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公信俗,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黃山公信俗分布在閩東、閩北及浙江南部,山西省羊平等縣、市也立廟祭祀。黃槐,又稱黃山公,壽寧縣清源鄉韶托村人。黃槐為官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為救百姓於水火,開倉放糧賑災。棄官歸隱鶴溪(托溪)故里後,又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善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在仙岩黃槐羽化升天。邑人將其奉為“黃三公”,修廟祀之。每逢節假日及農曆九月初九(傳說中的黃槐得道成仙之日),閩東北、浙西南等地信眾成群結隊到黃山仙岩及黃槐墓前虔誠祭祀。而托溪、洋尾、溪坪等村的民眾每年農曆九月初八開始就舉辦黃三公起駕進村巡遊的民俗活動,以祈求平安好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2013年1月,“黃山公信俗”被寧德市政府列入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1月11日,“黃山公信俗”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Ⅹ-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山公信俗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1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
- 保護單位:壽寧縣黃山公信俗文化研究會
- 項目編號:Ⅹ-50
歷史淵源,活動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黃山公,名黃槐,壽寧縣清源鄉韶托村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北宋宣和二年(1120)任徽州知州。他為官清正廉潔,做了許多善事,逝後,邑人尊奉其為“黃山公”。在壽寧方言中,“山”“三”同音,所以“黃山公廟”亦稱為“黃三公廟”。其事跡載入《福建通志》《福寧府志》等。閩浙二省城鄉都多為其立廟祭祀。每年農曆九月舉行黃山公巡遊祭祀的民俗活動,延續至今。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鶴溪村民在鶴溪橋頭興建黃山公廟,主祀黃山公。
明清以來,有關黃槐為官清廉、賑災救民、採藥治病、顯靈抗倭、助攻台灣、懲惡揚善、降雨除疫的傳說故事盛傳不衰,民間家中奉祀黃山公香位者數以萬計,各地前往托溪黃山公祖廟虔誠迎祀請黃山公的信眾絡繹不絕。
1958年,壽寧縣第一座農田灌溉水庫在黃槐故里韶托修建。2005年5月1日,壽寧人民為紀念一代愛民清官黃槐,在韶托舉行立碑命名儀式,將韶托水庫命名為“黃槐湖”。此外,將其隱居採藥修煉之山稱為“黃山仙岩”,每逢農曆九月九日,四處鄉民成群結隊,到此祭祀。
壽寧是黃山公信仰的發祥地,祭祀黃山公的歷史已近千年。祭祀黃山公巡遊活動始於托溪鄉圈石村,盛於托溪鄉的溪坪村、托溪村、洋尾村、洋後村四境,也就是黃山生前經常走動的一些地方。此外,壽寧縣的鰲陽鎮和清源鄉的韶托村,芹洋鄉的廣地、修竹等村,每年也都要舉行祭祀巡遊活動,只是各地祭祀巡遊的時間有所不同,如鰲陽鎮是每年農曆九月九日,廣地村是每年春節期間,修竹村是每年正月十三日,韶托村是每年六月十九的黃槐誕辰日。
活動流程
農曆九月迎請黃山公的祭祀活動,從黃山公廟開始。農曆九月初四至初七,托溪鄉的溪坪村、托溪村、洋尾村、洋後村四境村民沐浴齋戒。初七晚七時正殺豬出供。先是在黃山公廟裡擺下齋果供品,主祭道士身穿法衣,手執拂塵,喃喃禱告,向黃山公通稟“迎請黃山公”祭儀之意。禱畢,眾人將黃山公雕像請到距離黃山公廟約一里的西岩寺里(因該寺較為寬敞,可容納眾多善男信女),四境村民合殺七口大豬,擺上香案供品。主祭道士給黃山公雕像脫下舊裝,淨臉沐浴,換上紅色袍服新裝,念動咒語,嗣後,高聲朗讀疏文,此過程謂之“出供”。
初八日午時至初十日上午,巡行四境。巡行儀隊依次為開路神銃兩支、三角彩旗百面、龍傘兩把、抬香爐兩人、抬輿轎四人、鑼鼓隊、鞭炮,明清年間還有舞龍、舞獅,隨後是手持香火恭隨的男女信徒數百上千名。巡遊儀隊沿途分發糖果、香餅,古時則分發銅錢。迎送的儀隊順序略有不同,迎接時,彩旗、鑼鼓在前;送返時,彩旗、鑼鼓在後。黃山公法駕從托溪村上游的黃山公廟出發,巡行的路線有兩條:一是經托溪橋——溪坪——托溪——洋尾——洋後——返回;一是經洋尾——洋後——托溪——溪坪——返回。每境半日,迎送界限分明,絕不能越雷池一步,如此安排相傳為明末壽寧知縣馮夢龍所定。從前四境村民相信,黃山公先巡遊的那個境,必先得到庇佑,為爭先後,多次引發爭執,甚至大打出手。自馮知縣排序規定黃山公巡行線路後,數百年來,村民們嚴格遵守,代代依規而行。黃山公巡遊之日,沿途村民設供許願還願、祈求保佑,供桌排滿街道,每戶至少有一樣供品,寬裕人家則一桌或數桌獨供。主祭道士在每村都要做數場法會。
初十日下午,黃山公法駕返回黃公廟。
十一日晚七時,進行“鎖爐”。所謂鎖爐,就是在廟內大殿神龕安放好黃山公雕像及神座前的香爐。鎖爐須在黑暗中進行,不點火、不說話。黃山公準不準鎖爐,須用“聖筶”問卜,先生將“筶杯”向後拋,社首在黑暗中用手摸出結果。
除以上四境外,其他地方祭祀黃山公,均須到托溪黃山公廟迎請黃山公法駕。兩三天后,黃山公在異地“降靈”告知眾人,說要回去了,外地信眾就將他送回托溪黃山公廟。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800多年來,黃槐為民請命、積德行善、扶正祛邪的“民本”精神被社會普遍認同。托溪鄉舉辦的“黃三公信俗文化節”已成為托溪的一張文化名片。同時,黃槐還被福建省委宣傳部列入閩文化精神力量代表人物。
保護措施
2016年12月2日,《天道酬善——愛民清官黃槐的傳奇人生》首發式暨壽寧縣黃山公文化旅遊發展座談會召開,並舉行了捐書儀式。《天道酬善——愛民清官黃槐的傳奇人生》一書,史料詳實,內容豐富,收錄了邑內、邑外已知的黃山公廟宇的文字、照片資料及歷史文人墨客讚頌黃山公的詩詞、文章等,將黃槐由一代愛民知州嬗變為一位在民間擁有信眾的道教神仙的人生軌跡,以及世人對黃山公的崇拜敬仰之情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
社會影響
主要活動
2016年10月9日,“黃三公民俗文化節”在壽寧縣托溪鄉舉行,來自縣城、芹洋、下黨鄉周邊民眾及托溪鄉當地民眾約6000多人參加了活動。
2018年10月17日,壽寧縣托溪鄉舉辦第三屆“黃三公民俗文化節”,有近萬名信眾雲集,祭祀“地方保護神”黃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