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鼠尾,又名紅根草,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縮短,具多數纖細的鬚根。生於海拔100-800米的山坡、陽處草叢及路邊。其帶根全草可以入藥,《中國植物志》記載:“廣西用全草入藥,主治菌痢,腹瀉,腹痛,感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埔鼠尾(《中國植物學雜誌》第三卷)
- 拉丁學名:Salvia Prionitis Hance
- 別稱:紅地膽(廣西桂林),紅根子(江西吉安),小丹參(江西蓮塘)
- 二名法:Salvia Prioniti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管花目
- 亞目:馬鞭草亞目
- 科:唇形科
- 屬:鼠尾草屬
- 分類系統:恩格勒系統,1964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黃埔鼠尾,又名紅根草,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縮短,具多數纖細的鬚根。生於海拔100-800米的山坡、陽處草叢及路邊。其帶根全草可以入藥,《中國植物志》記載:“廣西用全草入藥,主治菌痢,腹瀉,腹痛,感冒。”莖直立,高20-43厘米,四棱形,具四槽,密被白色長硬毛,單一或少分枝。葉大多數基出,也有莖生的,單葉或三出羽狀複葉,單葉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長2.5-7.5厘米,寬1.3-4.5厘米,先端鈍或圓形或銳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粗圓齒,草質,上面被長硬毛,下面沿脈被長硬毛餘部無毛,複葉的頂生小葉最大,卵圓狀橢圓形,長可達9厘米,寬達5厘米,側生小葉最小,卵圓形;葉柄長1.5-6厘米,腹凹背凸,密被白色長硬毛。輪傘花序6-14花,疏離,組成頂生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極小,披針形,比花梗短或與其等長,全緣,被長柔毛;花梗長1-2毫米,下彎,密被短柔毛,花序軸密被具腺疏柔毛。花萼鐘形,帶紫色,長約4毫米,外面被具腺疏柔毛,內面喉部有長硬毛環,二唇形,上唇三角形,長不及1毫米,寬約2毫米,下唇比上唇長,長約1毫米,寬3毫米,深裂成2齒,齒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青紫色,外面略被微柔毛,內面在冠筒中部有斜向完全的小疏柔毛毛環,冠筒筒狀,長約5.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長約4.5毫米,寬約2.1毫米,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長約2毫米,寬達6毫米,先端微缺,邊緣波狀,側裂片卵圓形,寬1-1.5毫米。能育雄蕊2,外伸,花絲長約3毫米,藥隔長約5毫米,上臂較長,長3.5毫米,略彎曲,下臂短而扁,頂端聯合。退化雄蕊線形,短小。花柱外伸,長約13毫米,先端2裂,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略膨大。小堅果橢圓形,長1.3毫米,直徑0.7毫米,淡棕色。花期6-8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西,廣東。
主要價值
中藥名:紅根草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黃埔鼠尾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帶根全草。
性味功效:微苦;性涼。疏風清熱;利濕;止血安胎。