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螺

黃寶螺

黃寶螺(學名:Monetaria moneta)頭部發達呈筒狀而稍扁,吻和水管都比較短,觸角長錐狀。貝殼呈卵圓形或長卵圓形,螺旋部至成體時幾乎消失;殼面平滑而富有光澤,表面鍍有一層琺瑯質,顏色為淺黃至深黃,常帶有灰色。殼口狹長,在殼體背面的中央線上呈縫狀,甚窄,其長度幾乎等於殼長,兩唇具齒;外套膜和足都十分發達,一般具有外觸角,生活時外套膜伸展將貝殼包被起來,成體無厴。雌雄異體。

生活於熱帶亞熱帶暖海區,從潮間帶至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蹤跡。為肉食性動物,主要以珊瑚動物,其他如海綿有孔蟲和小甲殼類動物等為食。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實用價值,

外形特徵

黃寶螺長10-45mm,貝殼堅固,殼厚,微扁平,有稜角,殼緣有時會有很厚的滑層,特別是位於背部;有時滑層薄,幾乎沒有稜角。殼口窄,唇齒不多,但短而強。殼表底色為淡黃色,三條灰藍色帶橫貫殼底,及一條不明顯的金黃色細環紋,側面及腹面的顏色比背面淺,殼緣殼底和齒為白色,通常稍帶黃色。兩唇很厚向內卷,唇緣厚,邊緣具齒紋,齒粗壯。無厴。成年個體的螺旋部極小,一般埋於體螺層中,吻和水管都比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發達,一般具有外觸角。生活時外套膜伸展將貝殼包被起來。寶螺的身體可以全部縮入殼內。

分布範圍

分布於熱帶印度洋,太平洋,菲律賓宿務島(CebuthePhilippines),澳洲西部的亞伯洛赫(Abrolhos)及西澳到新南威爾斯北部、日本地區的房總半島及山口縣以南。中國海南省、台灣北部、東部。

棲息環境

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暖海區,從潮間帶至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蹤跡。完全為海產。生活在珊瑚礁附近,水的溫度不得低於15℃(除極少數例外)。在海洋中可以下潛的最大深度為800米。晝伏夜出,白天隱藏在岩石和珊瑚的裂縫和小洞穴里。

生活習性

寶螺科的動物,行動緩慢,怕強光,白天蟄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黃昏時外出覓食,是肉食性的種類。大多數種類營自由生活,行動緩慢,據記載,行動快的每分鐘可向前爬行15厘米,慢的向前移動僅約7厘米。當潮水每天有規律的退出後,寶螺類多隱藏到礁石塊下面、洞穴內或藻類叢生的陰暗處。它們是晝伏夜出,每到黃昏夜幕降臨後,它們便爬出來活動,所以,白天很難採到生活的寶螺,但當夜間再到海灘珊瑚礁盤間採集時,便很容易採到生活寶螺。
當夜間它們出來活動時,它那絢麗多彩的外套膜,便從殼口出來向兩側伸展覆蓋整個貝殼,同時,外套膜上美麗似花的各式各樣乳突起也伸了出來,其長橢圓形發達的足,也同時從殼口出來,爬行於珊瑚礁盤上或附近的沙灘上,緩緩向前爬行尋覓食物或尋配偶。
它們主要以珊瑚動物為食,此外,海綿、有孔蟲和小的甲殼動物等,也是它們獵取食物的對象。進食時,主要依靠一個較窄長的齒舌進行活動。它們還有一個奇特的習性,當四處爬行時,或翹起尾巴,然後又突然放下,這也是一種防禦手段。

繁殖方式

雌雄異體,產卵季節多在3-7月,卵一般產在珊瑚洞穴,空貝殼及陰暗的地方。母貝產卵後並不離開卵群,有看守卵的習性,仍臥伏在卵群上面刻意保護,直到孵化為止。

實用價值

寶螺集食用、玩賞和裝飾為一身,深得人類喜愛。雖然肉可食用,但因其貝殼質優價高,採集者往往不肯將它砸碎食用,而是採到後將它埋於沙內,待它肉體腐爛後洗淨售殼。
T65 中國古代錢幣T65 中國古代錢幣
黃寶螺也叫貨貝,與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種動物的貝殼小型堅固,略呈卵圓形,背部中央高起,兩側堅厚而低平,可用以裝飾和玩賞。歷史上世界各地都曾用它作為貨幣流通使用。中國1981年發行了一套中國古代錢幣郵票,其中第一枚上就有一枚貨貝幣,紀元為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紀,可見歷史之久遠。在漢書食貨志上曾詳細的記載有貨幣的五種品級和它所等同的紋銀的價值:"大貝四寸八分以上,直錢二百一十文,二貝為朋;牡貝三寸六分以上,直錢五十文,二貝為朋;麼貝二寸四分以上,直錢三十文,二貝為朋;小貝一寸二分以上,直錢十文,二貝為朋;不成貝寸二分漏度,不得為朋,率枚直錢三文是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