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奕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生平簡介,先進事跡,抗洪救災 他沖在最前方,上任11年 黃沙村大變樣,清正廉明 從未找公家報銷,開山劈嶺,5年開通21條自然村公路,招商引資,4年建起5座水電站,發展經濟,引領民眾脫貧致富,服務民眾,情牽百姓暖千家,
生平簡介
“9·21”洪災後,他日夜奔忙,長期帶病堅持戰鬥在抗洪救災、復產重建的第一線,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肌梗塞,於2010年11月29日凌晨辭世。他從26歲開始就到村委會工作,將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獻給黨和人民,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百姓情懷,成為創先爭優的先進典範。
先進事跡
抗洪救災 他沖在最前方
一位村民不願走,要搶救家中的財物,危險迫在眉睫,黃奕文一個箭步衝上去,一把將屋主推出屋外,只聽一聲巨響,泥磚房轟然倒塌
9月21日凌晨,高州市北部山區馬貴、大坡、古丁等7個鎮遭受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襲擊,黃沙村是古丁鎮受災最重的村。險情發生時,黃奕文到險情最嚴重的坑尾片5個村小組挨家逐戶疏散民眾。他一邊奔走呼喊“洪水來了,大家快往高處走!”一邊背起老人、拉著孩子就往外沖。一位村民不願走,要搶救家中的財物,危險迫在眉睫,黃奕文一個箭步衝上去,一把將屋主推出屋外,只聽一聲巨響,泥磚房轟然倒塌。屋主驚得目瞪口呆,暗暗慶幸黃書記救了他一命。
轉移了一戶又一戶,救了一家又一家,黃奕文不知疲倦地在村中來回奔走。當天8時多,大家終於把坑尾片300多名民眾全部安全轉移。當他回到村委會附近,黃沙橋已被洪水沖毀,黃沙電站也被全部淹沒。滿身淤泥的黃奕文一下子傻了眼,他暗想,“幸好及早轉移了民眾。”
洪水退後,黃沙村一片狼藉,慘不忍睹。房屋倒塌,農田被毀,村道堆滿亂石,電力、通信中斷,受災村民在悲傷中等待救助……黃奕文又為救災復產、重建家園的事奔忙著。
在運送物資的山路上、在搶修電力的戰鬥中、在修路架橋的工地上,都有他的身影。
由於勞累過度,有一次回到家中,黃奕文飯也不吃,一倒在床上便睡著了。醒來後,妻子緊緊握著他的手,淚流滿面地說:“這些日子來,你為救災復產累死累活,都瘦了十幾斤,奕文啊,你千萬要注意身體啊!”妻子的深情厚意,令這個錚錚漢子潸然淚下。
上任11年 黃沙村大變樣
黃沙村的經濟迅猛發展,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100多名外遷的村民又舉家遷回故鄉
黃奕文走了,但他為黃沙村所作的貢獻卻永遠銘刻在村民心中。
1999年上任以來,黃奕文心裡裝著的都是黃沙的發展和民眾的冷暖。黃沙村是高州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21個自然村零散分布在海拔650米至1100多米的山腰上。為了黃沙村的發展,黃奕文迎難而上,他借多位老闆在該村投資興建水電站需要運送物資的千載良機承諾:只要老闆投資建路,黃沙村人願意無償獻工!老闆們被這位村官感動了,一致決定出資修路。黃奕文和黨員們總是走在修路的最前面,沒日沒夜地奮戰在修路的工地上,熬紅了眼睛,手掌磨起了血泡,苦在心頭自己知啊。
就這樣,黃奕文帶領黨員和民眾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21條自然村全部通了公路。
修路、建水電站,想方設法發展經濟……10多年來,在黃奕文的帶領下,經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黃沙村的經濟得到迅猛發展,村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100多名外遷的村民又舉家遷回故鄉。
清正廉明 從未找公家報銷
出城為民眾辦事,他住的是5塊錢一晚的旅店,吃的是5毛錢一碗的白粥
黃奕文關心教育,積極改善黃沙國小的辦學條件。為了更好地使本村的貧困戶脫貧致富,他組織黨員對25戶貧困戶進行“一幫一”活動,對他們給予一定資金和物質的扶持,幫助他們儘快脫貧。
黃奕文十分關心孤寡老人。平時,聽說有哪位老人不舒服,他都主動用機車送他們去醫院看病,有時還侍奉湯藥。化仔村小組羅大佑,無兒無女,生活拮据,黃奕文經常到他家噓寒問暖,詢問身體情況。多年來,他為村裡的各項公益建設捐資、墊資達3萬多元。
黃奕文對村裡的公益事業和孤寡老人慷慨解囊,而對自己卻十分節儉,甚至吝嗇。出城為民眾辦事,他住的是5塊錢一晚的旅店,吃的是5毛錢一碗的白粥,11年來他從未向公家報銷過一分錢。
開山劈嶺,5年開通21條自然村公路
黃沙村是高州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21個自然村零散分布在海拔650米至1100多米的山腰上。村民以前出行、運輸,靠的是肩挑馬馱。那一條條穿行於山間的羊腸小道,稍不留神就有掉下山澗的危險。一些村民即使買了腳踏車、機車等交通工具,也只能寄放在鎮上的親戚或熟人家。祖祖輩輩的黃沙人飽嘗了路不通財不通的苦滋味。據了解,1999年以前,為了謀求生計,該村先後有800多人外遷他鄉。
要致富,先修路。黃奕文上任不久,便打起修路的主意來。但是,修建黃沙村公路,要跨山澗,越深谷,架橋樑,壘石基,全程長20多公里,工程難度之大不難想像。僅憑窮得叮噹響的黃沙人的力量,簡直是天方夜譚。
然而,為了黃沙的發展,黃奕文迎難而上,勇挑重擔。他借多位老闆在該村投資興建水電站需要運送物資的千載良機,拍著胸口向投資者莊重承諾:只要老闆投資建路,黃沙村人願意無償獻工!老闆們被這位村官感動了,一致決定出資修路。黃奕文和黨員們總是走在修路的最前面,沒日沒夜地奮戰在修路的工地上,熬紅了眼睛,手掌磨起了血泡,苦在心頭自己知啊。
修路是千秋大業,這些道理村民們都懂,但一旦涉及到他們的自身利益,窮怕了的部分村民常會鬧個臉紅脖子粗。晚上從工地回來,黃奕文還要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他的親戚羅瑤世,得知修路要占掉自己的一塊3分田,一想到家裡人口多田地少,糧食總不夠吃時就來氣了,拿著柴刀要找黃奕文算賬。沒想到他主動找上門來,“我家的兩畝田,你要哪一塊任你挑,但修路不只是你一家子的事,是關係到黃沙子子孫孫的頭等大事,孰輕孰重,你該想好啊。”黃奕文一番話,令羅瑤世一陣臉紅,之後再也不提此事了。
有一次,修路的村民砍了外出打工的一戶人家的20多棵竹、木。這家人得了訊息後趕了回來,揚言要黃奕文將竹木“恢復原狀”。黃奕文專程上門道歉,表示按標準賠償,還自掏腰包拿出300元塞給戶主,作為來回的車費。看著已具雛形的寬敞村道,看著黃奕文曬得黑黝黝的臉膛,這戶人家愧疚頓生,主動道歉,還表示了捐資修路的意願。
就這樣,黃奕文帶領黨員和民眾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21條自然村全部通了公路。
招商引資,4年建起5座水電站
黃沙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黃奕文把發展小水電企業列為工作重點。他帶領村“兩委”走出山門,招商引資。開始,一些老闆應邀來到黃沙,看見這裡不僅條件惡劣,而且聽說村民觀念守舊,擔心村民在青苗補償、電站分成等方面漫天要價,都婉言拒絕了。高州市泗水鎮的林老闆有意開發建設藍湖電站,有一次他翻山越嶺進行勘察,又渴又累,中暑暈倒了,醒來後打了退堂鼓,第二天就不辭而別。為了挽留林老闆在黃沙創業,黃奕文連續3次到泗水找他,用誠心感動了林老闆,使其下決心投資建設藍湖電站。
信宜市大成鎮老闆楊大彪開發建設黃沙電站時,有些村民在電站修路征地、青苗補償等方面要價很高,他無法接受,寧願放棄30萬元前期投資,取消投資計畫。黃奕文得知訊息後,連夜趕了4個小時的夜路到大成鎮,與楊老闆見面,問明原因。第二天一早,黃奕文逐村逐戶給村民算經濟賬,讓村民明白既要取得合理補償,又要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才能達到了雙方共贏。幾天下來,黃沙電站終於得以順利開建。
經過黃奕文4年多的努力,黃沙村先後建成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5300千瓦,累計投入資金3500多萬元,年總產值600多萬元;安排就業勞動力130多個;村委會每年集體收入2萬多元,村民年人均可獲300元股份分紅的永久性收入。
發展經濟,引領民眾脫貧致富
高州是全國聞名的果鄉,種植水果已成為農民的一條致富之路。早年間,黃沙村民也曾引種了龍眼、荔枝、香蕉等水果,但由於黃沙地處高寒山區,晝夜溫差大,種植木本水果難有收成。
為了選準發展路子,黃奕文深入調查研究,發現黃沙適宜種植南蕉和番茄、尖椒等反季節蔬菜。但是,民眾的傳統耕作意識根深蒂固,而且黃沙在過去發展一些經濟作物時,由於種植技術及產品流通跟不上等原因,最後以失敗告終,所以這次發動民眾並不是一件易事。黃奕文倡導大家種反季節番茄時,鄉親們紛紛提出“沒有啟動資金怎么種”、“沒有技術怎么種”、“產品種出來後沒人收購誰負責”等問題,發動工作一度受阻。
黃奕文主持召開黨支部會議,統一意見後向鄉親們許下承諾:以“老闆+農戶”的契約形式,先由村委會出資購回種子給鄉親們種植,同時賒回化肥給鄉親們使用,再請鎮農科站技術員下鄉指導,等到農產品收穫時,再扣除種子錢和化肥錢,而且生產出的產品由村支部包銷。有了契約承諾,黃沙村民吃下“定心丸”。
黃奕文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求黨員帶頭種植反季節蔬菜,該村有120多戶農戶紛紛回響。由於為民眾提供了完善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種植反季節蔬菜取得了成功。近年來,全村單此一項年總收入便超150多萬元。
黃奕文還大力鼓勵民眾養殖氹仔魚,一個氹仔養魚可給村民每年增加收入3000多元,黃奕文動員每個農戶挖掘一兩個氹仔養魚,著力打造氹仔魚養殖基地。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全村氹仔數量500多個,氹仔魚養殖正向規模化、商品化發展。
10多年來,在黃奕文的帶領下,經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黃沙村的經濟得到迅猛發展,村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100多名外遷的村民又舉家遷回故鄉。
服務民眾,情牽百姓暖千家
黃奕文自1999年擔任黃沙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心裡裝著的都是黃沙的發展和民眾的冷暖。
為了讓大山裡的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黃奕文積極爭取有關部門和外出經商老闆的支持,改善黃沙國小的辦學條件。2000年,籌集到20多萬元資金,建起了一幢400多平方米的教學樓。他不但注重教育硬體設施建設,還重視思想引導和精神激勵。村里哪個娃兒有了棄學的念頭,他第一時間登門做思想工作,決不輕易放過。村裡有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他按照村裡的規定給予現金獎勵,並在村委會樓前張貼大紅喜報,號召大家向家長和孩子學習。
為了更好地使本村的貧困戶脫貧致富,黃奕文組織黨員對25戶貧困戶進行“一幫一”活動,對他們給予一定資金和物質的扶持,幫助他們儘快脫貧。黃奕文扶助根尾屋村小組的貧困戶李大芳,李大芳夫婦倆除了養育自己的兩個孩子外,還要撫養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的兩個侄兒,一家六口生活十分困難。黃奕文出資幫李大芳購買種子、種苗和化肥,種下5畝番薯、2畝大肉姜和0.3畝蔬菜,為他聘請技術員傳授生產技術,並幫助他聯繫農產品的銷路。幾年過去了,李大芳家年收入超過2萬元,過上了好日子。
黃奕文十分關心孤寡老人。平時,聽說有那位老人不舒服,他主動用機車送其到古丁醫院看病,有時還侍奉湯藥。化仔村小組羅大佑,無兒無女,生活拮据,黃奕文經常到他家噓寒問暖,詢問身體情況。有一次,羅大佑因病入院留醫,黃奕文為其支付了500元醫藥費。
黃奕文非常熱心村裡的公益事業,每當村裡的公益事業遇到資金困難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捐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多年來,他為村裡的各項公益建設捐資、墊資達3萬多元。
黃奕文對村裡的公益事業和孤寡老人慷慨解囊,而對自己卻十分節儉,甚至吝嗇。出城為民眾辦事,他住的是5塊錢一晚的旅店,吃的是5角錢一碗的白粥,從未向公家報銷過一分錢。
說到他的清廉,黃沙村的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73歲村民羅遠委告訴我們:他看著黃奕文長大,“忠厚老實、熱心幫人”是大家對黃奕文的評價。他兒子在深圳打工,平時匯款回來,他就讓黃奕文幫他取款回來;村裡面誰要到銀行取種糧補貼,喜歡叫黃奕文代取;誰家要到鎮政府辦建房手續什麼的,也喜歡叫黃奕文代辦;就連早些年村里人想到古丁墟買豬苗或日用品,都是喜歡叫黃奕文代買。“我們連錢都敢交給他,你說我們信任他嗎?”黃奕文引領黃沙村民走出封閉的深山,奔上致富的康莊大路,創造出一個治理窮山瘦水的傳奇。村裡的民眾都說:“1949年,共產黨解放了黃沙,我們翻身做了主人;現在,黃奕文書記又一次'解放'了黃沙,是他使我們過上了富足、文明、現代的生活。”迎來第二次“解放”的黃沙村人,在4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大會上,都以高票選舉黃奕文為村委會主任。黃奕文連續11年被鎮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或優秀共產黨員,2次榮獲高州市“固本強基帶頭人”,多次被評為高州市“優秀黨支部書記”,2007年被評為茂名市“優秀黨支部書記”;黃沙村黨支部連續11年被評為鎮先進黨支部,4次被評為高州市“先進黨支部”,2次被評為高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04年被評為茂名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固本強基工程示範點”,2006年被評為茂名市“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
黃奕文的一生,無悔地奉獻給了黨的事業,奉獻給了他深深熱愛的黃沙村這片土地和父老鄉親,但他留下的卻是一名農村基層幹部心繫民眾、忘我工作、苦幹實幹、無私奉獻、捨生忘死的寶貴精神財富,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在村民心中樹起了一塊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