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公故里

黃山公故里,韶托村海拔960米,位於壽寧縣清源鄉的西北部,距壽寧縣城5公里,壽寧至政和縣往武夷山公路從村前經過。全村面積0.8平方公里,86戶,318人。

土地總面積13000畝,其中自然林4881畝,生態公益林7800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近年,韶托鋪灌了進村水泥公路,村委樓裝修一新,電視、網路、無線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山公故里
  • 位於:壽寧縣清源鄉的西北部
  • 全村面積:0.8平方公里
  • 土地總面積:13000畝
  • 海拔:960米
人物簡介,黃山公事跡,黃山公故里,詩詞,

人物簡介

黃槐,壽寧縣清源鄉韶托村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宣和二年(1120)任徽州知州。當時的徽州轄境,相當現在的安徽省歙縣、休寧、祁門、績溪、黟縣及江西省婺源等縣,治所在歙縣。
黃槐為官清正廉潔,一心為民,不論是在徽州知州任上還是棄官歸隱鶴溪,都為當地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善事。邑人尊奉其為“黃山公”,將其故里水庫命名為“黃槐湖”;將其隱居採藥修煉之山稱為“黃山仙岩”;其事跡載入《福建通志》、《福寧府志》、《壽寧縣誌》;閩浙二省各地城鎮鄉村為其立廟祭祀;“黃山公文化”列入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山公成為繼媽祖林默娘、奶娘陳靖姑之後的福建省第三大地方神祇。

黃山公事跡

開倉放糧賑災救民
黃槐知徽州期間,正是宋徽宗昏庸,六賊之首太師蔡京操縱朝綱,創“豐亨豫大”之說,大興土木之時,全國百姓徭役賦稅繁重。再加上蝗、旱災害頻頻,徽州一帶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黃槐憂心如焚,上表懇請朝廷減輕徽州災民的徭役賦稅,開倉放糧賑災。沒想到腐敗官僚不顧人民死活,不但駁回賑災奏章,還加緊催逼徭役賦稅。
黃槐面臨人生艱難的抉擇:遵從朝廷旨意繼續橫徵暴斂,可以保住自己的仕途富貴,卻要把數十萬水深火熱中的徽州人民逼向絕境;要拯救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的徽州災民,就必須打開官倉放糧賑災。而放糧賑災違背了朝廷律令,不僅多年寒窗苦讀來之不易的仕途富貴化為烏有,而且還有被朝廷追殺的身家性命危險。做人的良知和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的責任感,促使黃槐義無反顧地傳令所轄州縣全部打開官倉放糧賑災。
徽州人民猶如久旱遇甘霖,枯木逢春風,終於有了一線生機。善政一時,公論百世。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至今徽州一帶還流傳著“黃知州,賑糧谷;掛冠印,救萬民”的民謠。
黃槐知道自己私自下令打開官倉放糧賑災,蔡京之輩絕不會放過自己。為了避禍,也為了紀念徽州仕宦的那段時光和轄境那座令他心儀神往的名山——黃山,黃槐將自己改名黃山,掛印棄官,取道江西隻身遁回遠在千里之外的福建長溪縣鶴溪(今壽寧縣托溪鄉)。在國語和壽寧方言中,“山” 與“三”都是同音字,所以有的地方將“黃山公”訛為“黃三公”;將“黃山公廟” 訛為“黃三公廟”。宋朝,妻子稱呼丈夫為“相公”,因此,也有人將“黃山公”訛為“黃三相公”。
狩獵除害保平安
當時壽寧尚末建縣,為長溪縣之轄境。鶴溪水域白鶴翔集,周邊方圓數千里山深林密,豺狼橫行,虎豹肆虐,村民上山幹活或是婦孺在家,經常遭受野獸的襲擾侵害。為了一方平安,黃山(黃槐)組織獵隊殺虎豹捉豺狼,使鄉親們有一個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
因為這一段狩獵歲月,壽寧、周寧一帶獵戶至今還把黃山奉為狩獵人的祖師爺和守護神,凡上山狩獵之時,都要祈求黃山公庇佑此行平安,有所獵獲。在武曲鎮小溪村的黃山公廟裡,雕塑著黃山(黃槐)右手持刀,座前獵犬雙耳豎立,左右持銃獵人跟隨護衛的神像,形象地再現了當年的狩獵情景。
延師設館啟蒙開智
一日,黃山狩獵至溪州,見溪州村前溪水清澈碧透,水裡魚兒歡快嬉遊,溪中遍布大大小小的楮紅色鵝卵石;村旁岩山崢嶸偉岸,峭壁如削,岩峰凌雲,峰巔坦蕩如砥,巒間祥雲飄渺,頗有仙風神韻,不禁留連忘返,就在鶴水之濱的小溪洋結廬定居。當時的鶴溪,百姓們過著春種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難得有人會識文斷字,懂得“子乎者也”。
為了傳播文化知識,黃山在鶴溪擇址開設書館,延請塾師為少年兒童啟蒙開智,自己也經常為孩子們授課答疑解惑,在鶴溪一帶播下了文明的種子,為鶴溪的開發開化做出了貢獻。
採藥診脈療疾祛病
宋代,鶴溪一帶缺醫少藥,不論頭疼腦熱、感冒中暑,還是蛇咬蟲傷、種痘出麻,村民們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黃山飽讀詩書,對醫術草藥有所涉獵。為了給鄉親們解除病災疾苦,他借在岩山修煉之便,入深山攀懸崖採集草藥以治病救人。至今在那岩山之巔的懸崖岩壁之上,還留有一個清晰的腳印。村民說,那就是當年黃山在岩山採藥留下的足跡。黃山逝後,村民將其奉為神仙,“鄉人立祠,水旱疫疾,禱之必應”。

黃山公故里

一、千年古村韶托 韶托村歷史悠久,早在唐末宋初,黃槐先祖就從江西遷來韶托肇基。當時壽寧尚末建縣,韶托隸屬長溪縣。《福建通志》載:“黃槐,長溪人。政和間舉進士第,授徽州尹。世亂掛冠學修煉術,隱居斂跡垂釣鶴溪。卒,鄉人祠祀之,水旱疾疫禱之必應。”長溪,就是唐武德六年所置的長溪縣。自唐武德六年至宋朝淳祐年間,壽寧均隸長溪縣。黃槐在韶托出生成長,韶托的青山綠水養育了一代先賢黃槐。
明朝,韶托叫韶托堡。因為距離壽寧縣城近,又是官道必經之地,所以官府在韶托駐軍防守,又稱韶托寨。明清兩朝,壽寧通往建寧府的古官道從韶托村前經過。現在的水庫大壩處,過去曾建有一座漆成紅色的木拱廊橋。《福寧府志》載:“相傳宋黃槐登仙,托始於此。監生李挺穗賦詩:出亭沿麓去,田盡見炊煙。黃石今何在?紅橋空自懸。”詩人景仰黃槐,將黃槐喻為秦漢時的黃石大仙。
現在的韶托村民多姓許,而過去,黃姓曾是這裡的望族。北宋靖康元年(1126),因為黃槐開倉放糧賑災救民棄官遁隱,黃氏族人害怕官府追究牽連,因而全部遷往他方發展。只有那些至今依然在韶托留傳的“大黃村”、“黃金陶”、“黃山林”的村名地名山名,仍會讓人依稀遙想當年黃氏族人在這裡墾拓繁衍,耕讀傳家的盛況。
二、歷史文化名村韶托 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天資聰慧的黃槐苦讀成名,進士及第,並沿著學優而仕之捷徑,一路仕途順暢官至徽州知州。時值徽州一帶災情不斷,數十萬徽州災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黃槐幾次三番奏請朝廷賑災,但朝廷不允。如遵從朝廷意旨,百姓沒有活路;而放糧賑濟災民,就必須捨棄個人的仕途富貴甚至身家性命。這是一個多么艱難的人生選擇!為了拯救一方百姓,黃槐捨身取義,傳令所轄州縣全部打開官倉放糧賑災。為了避禍,也為了紀念轄境那座仰慕心儀的名勝之山——黃山,黃槐將自己更名黃山,掛印棄官遁隱長溪縣鶴溪(今壽寧縣托溪)修仙煉道,成為壽寧境內已知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道家始祖。邑人將其尊奉為“黃山公”,從宋元明清一直到現在的近千年間,各地都在建廟塑像紀念這位愛民知州。每年六月十九黃槐誕辰和九月初九黃槐成仙吉期,韶托村都要舉辦廟會,供閩浙諸縣的香客祭祀祈福。
三、韶托黃槐湖 1958年,壽寧縣第一座農田灌溉水庫在韶托修建,韶托村民全部遷至現在的村址處重建家園。村頭的木拱廊橋被拆除建起了蓄水大壩,當年養育黃槐的故居老宅,也被淹沒在那千頃碧波之下。為緬懷先賢,2005年5月1日,韶托村委會立碑將水庫命名為“黃槐湖”。黃槐湖水域面積5.22平方公里,湖面開闊,湖中有島,山清水秀,景色怡人。黃槐湖畔,一年四季花果飄香,鳥飛魚躍。環湖數千畝鬱鬱蔥蔥的生態公益林蒼翠欲滴。遠離塵囂的村居民俗,美麗如畫的湖光山色,飽含負離子的清新空氣,使韶托成為一方世外桃源。每年來韶托避暑休閒的遊人數以萬計;一批冬泳愛好者,數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在黃槐湖追波逐浪。韶托不僅歷史人文底蘊十分深厚,自然風光也十分秀美。春有桃李爭妍,夏有荷塘月色,秋有丹桂飄香,冬有臘梅傲雪,既是壽寧縣城的後花園,也是閩東極具開發價值的避暑休閒勝地。

詩詞

●詠韶托 (監生 李挺穗)
出亭沿麓去,田盡見炊煙。
黃石今何在?紅橋空自懸。
●詠黃槐湖 (黃立雲)
徽水清清韶水長,幾多風雨幾滄桑。
先賢蹤跡今安在?青史碑銘萬古香。
●攬勝黃槐湖 (卓俊銳)
先有黃槐後有湖,湖光山色繪藍圖。
大江小河多污濁,水清壽邑黃槐湖。
●江城子·韶托水庫 (連德仁)
輕車漫步看山川。路彎彎,汗潸潸。湖光波色,水浸土斑斑。庫壁猶存田坎跡,松島立,鳥歌傳。環湖大道水泥乾。看村民,樂開顏。黑瓦長椽。綠水繞家園。正是春耕人氣旺,多種地,奮牛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