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士

黃奇士

黃奇士(公元1571- 1626年),湖廣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人,黃雲闔次子,明代楚黨黨魁黃彥士二弟,號武濱,字守拙。明萬曆甲午科舉人,兩中會副。歷任壽州學政,壽州推官,南京國子監學政,升戶部司務。著有《為學宗序》、《程祠會條》、《耿恭簡祠約》、《問津紀略》、《易大指》、《理學雜著》、《經禮略》、《古史臆說》、《循禮院約》、《叢桂山房會語》、《聊以遣懷詩》、《半傭集》。仕跡詳《行略》並《三楚文獻錄》。葬西畈頭黃家樓。上抵大路直,下至塘邊,內棉田二塊,左齊老屋基,右抵田邊為界,有碑。妣李氏,葬藕塘嘴。明敕封孺人。修建循理書院(今壽縣一中前身)。

基本介紹

  • 本名:黃奇士
  • 所處時代:明代
  • 出生地:湖廣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
  • 出生時間:1571
  • 去世時間:1626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個人生活,文學作品,

人物生平

黃奇士就壽州學正,甫至,按籍得諸貧士,謂來謁者曰:“諸生有數年不一見先生者,以束修無具耳,余不爾督。”督之朔望日,集明倫堂講學行禮,設四科以教之。首 德行,次經濟,三制義,四詩賦。每月三九日為文會,經書各拈一義,間試七義,皆設法為供應。燒燭達旦,略無倦色。來問學者,接待無虛晷,廳事至不能容。竭力捐助,約創循理館以居之。又於學宮隙地,立射圃,暇率諸生習射其中。衛士及官舍來者聽。
光緒《壽州志》所載,循理書院始建於明天啟二年(1622年)。其址在州治北,春申坊大寺巷內(今壽縣一中校址)。書院規模為書樓5間,左右廂房各3間,東旁靜室6間,講堂5間,大門3間,計構精舍25間。書院取名“循理”意為“欲使游其中者,日持循於天理之內,而漸臻自然也”。書院創辦人黃奇士,字守拙,湖廣黃陂人,由孝廉署壽學正事,後升任禮部司務。黃公來壽,極為注重文教,下車之日即召進諸弟子詢查,宣講建書院的重要性。為籌措辦學經費,黃公帶頭捐資,為“施金獨多者”。鄉人都為他這慷慨行為所感動,紛紛籌款,“爰各出資,購高姓市房一所,重修而廣大之”。黃公又親自為書院定名題匾,並勒銘於石。其銘曰:“修德講學,聖訓昭然。立之書院,果育英賢。若有不類,改為遽傳。經利毀正,學脈遂湮。天之所厭,神佛庇焉。請視斯銘,以永萬年。”四年(1624年),壽潁兵備道魏士前,捐奉置田620畝,以為書院膏火之資,崇禎末年,書院毀於兵革。

主要功績

壽州之有書院,始於明天啟二年。學正守拙黃公(黃奇士,字守拙,湖廣黃陂人),得高氏舊屋於城之東北。增葺(qi)而廣大之,為書院五楹。東西廂各三楹。樓之東為靜室。其前為講堂各五楹。大門三楹。公博學能文章,尤好良知之學。既構書院,與學者講習其中,使持循於天理之內,故匾之曰“循理”。刻石為銘以志之。

個人生活

始遷黃陂祖先黃受,字可大,號知軒,江西樂平人,明洪武間以軍功授湖廣元帥,始居黃陂東鄉西畈頭村黃家樓。
萬曆年間黃陂儒士黃雲闔、黃彥士、黃奇士父子就講學二程書院問津書院、甘露書院、循理書院等。
父黃雲闔,字震野兩中副魁(副魁,明代為鄉試舉人中式外之成績稍欠者),
長兄彥士,字武皋,萬曆丁酉舉人甲辰進士,貴州道監察御史,巡按河南都察院;
次奇士,號武濱,萬曆甲午舉人,兩中會副南京國子監;
三弟章士,武舉人,陝西御林衛都司。
黃奇士的後代黃樹先。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核心期刊《語言研究》的主編,是業內知名的語言學家。

文學作品

《南京戶部司務、前國子監學正仲弟守拙公行略》
余弟以去年官南雍,會大司成李公至,器重之,屬修《南雍志》,志成。今年孟夏,寓書余曰:“世之所以成我者,大都文耳,鮮有察吾之心者。吾隱志決矣。”居無何而訃聞。余哭之累日月,覺生趣頓減。嗚呼,痛哉!
余弟少餘二歲,甫澡發就外傅,則與晝同席,夜同寢,相依數十年。其密語有人不及聞者,其內行有人不及見者,知弟者,莫若余。夫舉人者,內不避親,弟始終於學以卒世,而不以親成諱,不以聞於大君子知道者乞言以垂不朽,仁者不忍也。世之好名也,其所狀余每疑焉,類皆飾不必有之行事,以乾諛墓之言,素習者質諸其人,弗肖也。余弟易簀之前一日,手書示兒曰:“余習未能盡除,然已有所聞矣,含笑以去可也。”弟之不自欺若此,余安忍以欺語目之!謹述其平生之眾著於耳目者。
弟諱奇士,字守拙,號武濱。先世為江西盧陵人,始祖受,國初為湖廣元帥,因著籍陂。傳五世為祖應瑞,至性孝友。少時家中落,兄應釗被掠,鬻之饒州。晚謀歸,則應瑞埒素封矣,中分以居。應瑞生思淮,隱於詩。思淮生希哲。希哲生儒,事親以孝聞,補諸生,餼食。以艱於嗣,四十輒棄去。晚生先父雲闔,官教授,後封御史。自讀書行義外,絕無他嗜好,與物怡然,終不見喜慍之色。學者私謚仁誠先生,祀名宦鄉賢。烏攬府經歷馮青湖公,邑宿儒,詩經士盡出其門,先祖受學焉。奇仁誠公,以先母字焉。曰:“吾季女,骨相非凡,兒佳配也,必大爾宗。”
生三子,弟居仲。生有異質,自入國小,日誦二千餘言,不再過。九歲,善屬文;年十四,偕余補諸生。通五經,遍涉諸子史,名出曹偶,而舉動溫馴,不屑為文士習。與韓進之、鄧源湜、鎮之、葆之、段任我、周篤伯、幼學翁頤真、王以我、王居華為友。會祝石林公教授陂,名其社曰“同善”。每語語,輒移日。遂仰而嘆曰:“功名外,更有一樁大事。”即嘐嘐以作聖自期。
十九侍仁誠公官東粵,舟中靜坐逾月,恍然如有所見。歸而證諸經史,深思密體,益覺親切。因納質耿簡公,相與微談,卓爾自信。邑有二程先生祠,日與友輩聚其中,參訂宗旨,以良知之說為不可易,終身推明焉。舉孝廉先餘三歲。余成進士,而弟兩中副車,乃築室舍北,一意潛養,有“心從一悟遠,書足十年藏”之句,即環堵蕭然,弗屑也。晚稍聞戶外事。
巡撫徐公,弟監臨師,知弟深,托為約主,作《聖諭六言》以教人,聞者輒感動,至有泣下者。又條二十事上邑侯,如革房保及里胥、雜役,增郵馬諸款,俱切中時弊,邑人便之。
城南有河,水漲,輒艱於渡,溺死者時聞。弟力舉為浮橋以濟,費頗鉅。然弟一言出,而人喜應之,不月而成,至今利涉。余有記。
小民燕保祖者,為盜所誣,幾不能解。弟廉其冤,因會講約,公請於邑侯,立釋,一邑稱快,弟亦不以為德也。
余官京國,弟侍仁誠先生公累年,喪畢,偕余北上,應省試,竟屈。始慨然曰:“古人云:一命之士,苟存心於濟物,於人必有所濟。苟行吾志,仕何必達!況明道化人,真吾事也。”
勉就壽州學正,甫至,按籍得諸貧士,謂來謁者曰:“諸生有數年不一見先生者,以束修無具耳,余不爾督。”督之朔望日,集明倫堂講學行禮,設四科以教之。首德行,次經濟,三制義,四詩賦。每月三九日為文會,經書各拈一義,間試七義,皆設法為供應。燒燭達旦,略無倦色。來問學者,接待無虛晷,廳事至不能容。竭力捐助,約創循理館以居之。又於學宮隙地,立射圃,暇率諸生習射其中。衛士及官舍來者聽。
諸生故多向有司陳乞,州刺史笞之,設策於門,紀往來者。學師偵之,以為優劣狀。弟曰:“不能使人洗心滌慮,而密偵之以相傾,吾不忍為也。”由是諸生感泣,以向公庭為戒。監司刺史稱壽士風丕變。
壽鄉飲,相沿陋習,擇有力者賓之,素封之家,見諸生及門,如索逋負。弟察其貧而賢者二人,率諸生詣宣聖前,令各以意軒輊之,無異議,即舉以風。是以諸生致客者,卮酒不忍受也。所禮賓,恐同官未必如弟介。後以百錢謝。皆曰:錢豈不愛,如愧黃君何!卒不費一錢。故飲日堂上喧譁,不克成禮,弟喻諸生曰:“吾以此相若輩敬怠。”且設相禮二人監之,終始肅如。
奸胥某誣諸生某為盜,未鞠訊即暗斃之,冤逾數年。弟廉得其實,力白主者置之法。民范宗禮以冤左辟,株及李生見黜。弟請於學使,李生得肄業如初,卒成佳士,宗禮亦獲釋。
遷南雍學正,國子生有母病危,極求去者。例司成不得私謁請事,欲俟公請,而生迫不忍待。會弟與同官宴集,共舉之去。及司成詢其故,眾無以應。弟毅然曰:“此某教之也。司成原以孝教諸生,以周旋進退之儀而貽人子終天之恨,非所以成公意也。”司成為之解頤。
同官有吳姓者,客死,不能歸。南雍例,死於官者,率為之超拔一生以當賻。時司成嚴其例,即至尊慶者,不以相假,恐援為口實,意難之。弟從容慶曰:“屬吏客死,貧無以歸,一時更有此例乎!不以囑託壞朝廷之法,是謂至公;不以嫌疑廢賙恤之恩,是謂至仁。公此舉不妨與國人共聞見之。某雖愚,不敢以是累公也。”司成明白其事,行之,且服其識焉。
弟素無疾,又注意養生家言,每夜漏盡必起跌坐,咽津液自潤,食必坐少頃,坐必毖風。居仁成先生喪,獨臥外室,後遂以為常。移官南雍時,取道過家,對余言:“邇日幸少健。”入春乃漸瘦削,飯食少減。五月中,忽稱右臂痛,藥之旋愈。乃請就文昌閣避暑自攝。又六月,復患腹脹,然猶冠帶見客,圍棋清嘯,無大苦。時獨四子墀侍。延國醫且遍,不奏效。友人鄧葆之為筮,得謙,掩泣曰:“君子有終,殆不起矣。”十九日大漸,二十三日聞轉戶部司務之命,而疾弗可為,二十六日屬纊矣。濱卒,無一語及家事,向墀曰:“吾能自歸,不與吳君同,必無以賻煩人也。”大司成羅公,少司成劉公,謀所以歸襯者,聞言而止。悲哉!
弟長不及中人,而眉目清婉,容色澤皙,貌恭氣和,望之知為學道人。事親孝,事兄弟。遭仁成公喪,一哭而病,幾不起。居苫三年,食寢如禮。先孺人早背,食貧不能厚斂,終身不忍服華鮮,不知者皆以為儉。一日對門徒語及朱百年事,不覺流涕,乃知其樸素,非獨天性然也。余稟遵先大人之嚴訓,立祠堂,置祭田,贍貧給孤,與弟成之。修族譜,立規條若干,祭時使人誦之以儆不率者,俱弟手定焉。
與朋友交,不敢侮然諾。生平無厲激之色,無詭異之行,而好義,喜急人之難。其於取予,雖一介必嚴也。源湜早卒,遺孤女,弟哭之曰:“而婦幸有妊,若舉子,必為婚姻焉。”博士張某者,與弟善,病且革,以十金屬弟曰:“兩孤幼,幸有薄田,賦役恐相苦,請以是充二三年之輸,後不敢煩也。”弟謹諾,撫之如子,大小事則左右之,為擇師與兒輩共事,歲賦十許年,吏胥未嘗踵其門。及長,補諸生,次者畢婚,始以原金還,曰:“此若翁所託也,幸無相負。”
寓京師時,有都督王姓者,以無妄受累,知弟與主者稱知己,屬白其事,主者諒弟無他,得解。一日,持八百金為謝。弟曰:“利誠厚,顧以義始,而以利終之,吾不忍負主者明。”堅不受,亦絕口不道其事。
喜讀書,自天文地理,禮樂兵制,旁及百氏,無不通曉,而斷以獨解,必可見諸施行。官壽春時,會修神祖實錄,學使者屬纂江北諸郡事備採擇。弟顯幽闡微,細大必收,於名宦鄉賢忠孝節烈未經表揚者,尤加意傳之。
妖賊逼徐,徵兵於壽,檄弟募士為防。弟先期示秋毫無所取,孤貧不能從事者免之。民喜躍,應者如響,不數日得壯士千餘人,分為三等以應募。鎮陽人某,素剽悍,不肯入籍,弟笞之,既被責,不忍去,願為公死。怪問之,曰:“某從不見愛人如公者,願為公死。”為注義勇。遠近聞者爭趨之。舒城有李生者,所與多烈士,奉弟檄,亦數百里來會。宿遷之役,弟與有力焉。
官南雍,司成於春祭前一月屬閱樂器,訂訛誤,補亡缺。既修成,先一日演於彝倫堂,一時改觀。司成以大儒目之。
假使弟抽石室之藏,當教胄之任,必足以昭信百代,養成九德。即不然而獲以北當遼,南當蠻,亦能奏人和之效,不至如兵逃將潰,莫可禁制。顧負文武才,而不得展其用,識者惜之。然諸所措置,亦可窺其一斑矣。
與余才性稍異,而心無不同;愛敬篤摯,而學每相濟。其為學以靜入,以悟精,以修實。近年以來,詣益深確。說道路,醒豁痛切;與人言,必抉心髓以相示,語亦中人心髓,以故聞者速化焉。每對予言:“仁者以萬物為一體,或以言,或以事,或在人,或在身,皆行仁之官,了無間也。”故其樹德多此類。嘗云:“意是本體,誠意是功夫。”又云:“只有人慾,更無天理;只有天理,更無人慾。”濱卒,貽詩同志云:“五十六年學道客,此心日與聖賢游。莫把空虛來誤認,生機一點是尼丘。”其所自得,發為議論若此。
少功文辭,語不驚人不以出口。志學後,惟取其合於六藝平實雅正者,乃著於篇。故文章奇穎蒨麗,視少稍遜,而於道則深矣。約生平所著書,有《為學宗序》、《程祠會條》、《耿恭簡祠約》、《問津紀略》、《論易大指》、《理學雜著》、《經禮略》、《古史臆說》、《循禮院約》、《叢桂會語》、《聊以遣懷詩》、《半傭集》。俱鋟版藏家,俟續梓。《南雍志》成,版存南雍。
一崇祀南京理學二十四先生公祠,一專祠祠壽春講院祠,一崇祀黃安耿恭簡專祠,一崇祀本縣鄉賢祠,凡四處俎豆雲。
生於隆慶辛未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卒於天啟丙寅年又六月二十六日,年五十又六。娶於李。長子坤,國學生,娶鄧女,即踐源湜約。次子城,貢生,出後余,娶舉人段養度女。仕跡詳《行略》並《三楚文獻錄》。葬西畈頭黃家樓則乾 向塋界,上抵大路直,下至塘邊,內棉田二塊,左齊老屋基,右抵田邊為界,有碑。妣李氏,葬藕塘嘴。明敕封孺人。生子五:長坤,次城,三圻,四墀,五堦。城出繼彥士。三子圻,廩生,娶西安府同知王一凱女。四子墀,邑廩生,娶諸生方應微女。五子堦,國學生,娶諸生張溶女。女一,許聘國學生王化隆之子。孫家讓,邑諸生,娶選貢熊烈獻女,系坤出。孫國讓,聘順天判耿應昌女,系城出。孫興讓,系圻出;孫信讓,系墀出。孫朝讓、揖讓,俱系堦出。
賜進士出身、貴州道監察御史伯兄彥士撰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