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寺坐落在乳山市東北方向40華里處的群山之中,遠離村鎮,四面環山如蓮花狀,有兩處山泉常年不竭,可供道場生活飲用。山巒土地1050畝,土地肥沃,可生長各種樹木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壽聖禪院
- 地理位置:山東省乳山市
- 著名景點:"仙人腳"
寺院簡介,黃山寺歷史,寺院故事,
寺院簡介
山東省乳山市,屬威海市轄區,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南瀕黃海,具海洋氣候,年平均溫度12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威海市2006年榮獲聯合國“最適合人類居住城市”榮譽。黃山寺坐落在乳山市東北方向40華里處的群山之中,遠離村鎮,四面環山如蓮花狀,有兩處山泉常年不竭,可供道場生活飲用。山巒土地1050畝,土地肥沃,可生長各種樹木植物。
黃山寺又稱“壽聖禪院”,始建於唐初,現存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古碑,上刻“敕賜壽聖黃山院之碑”。後改為山東省乳山蠶種場,最後一處大殿1973年方被拆毀。
黃山寺位於乳山市區東北方向的黃山北麓,海拔352米,因山體多為黃土,故名黃山。
黃山諸脈,從主峰處向北左右合圍,呈C型排列,黃壘河從缺口外繞流而過。黃山山峪呈葫蘆狀,腹大深邃,山幽林密,恰似一處世外桃園。群山環繞的中間地帶,相對平整開闊,黃山寺就坐落於此。
黃山諸峰,唯有黃山寺西面的山上有幾處裸岩,鑲嵌在土質山體上尤為醒目。有一塊岩石上有一個大腳印,人稱"仙人腳"。"腳後跟"處很深,常年存水。南面另有一塊巨石,四圍都是土,孤立地臥在那裡,人們說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就叫"星兒石"。星兒石東南山腰上有多處洞穴,住過狼的叫"狼洞",住過虎的叫"虎洞"。黃山寺北山腳,有條山洞直通山的背面。
黃山寺歷史
天下名山寺占多,黃山也不例外。民國《牟平縣誌》記載:"黃山……以後麓有壽聖黃山院著名。"當年佛家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建廟立剎,取名壽聖院。壽聖院始建於唐代初期,興盛於宋代。
歷朝寺僧在黃山寺誦經習武,虔誠拜佛,香火不衰。當年,壽聖院曾盛極一時,寺內大殿、後殿雄偉壯觀,主體建築群共有房一百二十多間,七十二個門戶。殿前有精巧的鐘鼓樓和古樸的三門樓,門楣上鑲嵌著"老崇林"三個石刻大字;殿後有造型優美的東西廊房、客房和書房等;左右是圍牆、花徑、甬道,大殿東的二過道上,掛有金字木匾,上書"故黃山"。
寺前優雅的戲樓和頗具匠心的屏風、枯腐銀杏樹傍新生的高大槐樹、古塔上的老松、土砌戲樓上的麗榆、枝繁葉茂的馬尾松以及排排被藤蘿纏繞的小葉朴等美景,為寺院增添了濃厚的色彩和迷人的風韻。每年古歷三月十五、十六、十七日,這裡都有盛大的廟會。
1046年地震,岠嵎山群峰多處坍倒,黃山山體雖然破壞不大,黃山寺卻受損嚴重。1068年,神宗皇帝敕賜重修黃山寺,"敕賜壽聖黃山院之碑"現保存完好。後經明代又一次重修,香火連延千年。
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軍的飛機向黃山寺投過3枚重型炸彈,一枚落在大殿後院的井裡爆炸,一枚落在寺正南戲台前掀起滿天泥土,一枚落在大殿東南,把大殿的飛檐炸塌。1942年,黃山寺改建成蠶種場。
1973年,為了取用建築材料,大殿被拆。現存一口古井,在原大殿的後面,遭過日本侵略者轟炸,現經測量其深60米,據說以前更深。黃山寺當年廟產不少,化緣到的財富很多。傳說有一次,方丈命弟子把地窖里水漫過的財寶搬到院子裡晾曬一下,當天上午搬出9缸金銀珠寶,到下午竟全部不翼而飛。
寺院故事
據說以前寺的四周古樹參天、奇花異草遍地。大殿後院原有一株四五人才能合抱的水杉樹。上世紀70年代被砍伐後,它根系又發出6棵,現在每棵的樹幹都是合抱粗。大殿前有一棵拐棗樹,粗不過抱,但樹齡卻在200年以上,是黃山寺現存最古老的一棵樹。
黃山多柞樹,是理想的柞蠶飼養地。1942年,由膠東蠶絲改良總場接管黃山寺後,創建了黃山寺蠶場,蠶場以繁育柞蠶良種為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蠶場一度出現過鼎盛時期,其培育的新品種柞蠶及養蠶技術曾在膠東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