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公

黃山公

黃槐,百姓尊稱之黃山公,黃山聖公、黃山相公。是壽寧縣境內第二位進士、北宋徽州知州。他一生實踐“民本”理念,為救民,他開倉放糧賑災。棄官歸隱故里,他又為鄉民施藥治病,設館辦學。 八百多年來,黃槐為民請命,積德行善,扶正祛邪的精神被社會普遍認同,被後人尊奉為“黃山公”,其廟宇遍布閩東北、浙西南,信眾達2000多萬。 黃槐從人變為神,信仰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黃槐“黃山公文化”更是壽寧縣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基本介紹

  • 本名:黃槐
  • 別名:黃山公,黃山聖公、黃山相公
  • 所處時代:北宋
  • 宗教:道教閭山派
黃山公簡介,黃山公文化,

黃山公簡介

民眾眼中的“解糧官”
站在壽寧縣清源鄉西北部韶托村的黃槐湖畔,清風徐徐,鳥語花香。眼前,高山上一湖碧水,在透亮的陽光下微波粼粼,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黃槐湖的古往今來。
讓人疑惑的是,黃槐的老家居然被淹沒在黃槐湖裡。據當地村民介紹,在上世紀中期,當地因農業的需要,在韶托村修建壽寧縣第一座灌溉水庫,便將原先的村莊整體搬遷到附近的高處,原來的韶托村就被淹沒了。
若干年之後,當地村民感到愧疚,因此將這水庫以黃槐的名字來命名。要想了解黃槐,首先得從韶托村說起。
據《福建通志》記載:“黃槐,長溪人。政和間舉進士第,授徽州尹。世亂掛冠學修煉術,隱居斂跡垂釣鶴溪。卒,鄉人祠祀之,水旱疾疫禱之必應。”
據介紹,唐末宋初,黃槐的先祖從江西遷至韶托,當時的壽寧尚末建縣,韶托隸屬長溪縣,也就是現在的霞浦縣。
在北宋徽宗政和時期,天資聰慧的黃槐苦讀成名,進士及第,並沿著學而優則仕之捷徑,一路仕途順暢官至徽州知州。時值徽州一帶災情不斷,數十萬徽州災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黃槐憂心如焚,他上表奏請朝廷減免徭役賦稅,開倉放糧賑災。
然而,奸相蔡京把持朝政,不但不準賑災,反而變本加厲地橫徵暴斂。為了拯救一方百姓,黃槐決定放棄仕途富貴,傳令所轄州縣全部打開官倉放糧賑災。
黃槐自知私放官糧賑災,朝廷不會放過自己。為了紀念轄境那座仰慕心儀的名勝之山——黃山,黃槐改名黃山,掛印棄官,取道江西遁回老家韶托。因此在民間,民眾稱黃槐為“解糧官”。
據介紹,在徽州一帶還流傳著這樣的民謠:“黃知州,掛冠印,賑糧谷,救萬民。”
設館授業播下文化的種子
“現在的韶托村民大多姓許,而過去,黃姓曾是這裡的望族。”韶托村的村民介紹,當年因黃槐開倉放糧賑災救民,黃氏族人害怕受到牽連,所以全部遷往其他地方發展。不過,“大黃村”、“黃金陶”、“黃山林”的村名地名山名留傳了下來。
“‘民為貴’始終都是黃山的‘民本’理念。”即使黃槐回到自己的家鄉,也還是不忘為百姓謀福祉。
山區壽寧山深林密,古時虎豹橫行,豺狼出沒。黃槐為保一方平安,在當地組織了狩獵隊,設阱陷虎豹、張弓射豺狼。至此,山村獸跡消遁,人畜安泰。他還為村民傳授狩獵技術,後人將其奉為獵戶的守護神。同時,他還將先進的農耕技術引到壽寧,帶領村民築壩、修渠,將靠天吃飯的農田改造為旱澇保收的良田。
面對當地百姓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日子,黃槐在壽寧設館授業,請塾師為孩童啟蒙開智,自己也傾其所學,將知識傳授給四鄰八村的寒門子弟,並為村民答疑解惑。從此,文化的種子在鶴溪一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黃槐還有個懸壺濟世的好名聲。當地缺醫少藥,村民因瘟疫或疾病往往束手無策而坐以待斃,他痛心疾首,運用自己所學的醫術救死扶傷,而分文不取。他研讀中醫病理,收集民間秘方,還根據當地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有的放矢,療疾祛病。據說,他尤其擅長醫治風濕傷寒病症,一劑簡單的中藥,就讓病人藥到病除。
由於黃槐為民請命,積德行善,扶正祛邪的精神被社會普遍認同。當人們在物質層面無以回報時,便會在精神層面給予感恩,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將人變成神。因此黃槐由人成神,成為黃山公。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很多的傳說。說他修煉仙術,得道升天,成為人們供奉祭拜的一尊地方神。
如今,當年的草廬、書館早已湮滅無存。後人為了紀念黃槐,在原址上建起了黃山公廟,壽寧民間因諧音而誤稱的“黃三公廟”,後改建成“黃槐紀念館”,四時祭祀。

黃山公文化

地方文化遺產
“任何東西一旦成為信仰,就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壽寧縣傳統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安介紹,為紀念黃槐,閩浙邊界的村民們就開始給黃槐修建廟宇,以緬懷他們心目中的清官。每逢清明節及黃槐得道成仙之日農曆九月九日,閩東北、浙西南等地信眾成群結隊到黃山仙岩及黃槐墓前虔誠祭祀,成為當地民眾“水旱疫疾,禱之必應”的地方神。
為了紀念黃槐,壽寧韶托村村民還把岩山叫做“黃山仙岩”;2005年5月1日,在壽寧韶托村舉行了隆重的立碑命名儀式,將風光綺麗的韶托水庫命名為“黃槐湖”,以及在七星岩下黃槐石棺古墓前修建“黃公寶殿”。目前,壽寧全縣還有三十多座黃山公廟宇。
據統計,目前,浙南溫州、浙西麗水、閩北建陽、政和及閩東各縣市已知的黃山公廟宇就有300多座,信眾2000多萬。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期間,托溪、洋尾、溪坪三個村莊都有舉行隆重的黃山公祭典巡遊儀式。
“神是人造的。黃山公由人到神,不僅是民眾對於他的信仰,更是民眾對清官好人的仰慕、緬懷與崇敬,寄託的是對清明政治的希冀。”壽寧縣傳統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安說,八百多年來,村民們樂此不疲,其民間信仰的影響十分深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為地方文化遺產。
如今,5.22平方公里的黃槐湖是閩東極具開發價值的避暑休閒勝地。黃槐湖畔,一年四季花果飄香,鳥飛魚躍。每年來韶托避暑休閒的遊人數以萬計,一批冬泳愛好者,數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在黃槐湖追波逐浪。
傳說九月九日黃槐得道成仙
此外,有關資料記載著許多讚頌黃山公的詩詞,民間還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黃山公傳說故事。
據乾隆版《福寧府志》載:“鶴溪仙岩,宋黃槐升仙於此,岩高數十丈,上有仙跡。”《壽寧縣誌》有這樣的描述:“岩山,又名黃山仙岩,位於縣西20公里托溪境內溪州村,海拔1040米,岩峰突兀,四面如壁,氣勢雄偉無比,頂上建有一石砌黃槐廟。”
據說,當年黃槐沿著鶴溪垂釣,來到了一個叫溪州的村莊,看見小溪中遍布著大大小小的褚紅色鵝卵石,村旁岩山崢嶸偉岸,峭壁四面如削,岩峰突兀凌雲,峰巔坦蕩如砥,巒間祥雲縹緲,頗有仙風神韻,不禁流連忘返,便在這裡結廬隱居修煉仙術。
傳說,一日黃槐在溪邊垂釣,口渴走到岸邊邱老太家喝茶。正在舂米的兩姐妹看見黃槐到來,忙讓座上茶。黃槐看她們舂米十分辛苦,隨手拿起釣桿向石臼點了兩下,稻穀頓時成了雪白大米,兩姐妹驚奇不已。邱老太仰慕黃槐人品高尚,感激他長期周濟關照,就將兩姐妹嫁給了黃槐。
黃槐苦修仙術,終得道行圓滿,臨終前囑咐妻子用石棺將其安葬在圈石村七星岩下。兩夫人遵照遺囑,擇定農曆九月九日午時安葬。山神、土地將重達數千斤的石棺抬到七星岩下埋葬,隨手將兩根木杖插在墓前。誰知木杖竟然生根發芽,長成了兩株紫薇。如今,這兩株紫薇依然生機勃勃,每年花枝累累。
相傳,九月九日那天,岩山之巔彩雲飄拂,岩峰上方仙樂裊裊。正午時分,一聲巨響,只見黃槐破棺而出,在金牌彩旗簇擁下漸漸隱入天門。在岩山峭壁上的一塊岩石,他留下的一個腳印,至今清晰可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