主要著作
第十六篇教育科技
第一章學校
第一節縣學
第二節幼稚園
第三節國小
第四節中學
第五節專業(職業)學校
第二章教學
第一節學制
第二節課程
第三節智育
第四節德育
第五節學校管理
第六節教職工
第七節經費
第三章成人教育
第一節農民教育
第二節職工教育
第三節電大教育
第四節高等自學考試
第四章科學技術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隊伍
第三節成果
第四節科普工作
第十七篇衛生體育
第一章防疫保健
第一節預防接種
第二節急性傳染病
第三節血吸蟲病
第四節其他地方病
第五節公共衛生
第六節愛國衛生
第七節婦幼保健
第二章醫療
第一節中醫
第二節西醫
第三節中西醫結合
第三章衛生管理
第一節人員 設備
第二節縣級衛生單位
第三節基層衛生單位
第四節藥政
第五節事業費
第四章體育事業
第一節學校體育
第二節民眾體育
第三節設施
第五章體育競賽
第一節縣運動會
第二節競賽成績
第十八篇社 會
第一章人口
第一節變遷
第二節姓氏
第三節人口普查
第四節結構
第二章計畫生育
第一節制度
第二節節育技術
第三章宗族 家庭
第一節宗族
第二節家庭
第四章人民生活
第一節農民收支
第二節公職人員收支
第三節就業
第四節福利
第五節服飾
第六節住宅
第七節器具
第八節飲食
第九節風味食品
第五章習俗
第一節婚嫁
第二節壽慶 喪葬
第三節歲時習俗
第四節法定節日
第五節社會風俗
第六節陋俗
第七節迷信活動
第六章方言
第一節辭彙
第二節稱謂
第三節諺語
第四節歇後語
第七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
第二節道教
第三節基督教
第四節天主教
第十九篇人 物
左緯
謝伋
林鼐
趙師淵
王居安
杜范
謝希孟
嚴蕊
陳衍
車若水
牟大昌
杜滸
王所
黃超然
趙與(票)
陶復初 陳立善
潘伯修
方國璋
陶宗媛
劉仁本
方國珍
方明謙
釋慧明
徐宗實
釋宗泐
陶宗儀
馮(漥)
徐新
章陬
李匡
彭止
黃孔昭
王弼
管藍
王啟
何贊
曾銑
王(火廣)
黃綰
符驗
蔡德懋
蔡榮名
盧明諏
吳執御
王居敬
柯夏卿
羅江泰
羅鳳山
蔡濤
方絜
張玉衡
李誠
釋道正
鄭宗凱
羅寶書
屠敖三
徐大度
黃方慶
釋敏曦
應萬德
王棻
王彥威(附:王亮)
吳雷
柯冠時
王卓
王詠霓
楊晨
王舟瑤
朱葆三
潘小梅
屈蕙纕
釋諦閒
葉勉秀
戴元譜
劉文玠
張連勝
王天祥
湯祝三
王皞南
陳安寶
王禹九
喻長霖
林迪
陳夔典
林泗齋
鄭仙球
方策
吳麟法
金家泰
李文益
徐樂堯
章育
林蔚
周子序
朱文劭
鄭滔
柯璜
周炳琳
伍止淵
王璡
林盧雲
戴大夫
郟道生
劉百閔
柯友三
洪陸東
陳弼臣
蔣宗瀚
章益堅
陳榮楫
任起莘
張方域
劉治雄
於毓文
陳子成
鄭企因
王天眷
附錄一:《中國人名大辭典》中的黃岩人
附錄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手冊》中的黃岩人
附錄三:《浙江在台人物錄》中的黃岩人
第二十篇叢 錄
一、文選
二、詩詞選
三、對聯選
四、石刻選
五、宗譜選
六、故事選
七、歌謠選
八、異聞軼事選
第二十一篇續修篇(1989~2000年)
第一章大事記
第一節十二年大事
第二節黃岩之最
第二章政區
第一節地理狀況
第二節沿革區劃
第三節氣候資源
第四節人民生活
第五節領導幹部
第三章經濟
第一節綜述
第二節工業
第三節農業
第四節水果業
第四章建設
第一節交通
第二節城建
第三節水利
第五章市場
第一節外貿
第二節市場
第六章文化
第一節教育 文化
第二節衛生 體育
第三節科技
第七章公安
第一節機構改革
第二節社會治安
第八章檢察 審判
第一節刑事檢察
第二節經濟檢察
第三節刑事審判
第四節經濟審判
第五節行政審判
第九章鄉鎮
第一節城關鎮
第二節寧溪鎮
第三節富山鄉
第四節上鄭鄉
第五節上垟鄉
第六節嶼頭鄉
第七節平田鄉
第八節茅畲鄉
第九節北洋鎮
第十節頭陀鎮
第十一節澄江鎮
第十二節新前鎮
第十三節江口鎮
第十四節院橋鎮
第十五節沙埠鎮
第十六節高橋鄉
第十章旅遊
第一節九峰公園 方山
第二節硃砂堆
第三節松岩山
第四節劃岩山
第五節院橋山水古剎
第六節南正項
第十一章人物
羅宗洛
陳芳允
柯俊
黃志鏜
吳全德
柯偉
池志強
方秦漢
楊阿如
第二十二篇補遺篇
一、建置補遺
(一)徐偃王城
(二)東甌王國
(三)黃巖縣名
(四)黃岩州
(五)黃(岩)太(平)分縣
二、經濟補遺
(一)北宋時期水利和鹽業
(二)梅林與四大水果
(三)工藝品參賽記
(四)麻帽業
(五)殿前絹與茅畲絹
(六)稀有的農佃制
三、戰事補遺
(一)五斗米道
(二)“三李”平叛
(三)方臘起義軍陷黃岩
(四)宋末抗元
(五)下樑鄉兵
(六)清兵收復黃岩之戰
(七)抗戰風雲
四、客籍人物補遺
(一)鑒真東渡與日僧來黃
(二)新羅坊
(三)五代、南宋的外來人口
(四)公主、皇后、奸臣與黃岩橘
(五)李清照“走黃岩”與謝氏父子
(六)湯和拆城
(七)僅飲黃民一口水
(八)三江口太平亭
後記
《黃岩志》編纂人員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